“你知道卧蚕吗?”
“当然知道啊,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眉卧蚕,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卧蚕指的是一种眉毛。”
“……咱们还是换下一话题吧。”
一、什么是卧蚕?
卧蚕眉,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出现,是指两段微弯、乌黑光泽的一种帅气眉形,但是今天,小明这里要讲的是另外一个卧蚕。
在一些人眼睛的下方,有一小条横着的凸起,因为外形像横着的蚕,所以叫做卧蚕,又叫眼轮或者眼苔。
“这不就是眼袋吗?”错,它不是眼袋,眼袋要比这个大的多。而且,和眼袋给人以衰老、疲惫的形象不同,拥有卧蚕的脸要比没有卧蚕的更显漂亮。
有卧蚕的脸是否显得眼睛更大呢?
如上图所示,有卧蚕的脸是否显得眼睛更大呢?既然眼睛的实际大小,没有变化,那么它一定是源于错觉,而这个错觉就是经典的马赫带效应。
二、马赫带效应
两个亮度不同的区域,在明暗交界处,亮度高的那一侧会显得更亮,暗的那一侧会显得更暗。大家观察下图感受一下。
这种主观上边界处亮度对比更强烈、轮廓更明显的现象,就是马赫带效应。
马赫带效应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感受器的侧抑制。什么是侧抑制呢?我们都知道光进入我们眼睛之后,是落在了视网膜上,由上面的视神经感受器将光信号转换成了神经信号,进而传进我们的大脑形成图像。侧抑制就是这些感受器中的一种现象,当一个神经元兴奋之后,它会对旁边神经元的兴奋产生抑制作用。
打个比方,AB两个神经元站在一起,一束光照在A上,A神经兴奋起来,再用同样的光束照在B上后,B也兴奋起来,但是它会对周边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所以A的兴奋程度会立刻下降,这就是侧抑制。
同样的道理解释马赫带效应,ABCDEFGH八个神经元站成一排,ABCD四个神经元被强光照射到,本应该兴奋到100分,但是彼此间存在侧抑制,都只兴奋到80分。EFGH被弱光照射到,本应该兴奋到40分,但因为彼此间的侧抑制,只能兴奋到30分(因为兴奋的程度本身就低,所以侧抑制程度也稍轻)。关键在交界处,即D和E,相比于C收到B、D两个较强的侧抑制而言,D只受到一个C较强的侧抑制和一个E较弱的侧抑制,所以说它受到的侧抑制更弱,所以他的兴奋程度更高,应为85分。同理,E并非只受到两个较弱的侧抑制,而是一强一弱,所以它被抑制的更惨,兴奋程度也就25分。
侧抑制
这样反映到我们大脑中的成像,就是紧邻明暗边界的地方,明者更明,暗者更暗。
好了,终于讲完了,下面回到卧蚕的正题。为什么有卧蚕比没有卧蚕显得眼睛大?
在没有卧蚕的脸上,脸颊和眼睛之间就是一个马赫带,彼此间轮廓会分外清晰,应该像多大,就是多大。而当有了卧蚕之后,让脸颊和眼睛之间多了一个过渡,就像上面动图里的缝隙,侧抑制被减轻了,所以眼和脸之间的界限也就模糊了些,自然看着就更显得大一些了。
据说,有一种妆就叫做卧蚕妆,反正小明没画过,有兴趣的同学之间可以试一下。
“当然知道啊,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眉卧蚕,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卧蚕指的是一种眉毛。”
“……咱们还是换下一话题吧。”
一、什么是卧蚕?
卧蚕眉,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出现,是指两段微弯、乌黑光泽的一种帅气眉形,但是今天,小明这里要讲的是另外一个卧蚕。
在一些人眼睛的下方,有一小条横着的凸起,因为外形像横着的蚕,所以叫做卧蚕,又叫眼轮或者眼苔。
“这不就是眼袋吗?”错,它不是眼袋,眼袋要比这个大的多。而且,和眼袋给人以衰老、疲惫的形象不同,拥有卧蚕的脸要比没有卧蚕的更显漂亮。
有卧蚕的脸是否显得眼睛更大呢?
如上图所示,有卧蚕的脸是否显得眼睛更大呢?既然眼睛的实际大小,没有变化,那么它一定是源于错觉,而这个错觉就是经典的马赫带效应。
二、马赫带效应
两个亮度不同的区域,在明暗交界处,亮度高的那一侧会显得更亮,暗的那一侧会显得更暗。大家观察下图感受一下。
这种主观上边界处亮度对比更强烈、轮廓更明显的现象,就是马赫带效应。
马赫带效应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感受器的侧抑制。什么是侧抑制呢?我们都知道光进入我们眼睛之后,是落在了视网膜上,由上面的视神经感受器将光信号转换成了神经信号,进而传进我们的大脑形成图像。侧抑制就是这些感受器中的一种现象,当一个神经元兴奋之后,它会对旁边神经元的兴奋产生抑制作用。
打个比方,AB两个神经元站在一起,一束光照在A上,A神经兴奋起来,再用同样的光束照在B上后,B也兴奋起来,但是它会对周边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所以A的兴奋程度会立刻下降,这就是侧抑制。
同样的道理解释马赫带效应,ABCDEFGH八个神经元站成一排,ABCD四个神经元被强光照射到,本应该兴奋到100分,但是彼此间存在侧抑制,都只兴奋到80分。EFGH被弱光照射到,本应该兴奋到40分,但因为彼此间的侧抑制,只能兴奋到30分(因为兴奋的程度本身就低,所以侧抑制程度也稍轻)。关键在交界处,即D和E,相比于C收到B、D两个较强的侧抑制而言,D只受到一个C较强的侧抑制和一个E较弱的侧抑制,所以说它受到的侧抑制更弱,所以他的兴奋程度更高,应为85分。同理,E并非只受到两个较弱的侧抑制,而是一强一弱,所以它被抑制的更惨,兴奋程度也就25分。
侧抑制
这样反映到我们大脑中的成像,就是紧邻明暗边界的地方,明者更明,暗者更暗。
好了,终于讲完了,下面回到卧蚕的正题。为什么有卧蚕比没有卧蚕显得眼睛大?
在没有卧蚕的脸上,脸颊和眼睛之间就是一个马赫带,彼此间轮廓会分外清晰,应该像多大,就是多大。而当有了卧蚕之后,让脸颊和眼睛之间多了一个过渡,就像上面动图里的缝隙,侧抑制被减轻了,所以眼和脸之间的界限也就模糊了些,自然看着就更显得大一些了。
据说,有一种妆就叫做卧蚕妆,反正小明没画过,有兴趣的同学之间可以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