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题,今天再次详谈,根本原因在于,不管是涉及网贷的行业人士,还是在网贷门口徘徊的“野蛮人”对网贷的分歧是比较大的,在实际的运作中也是莫衷一是:肯定与否定并行,甚至相互否定。因此,我觉得有必要换一个角度来解读网贷,既能解读现状,更为重要的是要能成为我们实际行为的指引。
换位思考网贷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才能正确的认知网贷:到底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化?或亦是其他的形态?抛开这些概念,发现网贷原来和其他金融形态一样,没有一点区别。金融的本质就是两点:1 “玩利差”,2 “玩人”。
金融本质就是玩两样:一个是玩“利差”,一个是玩“人”。为什么这两点是金融的本质,因为利差对接利润,利差本来从出生就存在,货币发行—分配—流通—再分配—再流通,在无数次的再次分配与流通中带着的利差或者被认为做出来利差就是利润的来源。另外一点“玩人”是什么意思?这其实是“利润”退出通道。有了利润了,如何将其所的权益变现呢?简单讲,就需要找“接盘者”,这个接力棒交给谁?无非是通过股权、债权、证券化、回购、上市,这样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形态通过转让给第三方实现退出,无论何种退出机制都不过是将接力棒交给更多的人与机构来实现的。
为什么要啰嗦这两点?因为,我认为网贷本质也是金融,网贷说来说去根本就是“做利差”,尤其是今后网贷政策最终落实以后,网贷平台要生存,还是必须通过做利差来实现。可以预见的是,日后网贷平台的利差会越来越小,最终网贷平台拼的是“体量”。
网贷除了做“利差”之外,还需要解决的就是“时差”。从某种程度上讲,网贷平台的“时差”更加需要重视。先明确一下,网贷平台的“时差”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讲,就是投资主体投资收益(权益)固定时间与融资主体兑付融资成本变量时间之间形成的时间差。在理想状态下,这个时间差是为零,但如果出现提前兑付或延迟兑付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时间差,无论时间差为正或负都将影响投资者权益。一般投资者更能接受提前兑付带来的投资收益损失,毕竟提前获取投资权益还可以马上再次去投资,本息提前获取一般不会说什么,但是,如果延迟投资权益估计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对平台而言,则是致命的。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发标产品引发的风险都有可能颠覆看似牢不可摧的平台,无论平台背书多么强大。从某种程度上讲,平台解决“时差”的能力比“利差”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