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小猫吧 关注:21贴子:3,100
  • 88回复贴,共1
《生活在别处》内容简介:那是恶劣诗歌的年代?不完全!如今的小说家写到那个年代,总是带着一种享乐主义的盲目性,他们写的这些书注定是要失败的。但是抒情诗人,尽管他们对这个时代也有种盲目的激情在里面,却留下了美丽的诗篇。因为我们曾经说过,在诗歌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所有的判断都会成为真理,只要它能让后人以为这的确是经历过的感情。诗人总是如此疯狂地热衷于他们所经历的感情,以至于脑子都冒烟了,呈现出一片彩虹的灿烂景象,监牢之上的奇妙的彩虹。


IP属地:北京1楼2014-11-11 23:03回复
    @雨神大人 @思索故事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4-11-12 12:47
    回复
      作者是米兰·昆德拉,代表作之一《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1-12 13:00
      收起回复
        部重要作品,这部作品使他于1976年首次获得一项重要的外国文学奖——法国梅迪西斯奖。
        米兰·昆德拉语录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远离大地,变成一个半真的存在。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时间不会为我们的欢笑或泪水停留。在这样一个瞬时性组构的世界里,一切选择都失去了充足的理由,一切结果都变得十分的合理。幸福何堪?苦难何重?或许生活早已注定了无所谓幸与不幸。我们只是被各自的宿命局限着,茫然地生活,苦乐自知。就像每一个繁花似锦的地方,总会有一些伤感的蝴蝶从那里飞过。
        真的英雄,其实不问出处。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笑?那是因为人在思考,却又抓不住真理。因为人越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
          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越远。
          因为人们从来就跟他想像中的自己不一样。
          思考从来就不是阻碍自己进步的原因。
          思考的目的在找出自身的弱点并实践改。
          想太多而不做,或是不想而假装接受,
          这才是上帝发笑的原因,
          因为这种思考,叫做自己骗自己。
        我也同样清楚,一旦越过那条界线,我就不再是我了,我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个不知什么样的人。这种可怕的变化使我胆战心惊,所以我一直在强烈的失落感中拼命寻求爱情。这种爱情,应该让我能继续生活在往昔与今日一致的爱情憧憬、爱情理想之中,因为我不愿意把我的生活从中间分割,我要它自始至终贯穿如一。
        人是为了反抗过去才成就未来的。
          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媚俗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就是把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丽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1-12 13:05
        回复
          媚俗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就是把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丽的语言和情感把它乔装打扮,甚至自己都为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洒泪。
          生活给我极大的快乐,但只需有一点儿风吹草动、一丁点儿的东西,我们就会落到边界的另一端,在那里,没有什么东西是有意义的。人的生命的所有的秘密就在于,一切都发生在离这条边界非常之近甚至有直接接触的地方,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是以公里计,而是以毫米计的。
          追求的终极是虚幻。
          只有必然,才能沉重,所以沉重,便有价值!
          再也无法明白自己要什么。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
          清净就是不被人注视的那种温馨感觉。人的眼光是沉重的负担,是吸人膏血的吻。
          诗歌的使命不是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思想来迷惑我们,而是使生存的某一瞬间成为永恒,并且值得成为难以承受的思念之痛。
          我思故我在是低估牙痛的知识分子的话。我觉故我在是一个具有普遍得多的意义的真理,它涉及到每一个活着的人。
          假如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么我们至少应该改变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的活着。
          在忘却速度时,也许我们正一步一步地走向速度。
          生活的本来面目与时间的本来面目相撞击,我们就把这种撞击称做无聊。
          年轻无知时结了婚,有了第一个孩子选择了自己的职业。后来有一天,发现也明白了很多事情,但是一切都太迟了,因为人的整个一生已经在一个我们一无所知的年代被决定了。
          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源于将她以隐喻的形式,留在大脑诗化记忆的一刻。
          碰巧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命运。
          最糟糕的不在于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是在于人类已经忘记自由。
          如果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就让我们按照独特的方式去生活吧,抛却所有的旧事物。
          自由并不始于双亲被弃或埋葬之处,而是始于他们不存在之处:
            在此,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却不知是谁把他带来。
            在此,人由一个被扔入森林的蛋来到人间。
            在此,人被上天啐到地上,全无感恩之心踏入这尘世。
          温情,是想建立一个人造的空间的企图,在这个人造的空间里,将他人当孩子来对待。
          但是如果我们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卑贱,逃到哪里才能避开呢?只有逃向崇高借以逃避堕落!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1-12 13:05
          回复
              记住自己的过去,一直将它藏在身上,这可能是保持人们所说的自我的一贯性的必要条件。为了使自我不至于萎缩,为了使自我保持住它的体积大小,就必须时时浇灌记忆,就像浇灌盆里的花儿一样,而这种灌需要跟一些过去的见证人,也就是说跟朋友们保持固定而有规律的接触。
            我们惟一的自由是在苦涩与快乐之间选择,既然我们的命运就是一切的毫无意义,那就不能作为一种污点带着它,而是要善于因之而快乐。
            人从来就想重写自己的传记,改变过去,抹去痕迹,抹去自己的,也抹去别人的,想遗忘远不是那么简单。
            在这个世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被控制和记录。
            我们每个人都生存在自我与现实的对立之中,我们都需要在现实环境中实现自我。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不能成为自我。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1-12 13:06
            收起回复
              搞得我也想看。。但是我的书单估计已经排到明年中才能看得完了。。


              7楼2014-11-12 17:01
              收起回复
                @雨神大人 读完了青春咖啡馆,感觉很好,又有挥之不去的哀伤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4-11-16 01:21
                收起回复
                  @简单的电脑很菜 我在那边被封了,没法说话。


                  IP属地:北京9楼2014-11-17 23:5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