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千百年前的中国人究竟用怎样的神奇之手让平凡的泥土变成了今天价值连城的瓷器?神秘的法门寺地宫中究竟有着怎样非同寻常的瓷器大发现?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与我们一同走进历史深处,追寻中国瓷器的神秘身世,讲述马未都说瓷器收藏——变土为金。
【画外音】当时光过去了千百年,今天的我们已经无从了解究竟是怎样一位先祖在怎样的一种情形之下发明了一种叫作“瓷器”的东西,当年的这位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应该不会想到,他不经意的一次举动,缔造了一个绵延数千年的瓷器帝国,甚至今天,在英语中的“瓷器”仍然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而在那些散发着幽幽光芒的神奇器物背后有着太多穿越历史沧桑,有着太多人世的悲欢离合。那么千百年之前的中国人究竟又是用怎样的神奇之手让平凡的泥土变成了今天收藏界价值连城的瓷器?这个我们今天仍然在生活中使用的瓷器它的源头究竟在哪里?中国瓷器究竟又是为什么会经历一个颜色由深变浅的过程?而神秘的法门寺地宫中究竟又会有怎样非同反响的瓷器大发现?今天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将与我们一同开始一段奇妙的瓷器之旅,在历史深处追寻中国瓷器的神秘身世,讲述马未都说瓷器珍藏之变土为金。
【正文】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但是我们有一个更重要的发明,使用得更为广泛的一个方面,反而没有列入四大发明,是我们的瓷器。我们的英文都叫China,瓷器。那么我们上一讲讲的是陶,这一讲讲瓷。我们首先要讲陶和瓷的界限在哪儿。第一个界限是它的烧造原料不同。陶是用黏土烧的,黏土随处可取,往深了,一般的地方,挖一挖,深一点的地方,黏的黄土,有黏性的都可以烧成陶器;那么瓷器就不行,瓷器一定是瓷土,最好的瓷土就是我们的高岭土。景德镇使的高岭土。
第二点是烧结温度不同。一般陶器都是在一千度以下,除唐三彩,唐三彩在一千一百度左右。但是瓷器要在1200度以上,烧结温度不同。
再有呢,就是吸水率不同。我们都知道陶器是吸水的,但是瓷器是不吸水的,几乎不吸水。再有一点就是透光率不同。瓷器是要求在一定的条件下是能够透光的,陶器无论什么条件,它都不会透过光线来。
[字幕:陶与瓷的区别:
1 烧造原料不同:
2 烧结温度不同:
3 吸水率不同:
4 透光率不同:]
那么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有瓷器呢?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在商代,就有原始的青瓷出现了,在商代就有了。真正意义的瓷器,科学上可以认定的瓷器是在东汉,距今2000年。原始的青瓷它已经具备了不吸水,烧结温度比较高,使用的是瓷土,尽管那个瓷土的质量比较差,但也是瓷土,它达到了一些客观条件。这是原始青瓷(图:商代青瓷器),就是这个样子。瓷器的产生对于中华民族是一个划时代的一个贡献,这个贡献就是我们说的连中国的名字都叫“瓷器”。
【画外音】中国瓷器早在宋朝年间就已经远销朝向、日本、越南,又经阿拉伯远销欧洲,给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了西方人认识中国的最早途径之一。从此,中国瓷器名声响遍全球,英语中的“中国”的“瓷器”于是都被称作“China”。既然瓷器如此风靡世界,那么它究竟有着怎样非同寻常的优点呢?
【正文】瓷器的好处呢有很多,第一点是强度大于陶器。那么在生产当中呢它比较随心所欲,就是你想做成什么样子,基本上就是什么样子。那么瓷器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是什么呢?是它的原材料便宜。我们知道中国早期的很多容器,尤其贵族使用的容器是用铜来制造的,成本非常高,那么汉代还有一种贵族用的器皿是漆器,成本也非常高。那么陶瓷改变了这个局面,那么再有一点,就是瓷器的原材料相对来说,全国各地都可以找到(笔者注:除了个别地区,如《探索发现》中的内蒙古集宁路)。
[字幕:瓷器的优点:
1 强度大于陶器。
2 原材料便宜。
【画外音】当时光过去了千百年,今天的我们已经无从了解究竟是怎样一位先祖在怎样的一种情形之下发明了一种叫作“瓷器”的东西,当年的这位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应该不会想到,他不经意的一次举动,缔造了一个绵延数千年的瓷器帝国,甚至今天,在英语中的“瓷器”仍然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而在那些散发着幽幽光芒的神奇器物背后有着太多穿越历史沧桑,有着太多人世的悲欢离合。那么千百年之前的中国人究竟又是用怎样的神奇之手让平凡的泥土变成了今天收藏界价值连城的瓷器?这个我们今天仍然在生活中使用的瓷器它的源头究竟在哪里?中国瓷器究竟又是为什么会经历一个颜色由深变浅的过程?而神秘的法门寺地宫中究竟又会有怎样非同反响的瓷器大发现?今天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将与我们一同开始一段奇妙的瓷器之旅,在历史深处追寻中国瓷器的神秘身世,讲述马未都说瓷器珍藏之变土为金。
【正文】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但是我们有一个更重要的发明,使用得更为广泛的一个方面,反而没有列入四大发明,是我们的瓷器。我们的英文都叫China,瓷器。那么我们上一讲讲的是陶,这一讲讲瓷。我们首先要讲陶和瓷的界限在哪儿。第一个界限是它的烧造原料不同。陶是用黏土烧的,黏土随处可取,往深了,一般的地方,挖一挖,深一点的地方,黏的黄土,有黏性的都可以烧成陶器;那么瓷器就不行,瓷器一定是瓷土,最好的瓷土就是我们的高岭土。景德镇使的高岭土。
第二点是烧结温度不同。一般陶器都是在一千度以下,除唐三彩,唐三彩在一千一百度左右。但是瓷器要在1200度以上,烧结温度不同。
再有呢,就是吸水率不同。我们都知道陶器是吸水的,但是瓷器是不吸水的,几乎不吸水。再有一点就是透光率不同。瓷器是要求在一定的条件下是能够透光的,陶器无论什么条件,它都不会透过光线来。
[字幕:陶与瓷的区别:
1 烧造原料不同:
2 烧结温度不同:
3 吸水率不同:
4 透光率不同:]
那么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有瓷器呢?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在商代,就有原始的青瓷出现了,在商代就有了。真正意义的瓷器,科学上可以认定的瓷器是在东汉,距今2000年。原始的青瓷它已经具备了不吸水,烧结温度比较高,使用的是瓷土,尽管那个瓷土的质量比较差,但也是瓷土,它达到了一些客观条件。这是原始青瓷(图:商代青瓷器),就是这个样子。瓷器的产生对于中华民族是一个划时代的一个贡献,这个贡献就是我们说的连中国的名字都叫“瓷器”。
【画外音】中国瓷器早在宋朝年间就已经远销朝向、日本、越南,又经阿拉伯远销欧洲,给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了西方人认识中国的最早途径之一。从此,中国瓷器名声响遍全球,英语中的“中国”的“瓷器”于是都被称作“China”。既然瓷器如此风靡世界,那么它究竟有着怎样非同寻常的优点呢?
【正文】瓷器的好处呢有很多,第一点是强度大于陶器。那么在生产当中呢它比较随心所欲,就是你想做成什么样子,基本上就是什么样子。那么瓷器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是什么呢?是它的原材料便宜。我们知道中国早期的很多容器,尤其贵族使用的容器是用铜来制造的,成本非常高,那么汉代还有一种贵族用的器皿是漆器,成本也非常高。那么陶瓷改变了这个局面,那么再有一点,就是瓷器的原材料相对来说,全国各地都可以找到(笔者注:除了个别地区,如《探索发现》中的内蒙古集宁路)。
[字幕:瓷器的优点:
1 强度大于陶器。
2 原材料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