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江山吧 关注:2,029贴子:239,633

回复:关于歌唱家和歌星的几个疑问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按照麒麟兄的说法,歌唱家是有模版地在传承音乐,那么他们传承的音乐起源在哪里?这又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音乐?意大利美声,在我这个平头百姓听起来,除了对歌手嗓音的纯度和音域的宽度,以及最高音的高度,有较高要求外,有什么比流行音乐高雅的地方呢?美声歌曲的歌词一定比流行歌曲的歌词高雅吗?不可能吧。美声歌曲肯定也有抒发个人情怀的,流行歌曲肯定也有抒发家国情怀的。那么是美声歌曲的配器天生比流行歌曲的配器高雅?小提琴成本高于吉他,所以美声档次高于流行?也不可能。
所以只剩下一种可能了:历史上至今,欣赏并消费美声音乐的人,从社会财富拥有量到政治地位,普遍高于流行音乐欣赏者。所以这种音乐才被认为是天生高雅,应该由国家不惜工本,建立高级专业院校,整理相关理论,成批量培养演唱人才,并通过重奖这些美声歌曲的研究者实践者,达到一种教育引导民众的目的。
一句话:美声是权贵的消费品,流行是平民的消费品。
可是时代变了,真正的贵族已经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当代社会不需要贵族了,那这种贵族觉得附庸风雅的东西,还不让它彻底走向民间和市场,任其自生自灭吗?
在我看来根本就不该对美声音乐进行任何政策上的保护,必须放任它与流行音乐包括原生态民族音乐一起在市场上自由竞争,通过这种公平竞争让它在面临淘汰的压力下寻求与时俱进。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可以有,但不能只有歌剧专业,还得有其他演唱方式的专业。军队这种垄断机构,不能获得优先获取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高材生的特权。不过要是那样的话,我估计这个歌剧专业会乏人问津。那些唱美声考央音然后穿军装的歌手,有几个人是真心热爱音乐?我表示怀疑。恐怕热爱的,是这种官方保护的贵族音乐背后的特权吧?


27楼2014-11-16 18:11
收起回复
    美声歌曲和流行歌曲的区别,其实不用我来分析,比我名气响得多的阎维文先生,已经在访谈中顺便站在他的立场和角度,给出了答案。阎先生认为:美声唱法是绝对讲究音色美的,而流行歌曲唱的只是一个感情到位。这已经说的很清晰了吧?他这种身份的音乐工作者说出来的话,在他们这个行当里,应该是具有相当普遍性了吧?
    所以这个问题根源不在于一部分美声歌曲歌手的粉丝们脑残不脑残,粉丝再脑残,也弄不出大气候来。而是说官方音乐界一直就有这样一种“行业默契”:美声歌曲在技术上高于流行歌曲,这个技术标准,又是以音色的纯度作为坐标的。
    我觉得好笑就好笑在这里:刨根问底大半天,原来美声音乐最大的优越感是”我的天生音色比你纯,所以我比你高雅“哇?这很值得骄傲吗?这是个本钱问题吧?《卖油翁》里那个射箭很准的将军陈尧咨,就是凭这种思维瞧不起卖油的老头的。


    28楼2014-11-16 18:23
    回复
      对于所谓主旋律歌曲,我的看法是:流行歌手里的佼佼者,只要拥有很好的音色,较宽的音域,以及丰富的舞台情感表现力,就完全能驾驭自如。他们之所以这类歌很少唱,主要是因为没有商业需求的必要。不是能力上达不到。
      而大部分主旋律歌唱家,事实上唱不好流行歌曲里的一种,那就是快节奏的劲歌,因为他们的缺陷在于对歌曲节奏的把握能力。阎维文的自述就清楚表达了这一点,不戴耳麦上台,就生怕跟不上伴奏,出现脱节。还不是因为只专注于音准和银色的表现,相对弱于节奏吗?
      不用周杰伦了,就谭咏麟的《爱情陷阱》那个节奏,基本能把大部分歌唱家现场打趴下。


      30楼2014-11-16 18:50
      收起回复
        无意看了蒋大为2010年天津个人演唱会视频,里面蒋大为难得唱了流行歌曲,《再回首》。视频44:37—48:15。
        整场演唱会蒋大为的状态都听起来很好,和年轻时相比,只是歌曲的KEY稍微低了点。
        但《再回首》他的表现明显很生涩,.感觉有力气使不上,几处转音都显得不自然,尤其是“密”,“朦”,“难”这几个原地拔高的音,发的不好听。对歌曲里经常出现的三连音和切分音节奏不适应,总是刚想运气但又得急着赶节奏。《再回首》这种中板节奏的抒情歌曲让他无所适从,习惯了拖腔唱慢板的民歌。最后一段第三遍重唱干脆漏了前两句。
        由此发现,美声歌唱家驾驭稍有难度的流行歌曲,也是力不从心的。美声歌唱家的运气方式根本不适合表现流行歌曲的情感,尤其是平时节奏慢得像老牛拉破车。当某些流行音乐的高音不能用到胸腔共鸣时,歌唱家就露拙了。
        隔行如隔山,术业有专攻。不知道蒋大为自己唱过流行歌曲后,还会觉得只有流行歌手唱功不行吗?


        37楼2014-11-20 09:05
        回复
          38楼2014-11-20 09:05
          回复
            其实,流行歌曲里也有很多不反映男女爱情的歌。比如反映父母亲情,反映兄弟友情,也有反映宏大叙事主题的歌曲,例如《万里长城永不倒》,《火烧圆明园》等。
            但它们仍旧被归于流行歌曲的范畴。这是为什么呢?不是因为歌曲内容的流行,而是因为歌曲唱法的流行。换种说法就是:凡是唱法不属于国家政府官方规定的学院派美声唱法,就一律归入流行音乐范畴。
            从这个标准说,罗文、费玉清、邓丽君等人,就算音色再美,音域再宽,演唱能力再强(实际能力如何另论),就算唱的是再典型不过的中国民乐,也不得不归入到流行歌星队伍里去。因为他们没有一个是毕业于中国官方钦定的中央音乐高等学校的本科级以上学历学生,没有一个是采用了官方钦定的唱法。他们再受欢迎,也只是局限于民间歌迷数量众多,不可能因为唱歌水平高,而获得国家在音乐领域正式授予的荣誉称号和头衔,更不能享受国家政府规定的终生行政待遇。
            歌唱家,是宫廷文化、贵族文化、官方文化的衍生物;而歌星,是民间文化、商业文化、市场文化的代名词。


            43楼2016-09-20 22:3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