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时,谈到婚礼,有兄弟质疑:“你有没有感觉现在的婚礼太模式化!千篇一律。”我明白他的意思,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婚礼司仪在主持中所遭遇的疑惑。我们常常将“个性婚礼”挂在嘴边,为什么个性来个性去,仍让旁观者感到并无“二班”?八月中旬,李平老师主持的中式婚礼,让我颇有感悟。
对于“个性”,我曾认为是标新立异,花样百出,其实我们还是在那几个环节上做文章。李老师的婚礼让我突然间明白“个性”是一种心声,是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
毋庸置疑结婚是喜事,是大喜事!但是也有伤心人。不妨想想新娘的父母,含辛茹苦养育长大的女儿,经过敲门、找鞋,在喧闹声中被接走后,留下的是日后孤单落寞的老两口。这种感觉对我这个家有娇女的老爸来讲更是感同身受。李老师敏感地倾听到这种心声,设计了近乎完美的个性程序:执雁亲迎—开门迎婿—贽礼达意—肴馔礼婿—上轿饺子—讨要口彩—醮子劝勉—众人催妆—行礼告退。其中的“醮子劝勉”,新娘父亲为女儿“赐酒”,新娘母亲嘱托女儿两句终身受用的话,这正如古代婚俗中的“哭嫁歌”:新娘母亲在女儿临行前点滴的叮咛与嘱咐。新娘父母亲自表达对女儿的爱与叮嘱,使父母因女儿出嫁的失落情绪得以宣泄与宽慰。最后新郎新娘向父母行大礼感恩辞去,让父母有了受感恩被重视的尊重,这或许是对他们失落心灵的最大回报吧!
婚礼仪式现场没有喧嚣吵嚷,在静静聆听中感受这息息相通的质朴的血脉亲情,令我感动。
对于“个性”,我曾认为是标新立异,花样百出,其实我们还是在那几个环节上做文章。李老师的婚礼让我突然间明白“个性”是一种心声,是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
毋庸置疑结婚是喜事,是大喜事!但是也有伤心人。不妨想想新娘的父母,含辛茹苦养育长大的女儿,经过敲门、找鞋,在喧闹声中被接走后,留下的是日后孤单落寞的老两口。这种感觉对我这个家有娇女的老爸来讲更是感同身受。李老师敏感地倾听到这种心声,设计了近乎完美的个性程序:执雁亲迎—开门迎婿—贽礼达意—肴馔礼婿—上轿饺子—讨要口彩—醮子劝勉—众人催妆—行礼告退。其中的“醮子劝勉”,新娘父亲为女儿“赐酒”,新娘母亲嘱托女儿两句终身受用的话,这正如古代婚俗中的“哭嫁歌”:新娘母亲在女儿临行前点滴的叮咛与嘱咐。新娘父母亲自表达对女儿的爱与叮嘱,使父母因女儿出嫁的失落情绪得以宣泄与宽慰。最后新郎新娘向父母行大礼感恩辞去,让父母有了受感恩被重视的尊重,这或许是对他们失落心灵的最大回报吧!
婚礼仪式现场没有喧嚣吵嚷,在静静聆听中感受这息息相通的质朴的血脉亲情,令我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