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吧 关注:1,110,164贴子:26,932,638

回复:【科技】 141116八一八中央处理器的发展史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还有更改制程的铜矿和图拉丁的奔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1楼2014-11-16 18:55
回复
    代号为“铜矿”(Coppermine)为第二代的奔腾Ⅲ,它拥有新的架构、新的接口、新的制造工艺,性能的提升也相当巨大。其中代表型号“铜矿”550E、500E凭借新工艺除了拥有更低的发热量,还加强了超频的潜力,性价比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2楼2014-11-16 18:55
    收起回复
      “图拉丁”(Tualatin)是奔腾Ⅲ处理器的第三代产品,当年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神器,首款采用0.13微米工艺制造的处理器,Socket 370平台,最强代表。不过真正让图拉丁普及的是赛扬图拉丁。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3楼2014-11-16 18:56
      收起回复
        说到图拉丁赛扬,我想这是DIY的一个无法忘怀时代,那就说说图拉丁赛扬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4楼2014-11-16 19:00
        收起回复
          Tualtin(图拉丁) Celeron成为Intel的又一段经典传奇。Celeron系列与Pentium III最大的差距在于二级缓存,100MHz外频的Tualatin Celeron 1GHz可以轻松地跃上133MHz外频。更为重要的是,Tualatin Celeron还有很好的向下兼容性,甚至440BX主板在使用转接卡之后也有望采用该CPU,因此也成为很多升级用户的首选。而且超频幅度达到100%.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5楼2014-11-16 19:04
          收起回复
            图拉丁 发展历史
            奔腾3处理器家族简介
            (Tualatin)内核的奔腾III-S,“图拉丁”内核是一款相当优秀而且性能卓越的内核,它是Intel的第一款采用0.13微米制程的CPU(后来的奔腾4也是0.13微米工艺)。
            在奔腾III的家谱中一共经历了3代内核,
            ● 1999年第一代奔腾III采用了基于0.25微米生产工艺的Katmai核心,与过去的奔腾2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支持新的SSE多媒体指令集。这款最早的Pentium III处理器采用了512KB二级外部半速缓存。
            ● 2000年初由于引入了0.18微米生产工艺,使得处理器构架发生了巨大转变,原本在外部的二级缓存现在可以非常方便的集成到核心中去而且是全速的二级缓存(即8路联合机制,运行时速度与处理器主频相同),于是诞生了第二代奔腾III,铜矿(Coppermine)奔腾III,采用100MHz及133MHz两种不同版本的前端总线频率,分别用“E”及“EB”来表示,虽然二级缓存容量从512K降低到了256K,但是更高的二级缓存工作频率弥补了二级缓存容量减少带来的性能损失。
            图拉丁的诞生
            图拉丁是由奔腾III向奔腾4过渡的产品和铜矿的替代品,它的诞生很富戏剧性。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第一块突破1Ghz的桌面处理器是由AMD推出的,这件事情令一向高傲的英特尔很没面子。再加上AMD Athlon处理器在市场上取得的成功让英特尔始料不及。于是AMD和英特尔展开了一场速度竞争的比赛。
            但在这个时候英特尔遇到了大麻烦,铜矿核心的奔腾III在跨越1GHz的关键位子上出现了问题,而AMD的处理器却可以在不改变架构的前提下继续提速。英特尔不甘心就此败给AMD,于是硬着头皮推出了1.13GHz的铜矿奔腾III,本想借此挽回自己的形象,但是这款CPU在上市后,经过评测机构的测试发现1.13GHz的铜矿奔腾III严重不稳定存在巨大缺陷,结果在发售不到一个月后便召回了所有的1.13GHz铜矿奔腾III,因此人们都称1.13GHz的铜矿奔腾III为“矿渣”。很长时间里,Intel对于1.13Ghz绝口不提。
            在这样的环境下,英特尔信匆匆的推出了第一代采用威拉姆特核心(423针插口,以前的奔腾III都是370针插口)的奔腾4,与此同时图拉丁核心的奔腾III-S(370根针)也面世了。
            Intel商业策略的牺牲品
            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由于图拉丁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6楼2014-11-16 19:11
            收起回复
              采用了更加先进的0.13微米工艺,512k的二级全速缓存。在性能和执行效率上远远超过采用较老的0.18微米工艺和256K外部二级缓存的威拉姆特奔腾4。也就是说,奔腾III-S比奔腾4还要强!这是英特尔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苦心培育的奔腾4市场居然受到了来自奔腾3的威胁。再加上英特尔以前说过:“socket370是要逐步淘汰的构架”,因此如果英特尔这个时候推出的socket370图拉丁比423根针的威拉姆特奔腾4还强,岂不是出尔反尔吗?没办法,只能忍痛割爱,于是令人敬畏的图拉丁奔腾III-S转向了服务器领域和笔记本领域,几乎没有在零售市场上出现。但是英特尔不会白白丢弃这一有着优秀血统的内核,于是将图拉丁奔腾III-S的阉割版本——图拉丁赛扬(就是我们说的赛扬3代)推向了市场,成为英特尔低端市场的杀手锏,大获全胜,击败了低端市场的佼佼者AMD的毒龙,毒龙随即退出了市场,AMD转而用低端的AthlonXP 1700+和1800+作为反击。
              原本令人敬畏的图拉丁PIII-S,由于英特尔的商业竞争需要,被活活打入冷宫,贬为庶民——赛扬3。但是即便如此,阉割并不彻底。512K的二级全速缓存砍掉一半还有256K,外频由133MHz降为100MHz,其他构架上没有任何改变还是0.13微米工艺。从这点来看图拉丁赛扬的性能依然比同频率的威拉姆特奔腾4要强,在运行效率上1.1Ghz的图拉丁赛扬比1.7GHz的奔4赛扬要强,因为图拉丁赛扬拥有256k二级缓存0.13微米工艺,而2.0G以下的奔4赛扬仍然是威拉姆特核心也就是0.18微米工艺和128K二级缓存(2.0G以上的奔4赛扬采用了全新的北木核心0.13微米,但是二级缓存依然是128k)。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7楼2014-11-16 19:13
              收起回复
                度是2.69毫米的金属块,这个金属块不但保护了内核免受损伤,而且和芯片核心紧密接触,加速排出核心散发的热量,避免了热量的聚集。
                总之,无论是外形还是内核,Tualatin Celeron与CII都有了质的改变,很容易就可以从外观上面分辩两个芯片的不同,Tualatin Celeron有铁片,CII则没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9楼2014-11-16 19:19
                收起回复
                  图拉丁赛扬就说到这里,而同时期的农企也推出了k6--Ⅲ和毒龙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0楼2014-11-16 19:23
                  收起回复
                    在AMD公司方面,刚开始时为了对抗奔腾III,曾经推出了K6-3处理器。K6-3处理器是三层高速缓存(TriLevel)结构设计,内建有 64K的第一级高速缓存(Level 1)及256K的第二层高速缓存(Level 2),主板上则配置第三级高速缓存(Level 3)。K6-3处理器还支持增强型的3D Now!指令集。由于成本上和成品率方面的问题,K6-3处理器在台式机市场上并不是很成功,因此它逐渐从台式机市场消失,转进笔记本市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1楼2014-11-16 19:26
                    回复
                      其实首先进入1GHZ的处理器是农企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2楼2014-11-16 19:29
                      收起回复
                        奔腾4处理器(Pentium 4)是Intel生产的第七代x86微处理器,是继1995年出品的第六代P6架构Pentium Pro之后第一款重新设计过的处理器,这一新的架构称做NetBurst。Pentium 4首款产品工程代号为:Willamette,拥有1.4GHz左右的核心时钟,并使用Socket 423脚位架构,于2000年11月发布。值得注意的是,Pentium 4有着非常快速到400MHz的前端总线,之后更有提升到533MHz、800MHz,它其实是一个100MHz时钟频率的四倍数据速率(QDR)前端总线,因此数据传输速率为4×100MHz。相应的,Pentium 4前期的竞争对手AMD Athlon处理器采用双倍数据输率(DDR)前端总线,拥有266MHz或333MHz的数据传输速率(2×133MHz、2×166MHz)。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5楼2014-11-16 19:56
                        收起回复
                          Pentium 4处理器总共有Willamette、Northwood和Prescott三种不同的核心。其中Willamette核心属于Pentium 4最早期的产品,是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的,代表产品有P4 1.7G和P4 1.8G。因为它发热量比较大、频率提升比较困难,而且二级缓存只有256KB,所以总体性能并不理想,特别是对于超频用户来说,这类产品难以让人感到满意。因此Intel很快就开发出了Northwood核心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Northwood核心的Pentium 4采用0.13微米工艺制造,相比Willamette内核的处理器,其主频有了很大飞跃,二级缓存也从256K翻番到512KB。为了与主频相同但只有256KB二级缓存的Pentium 4原产品区别,Intel在其型号后面加了一个大写字母“A”,例如“P4 1.8A”,来代表新产品拥有512KB的二级缓存。这些产品均只有400MHz的前端总线。
                          B的含义
                          同样主频的处理器产品,在更高的外频作用下可以配备频率更高的前端总线,从而带来性能的大幅提升。因此Intel在提升处理器主频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高处理器前端总线的频率。从可以支持533MHz前端总线的845E等主板上市开始,市场上又出现了533MHz FSB的Pentium 4处理器。为了与主频相同但是只有400MHz FSB的Pentium 4产品区别开来,Intel又给它们加上了字母“B”作为后缀,例如“P4 2.4B”。
                          C的含义
                          继533MHz FSB的产品之后,为进一步适应市场和用户的需要,Intel再接再厉,推出了800MHz FSB的Pentium 4处理器,同样为了与以前的同主频的产品相区别,Intel在其命名上用上了字母“C”,例如“P4 2.4C”。  为了更直观地比较同一主频下ABC三种不同型号产品的一些区别,请参看下表。
                          其中P4 2.4A这一产品比较特殊,在后文将有解释。
                          E的含义
                          AMD的迎头赶上和技术上的超越使Intel感受了强烈的竞争性,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和坐稳处理器第一把交椅,Intel开始把目标放在生产90纳米制造工艺的处理器产品。Prescott核心的Pentium 4也因此应运而生。它采用了另人咋舌的31级流水线设计,配备16KB的一级数据缓存和多达1MB的二级缓存。按照Intel的命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7楼2014-11-16 20:01
                          回复
                            名规则,新产品的后缀应该加上一个“D”的,但不知道Intel出于什么目的,对于新面世的针对800MHz FSB的Prescott核心P4处理器,Intel采用了字母“E”,例如“P4 2.8E”。
                            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是,Prescott核心Pentium 4也有几款533MHz FSB的产品,由于市场定位的因素,这类产品取消了对超线程技术的支持,并用大写字母“A”来区别于其他产品,例如表2中列举的“P4 2.4A”。这样就很容易使不熟悉该产品的消费者误解,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Intel对处理器产品的命名并非很科学的。
                            D的含义
                            后缀为“D”的产品是否会出现
                            以“A”、“B”、“C”、“E”作为后缀的处理器产品都有了,但偏偏少了一个“D”,未免显得有点遗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8楼2014-11-16 20:02
                            收起回复
                              来个科普,处理器架构
                              指令集或指令集体系,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与程序设计有关的部分,包含了基本数据类型,指令集,寄存器,寻址模式,存储体系,中断,异常处理以及外部I/O。指令集架构包含一系列的opcode 即操作码(机器语言),以及由特定处理器执行的基本命令。指令集体系与微架构(一套用于执行指令集的微处理器设计方法)不同。使用不同微架构的电脑可以共享一种指令集。例如,Intel的Pentium和AMD的AMD Athlon,两者几乎采用相同版本的x86指令集体系,但是两者在内部设计上有本质的区别。一些虚拟机器支持基于Smalltalk,Java虚拟机,微软的公共语言运行时虚拟机所生成的字节码,他们的指令集体系将bytecode(字节码)从作为一般手段的代码路径翻译成本地的机器语言,并通过解译执行并不常用的代码路径,全美达以相同的方式开发了基于x86指令体系的VLIW处理器。
                              中文名称:处理器架构
                              外文名称:Processor architecture
                              拼音:chu li qi jia gou
                              类型:CPU产品定的一个规范
                              主要目的:区分不同CPU的重要指标
                              阵营数目:2
                              基本简介
                              CPU架构是CPU厂商给属于同一系列的CPU产品定的一个规范,主要目的是为了区分不同类型CPU的重要标示。目前市面上的CPU主要分有两大阵营,一个是intel系列CPU,另一个是AMD系列CPU。两个不同品牌的CPU,其产品的架构也不相同,现intel系列CPU产品常见的架构有Socket 423、Socket 478、Socket 775、Socket1366、Socket1156、Socket1155,Socket2011;而AMD CPU产品常见的架构有Socket A、Socket 754、Socket 939、Socket 940、SocketAM2、AM2+、AM3、AM3+这几种架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9楼2014-11-16 20: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