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星星盼月亮,今天终于盼来了英文原版的《S.》!
上图先:(请忽略左下角的破损,我也很心痛的。发生这样的事,大家都不想的)

拆开以后的Ship of Theseus是这样的:

从侧面和底部,可以看出原版书是把所有的配件都夹到了书里:


而卤煮之所以这么急着想到手《S.》英文原版,是因为网上一直盛传中文版《S.》配件的页码标识不对,所以卤煮要亲自验证一下。
下面是卤煮做的一张表,把相同的配件在原版书和中文版中的位置标了出来。打「?」的地方说明有存疑或者错误,在表格下面会详细说明。(注:配件的具体页码所在以英文原版为准)
配件名称 原版页码 中文版页码
1.石察卡信件(附瑞典文原稿) vi-vii vi-vii
2.艾瑞克便条笔记 10-11 10-11
3.期刊文章复印件【?1】 32-33 20-21【?2】
4.叉角羚日报【?3】 20-21 32-33【?4】
5.石察卡电报两封 54-55 54-55
6.新闻剪报档案 68-69 68-69
7.戴加丹信件 86-87 86-87
8.珍的信件 100-101 100-101
9.寄自巴西的明信片 112-113 112-113
10.照片 130-131 132-133【?5】
11.寄自巴西的明信片 178-179 178-179
12.寄自巴西的明信片 190-191 190-191
13.寄自巴西的明信片 192-191 192-191
14.寄自巴西的明信片 200-201 200-201
15.艾瑞克信件 202-203 202-203
16.照片 242-243 242-243
17.卡片 256-257 256-257
18.巴西剪报 256-257 256-257
19.叉角羚咖啡馆餐巾纸 306-307 306-307
20.小卡 360-361 360-361
21.珍的信件 376-377 376-377
22.爱梅琳达·贝嘉信件 416-417 416-417
23.厄特沃什之轮 底页 底
注:
?1-?4:根据中文版配件袋的描述,第三件配件是期刊文章复印件,第四件配件是叉角羚日报;但是依照英文原版的配件顺序,第三件配件应当是叉角羚日报,第四件才是期刊文章复印件。所以很明显,中文版把这两个配件的顺序弄混了,连带着页码也标错了。
?5:第十个配件中文版的配件页码标的是132-133,而英文原版是在130-131页。根据上下文,中文版配件应当也在130-131页比较合适。
不过,令卤煮比较无语的是,当把配件都塞进书里面以后,两本书的对比让卤煮默默地腹诽了一下:

中文版一秒钟变成了死胖子。。。

当时卤煮的心里只有一句话:

卤煮还用力压了压中文版的书,企图把它压平,这时卤煮的哥哥在旁边默默地说了句:

不过卤煮想吐槽英文原版的是它最后一页:

你告诉我一下,什么叫「Printed in China」!!!所以这本书的经历是这样的:在中国印刷,然后万里迢迢地送到大美利坚去,又万里迢迢地运到台湾;卤煮在台湾买了这本书,又拜托朋友百里迢迢地寄到香港,再从香港过关到深圳,千里迢迢地寄到北京;绕了一圈终于又回到了China。然后!再托人从北京再万里迢迢地带出国门带给卤煮。

想到这本书的传奇经历,真是不逊于书中的S.君了。所以卤煮对手中的英文版书只有一句话:

上图先:(请忽略左下角的破损,我也很心痛的。发生这样的事,大家都不想的)

拆开以后的Ship of Theseus是这样的:

从侧面和底部,可以看出原版书是把所有的配件都夹到了书里:


而卤煮之所以这么急着想到手《S.》英文原版,是因为网上一直盛传中文版《S.》配件的页码标识不对,所以卤煮要亲自验证一下。
下面是卤煮做的一张表,把相同的配件在原版书和中文版中的位置标了出来。打「?」的地方说明有存疑或者错误,在表格下面会详细说明。(注:配件的具体页码所在以英文原版为准)
配件名称 原版页码 中文版页码
1.石察卡信件(附瑞典文原稿) vi-vii vi-vii
2.艾瑞克便条笔记 10-11 10-11
3.期刊文章复印件【?1】 32-33 20-21【?2】
4.叉角羚日报【?3】 20-21 32-33【?4】
5.石察卡电报两封 54-55 54-55
6.新闻剪报档案 68-69 68-69
7.戴加丹信件 86-87 86-87
8.珍的信件 100-101 100-101
9.寄自巴西的明信片 112-113 112-113
10.照片 130-131 132-133【?5】
11.寄自巴西的明信片 178-179 178-179
12.寄自巴西的明信片 190-191 190-191
13.寄自巴西的明信片 192-191 192-191
14.寄自巴西的明信片 200-201 200-201
15.艾瑞克信件 202-203 202-203
16.照片 242-243 242-243
17.卡片 256-257 256-257
18.巴西剪报 256-257 256-257
19.叉角羚咖啡馆餐巾纸 306-307 306-307
20.小卡 360-361 360-361
21.珍的信件 376-377 376-377
22.爱梅琳达·贝嘉信件 416-417 416-417
23.厄特沃什之轮 底页 底
注:
?1-?4:根据中文版配件袋的描述,第三件配件是期刊文章复印件,第四件配件是叉角羚日报;但是依照英文原版的配件顺序,第三件配件应当是叉角羚日报,第四件才是期刊文章复印件。所以很明显,中文版把这两个配件的顺序弄混了,连带着页码也标错了。
?5:第十个配件中文版的配件页码标的是132-133,而英文原版是在130-131页。根据上下文,中文版配件应当也在130-131页比较合适。
不过,令卤煮比较无语的是,当把配件都塞进书里面以后,两本书的对比让卤煮默默地腹诽了一下:

中文版一秒钟变成了死胖子。。。

当时卤煮的心里只有一句话:

卤煮还用力压了压中文版的书,企图把它压平,这时卤煮的哥哥在旁边默默地说了句:

不过卤煮想吐槽英文原版的是它最后一页:

你告诉我一下,什么叫「Printed in China」!!!所以这本书的经历是这样的:在中国印刷,然后万里迢迢地送到大美利坚去,又万里迢迢地运到台湾;卤煮在台湾买了这本书,又拜托朋友百里迢迢地寄到香港,再从香港过关到深圳,千里迢迢地寄到北京;绕了一圈终于又回到了China。然后!再托人从北京再万里迢迢地带出国门带给卤煮。

想到这本书的传奇经历,真是不逊于书中的S.君了。所以卤煮对手中的英文版书只有一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