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生物在呼吸过程中都需要氧气,虽然大气中的氧气很多(约占大气体积的1/5),但氧气较难溶于水,氧在水中的溶解性受温度和含盐量的影响。即使是在最大溶解度的情况下(0℃时在淡水中的溶解度),每升水中也只含有10毫升的氧气(即水体积的1/100),这只相当于空气含氧量的1/20。但在自然状态下,水体一般不会达到这样高的含氧量。溶氧是水生生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
从水中摄取氧气,水生动物必须让水流不断流经呼吸器官,由于水有较高的粘滞性,要在呼吸器官周围经常保持水流并不容易,这种情况也限制着氧气的供应。对陆生动物来说,空气出入肺的速度是很快的,但对鱼和蛤来说,水流流经鳃的速度就要缓慢得多。据估计,在水含氧量较丰富的情况下(每升水含氧7毫升),水生生物获得1克氧气,必须有100 000克的水流过它的鳃。而陆生动物获得1克氧气只需吸入5克空气就够了。显然,要想从水中摄取氧气,必须消耗很多的能量用来推动水流,陆生动物维持呼吸运动所消耗的能量则是微不足道的。
空气中的氧是均匀分布的,而溶解在水中的氧,其分布是极不均匀的。通常位于大气和水界面处附近的氧气最丰富,随着水深度的增加,氧气的含量也逐渐减少。静水中的含氧量一般比流水中的含氧量要少。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水中溶解氧气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在不太流动的水体中,动物和微生物耗氧过程往往对水体含氧量有更大的影响,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能在水的表层有阳光的区域进行,而动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则发生在水体的所有深度,特别是在水底的沉积层中呼吸作用最为强烈。在一个层次十分清楚的湖泊中,位于温跃层(thermocline)以下的下湖层(hypolimnion)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常常会把氧气耗尽,造成缺氧环境,并可减缓或中止生命过程。在污浊的沼泽地和深海盆地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缺氧环境,以致使有机沉积物难以被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石油和泥炭层。
从水中摄取氧气,水生动物必须让水流不断流经呼吸器官,由于水有较高的粘滞性,要在呼吸器官周围经常保持水流并不容易,这种情况也限制着氧气的供应。对陆生动物来说,空气出入肺的速度是很快的,但对鱼和蛤来说,水流流经鳃的速度就要缓慢得多。据估计,在水含氧量较丰富的情况下(每升水含氧7毫升),水生生物获得1克氧气,必须有100 000克的水流过它的鳃。而陆生动物获得1克氧气只需吸入5克空气就够了。显然,要想从水中摄取氧气,必须消耗很多的能量用来推动水流,陆生动物维持呼吸运动所消耗的能量则是微不足道的。
空气中的氧是均匀分布的,而溶解在水中的氧,其分布是极不均匀的。通常位于大气和水界面处附近的氧气最丰富,随着水深度的增加,氧气的含量也逐渐减少。静水中的含氧量一般比流水中的含氧量要少。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水中溶解氧气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在不太流动的水体中,动物和微生物耗氧过程往往对水体含氧量有更大的影响,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能在水的表层有阳光的区域进行,而动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则发生在水体的所有深度,特别是在水底的沉积层中呼吸作用最为强烈。在一个层次十分清楚的湖泊中,位于温跃层(thermocline)以下的下湖层(hypolimnion)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常常会把氧气耗尽,造成缺氧环境,并可减缓或中止生命过程。在污浊的沼泽地和深海盆地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缺氧环境,以致使有机沉积物难以被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石油和泥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