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从2013年的那次离开
F地旅行开始)离开一个地方前一段时间我都会加紧时间去看书,学习。这次,回家前不过几天我就把《我与地坛》《怎样赏诗》两本书看完并且做了读书摘抄笔记。《我与地坛》看过后远没有《病隙碎笔》给我的感受深,有时反而觉得史铁生故意在为了增加文章的长度而‘码字’。或许这些是因为带着期望,想从书中获取某些东西,这种‘势利’本身就是非常不可取的读书方法吧!而《怎样赏诗》却给我指明了读诗的方向,特别是大师的某些言论更是符合我的口味,觉得自己突然豁然开朗了一些。读诗,不一定要做诗人;学文学知识,读文学作品不一定非得做文学家。只要能欣赏,从书中有所体会,感受到快乐,心灵的满足这就很够了。以前世俗的我,随波逐流,总在意他人对我的看法,于是我抛弃了书籍,抛弃了自己的喜好。我害怕被人笑话,书呆子。现在想想,自己那时是多么的愚蠢,以至于这么多年的时光就那么的挥霍了。
F地旅行开始)离开一个地方前一段时间我都会加紧时间去看书,学习。这次,回家前不过几天我就把《我与地坛》《怎样赏诗》两本书看完并且做了读书摘抄笔记。《我与地坛》看过后远没有《病隙碎笔》给我的感受深,有时反而觉得史铁生故意在为了增加文章的长度而‘码字’。或许这些是因为带着期望,想从书中获取某些东西,这种‘势利’本身就是非常不可取的读书方法吧!而《怎样赏诗》却给我指明了读诗的方向,特别是大师的某些言论更是符合我的口味,觉得自己突然豁然开朗了一些。读诗,不一定要做诗人;学文学知识,读文学作品不一定非得做文学家。只要能欣赏,从书中有所体会,感受到快乐,心灵的满足这就很够了。以前世俗的我,随波逐流,总在意他人对我的看法,于是我抛弃了书籍,抛弃了自己的喜好。我害怕被人笑话,书呆子。现在想想,自己那时是多么的愚蠢,以至于这么多年的时光就那么的挥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