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葶吧 关注:8,328贴子:1,197,134

《醉花葶》——印记——刀工(MW以观沧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印记》 第四课  刀工

教习者:MW以观沧海
时间:2008-3-20
篆刻教习处总址
http://tieba.baidu.com/f?kz=329047064
第一课地址 http://tieba.baidu.com/f?kz=329061927
第二课地址 http://tieba.baidu.com/f?kz=330681414
第三课地址 http://tieba.baidu.com/f?kz=336378119


1楼2008-03-20 03:21回复
    “篆刻之难,向特谓用刀之难难於用笔,而岂知不然。
    牧父工篆善刻,余尝见其篆矣,伸纸濡豪,腋下风生,信不难也。
    刻则未一亲寓目焉。窃意用刀必难於用笔,以石之受刀,与纸之受笔,致不同也。
    今秋同客京师,凡有所刻,余皆乐凭案观之,大抵聚精会神,惬心贵当,惟篆之功最难,刻则迎刃而解,起讫划然,举不难肖乎笔妙。
    即为余作此印,篆凡易数十纸,而奏刀乃立就,余乃悟向所谓难者不难,而不难者难,即此可见天下事之难不难,诚不关乎众者之功效,而在乎独运之神明,彼局外之私心揣度者,无当也。
    质之牧父,牧父笑应日:唯。因并乞为刻於石,亦以志悟道之难云。
    乙酉秋,西园志。”


    2楼2008-03-20 03:23
    回复
      印稿,章法,刀工,三者是紧密结合的


      3楼2008-03-20 03:25
      回复
        再补充一样简单的上石法:

        橡皮法:将橡皮材面上写印文, 再反印至印面上。

        以及打磨石面的图


        4楼2008-03-20 03:30
        回复
          古人凿铜刻玉,力艰功深,其过程较为复杂。
          佳石极宜受力,一如良纸之受笔墨,铁笔所行之处,石屑纷披,呈现出天然崩裂的效果,留下的线条痕迹具有古拙苍劲的金石气息。

          刀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冲刀和切刀。
          冲刀行进爽快,一泻千里,很像书法中一拓直下的笔法,能表现出雄健淋漓的气势;
          切刀则行进较慢,用短程碎刀连续切成,一步一个脚印,犹如书法中的涩笔,能表现出遒劲凝炼、厚实稳健的气象。
          有时两种刀法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佳。


          5楼2008-03-20 03:30
          回复
            [冲刀]以刀角须要刻之线条推刀向前,并用无名指紧抵石章边缘,以控制运速度,但这“冲”并非一冲了事,而要一节一节地冲,可免直冲不够凝重之弊,冲角度较小,约30左右。

            [切刀]执刀角度较冲刀直,至60左右,切刀所切线条较短,依靠角一起一伏,将长线条分段,以若干重复动作完成。因纯用切刀缺乏气势,一般宜冲切兼用,依靠全身之虚劲,通过肘腕运到指间,而不是靠手臀大动作来完成。


            6楼2008-03-20 03:31
            回复
              [刻白文印]

              运刀又有单刀、双刀之分。单刀即一刀直冲而下。不宜初学。
              刻满白文用双刀法刻去笔划,即用流水作业法将一方印分四次刻成:
              ①依次将横划的下部刻完,将石章转动180°。
              ② 将横划上部全部刻完,
              ③转刀角修好笔划两终端。
              ④竖线也依上述办法两次刻成,最后收拾印边及部分不够之处。
              刻时“宁使刀不足,莫使刀有余”,因为不足可补,超过则不可补救。


              7楼2008-03-20 03:34
              回复
                [刻朱文印]

                刻朱文印与刻白文相反,即留下笔划、印边,刻去除此以外的所有空地。
                也有双刀流失作业法,一印分四次刻法,最后收拾印边,剔去笔划、印边之外的残留部分。
                印不必刻得过深,刻刀须紧贴笔划,否则刻成钤出后令人觉得白文变细,朱文变粗。

                无论刻朱文白文,宜一次完成,即尽可能刻得周到,要刻出笔意。根据印文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运刀速度,转换刀刃方向和角度也很重要。大印要重而沉着,小印宜轻而流畅。切忌不掌握轻重徐使笔划断裂,或刮削重复致全印死板。一切须勤学苦练,方能心手相应,运用自如。


                8楼2008-03-20 03:35
                回复
                  几种执刀法

                  掴刀式:

                  用手握刀干,五指外而向内用力, 刀锋内斜,如握拳状,刻时自前方向怀内刻,这叫做 「全掴式」。

                  另一是「低掴式」,以食、中、无名、小指握住 刀干,大拇指四指相对,抵住刀,如此,握刀的力量更大,刻大印 和气势磅礴的写意印,不适于小印


                  9楼2008-03-20 03:38
                  回复
                    几种执刀法

                    拽刀式:

                    与写字执笔方式相同,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相对,撮住刀干,以无名指抵著中指,小指抵著无名指,刻印时的方向与掴刀式相同,自前方向内刻。无名指在刻制时可以紧贴印石边缘,使力量容易由大食中三指贯注於刀锋。而小指则可於每一笔刻划就后,将石粉扫於已刻的空隙间,这样,可以使印面上的字迹黑白分明。

                    这种方式适用於刻制一寸左右大小的印章,因为指与腕的力量在这种执刀方式下,可以得到高度的发挥,所以,古人便把双钩是的执刀法列为刻印执刀的不二法门,历代篆刻法采用这种执刀式的人最多,浙皖两派多用此法,近代印坛巨擘吴昌硕先生也是用此执刀刻印。


                    10楼2008-03-20 03:39
                    回复
                      几种执刀法 

                      推刀式:

                      和执硬笔(原子笔、钢笔)的方式相同,用大、食、中三指自刀干四周撮定刀干,自怀内的方式向前推出,这叫做直推式;如果横推,就叫做平推式。

                      这种执刀的方式,刻平直的笔画容易得到很好的效果,刻精细的印也可以,所以采用的人很多,自硬笔流行以来,用这种方式刻印的人越来越多了。赵之谦刻印用直推法,黄牧甫刻印用平推法,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尤其是边款,看出他用刀的方式。


                      11楼2008-03-20 03:40
                      回复
                        来看一个“冲刀”“朱文”的效果


                        12楼2008-03-20 03:42
                        回复
                          再看“冲刀”“白文”的效果


                          13楼2008-03-20 03:42
                          回复
                            这是“切刀”“朱文


                            14楼2008-03-20 03:44
                            回复
                              “切刀”“白文


                              15楼2008-03-20 03: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