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首家现代武馆“荆川武术馆”挂牌 千年阳湖拳终于有了家
时间:2007年5月14日 来源:常州日报
一、荆川武术馆的特别生日
以保护、传承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湖拳为己任,我市首家现代武馆——荆川武术馆日前在荆川公园陈渡草堂正式挂牌,荆川武术馆的成立,使众多散落民间的阳湖拳师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也标志着濒临绝境的江苏唯一地方拳种——阳湖拳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常州地方文化又增加了一张特色名片。
荆川武术馆挂牌,选择了阳湖拳爱好者喜庆的日子,五月一日这天,赴韩国首尔参加“中韩民间武术交流大会”的阳湖拳骨干拳师王宁载誉归来。由韩国国家体育协会主办的本届武术大会,云集了两国近千名武术高手,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中国186名参赛选手中有36人获奖,其中金牌11块。王宁的“独臂拳”一举夺得金牌,“双斧”和“汉武鞭”两个项目获银奖,综合实力列国内选手前十位。
这天下午,当王宁凯旋回国,来到荆川公园,乡韵文化传播公司的全体员工以及闻讯赶来的数百位市民以掌声和鲜花迎接他,众师徒为观众联袂表演阳湖拳,赢得满场喝彩。由乡韵文化传播公司注册成立的“荆川武术馆”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庆贺诞生。
二、“阳湖拳抢救工程”步步推进
阳湖拳沉寂几十年,从“打捞出水”,到武馆成立,已历时三年多,倾注了社会多方面的合力。
《常州日报》于三年前率先刊发关于阳湖拳传承历史和现实濒危的详细报道,阳湖拳几十年来第一次受到了社会的关注,从而拉开了抢救和保护的序幕。此后,阳湖拳拳师的参赛获奖消息和拳师生存状态的报道陆续见报。市政协领导和学习与文史委给予高度关注,2006年10月,一份由政协学习与文史委提交的社情民意《常州特色文化阳湖拳急需扶持》,摆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办公桌上,分管副市长居丽琴很快作出批示,要求文化、体育等部门研究并提出扶持方案。2007年初,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在进一步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交了《关于保护传承常州特色文化阳湖拳的建议》的提案,提出“利用文化馆、体育中心开设阳湖拳馆”、“将阳湖拳列为第十七届省运会表演项目”、“切实做好阳湖拳申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等一系列建议。该提案经政协主席会议讨论通过,被列为2007年市政协重点办理提案,并由徐峻范副主席领衔督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千年“隐居”民间的阳湖拳终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市委、市政府、统战部、文广新局、体育局、武进区纷纷行动起来,着手商讨资金、场地、活动经费、展示亮相等各方面的扶持措施。
5月7日,市委副书记邹宏国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前往刚刚挂牌的荆川武术馆视察,观看了阳湖拳骨干拳师们的精彩表演,他热情鼓励拳师们要为传承常州绝技多作贡献,要为阳湖拳的发扬光大和创新发展尽职尽力,同时,他对乡韵文化传播公司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湖拳方面作出的积极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千年阳湖拳终于有了家
阳湖拳是常武地区的一个特色拳种,相传由宋代武进籍的展昭所创,到了明代文武双全的唐荆川成为其杰出的传承者。据《武进县志》载,阳湖拳盛行于常武农村,后流传到无锡、苏州、上海及浙江、福建等地。
近二三十年来,这一地方拳种面临失传的危险,特别是近年随着老一代拳师相继过世,整个队伍缺乏领头人,没有凝聚力,民间拳师散落各方,往来日少,隔阂增多,形不成整体实力,影响力和知名度越来越小,甚至被不少武术比赛剔除在外。由于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减弱,习练阳湖拳的人越来越少,从十多年前的上千人变得廖廖无几。
纵观阳湖拳的现实困局,最要紧的就是给拳师们一个家,一个凝聚人心、培养队伍、行动一致、共创未来的家。荆川武术馆正是抱着这样的目的酝酿成立。目前,武术馆已与三位阳湖拳骨干拳师杨金孝、卢国建、王宁长期签约,聘请他们当教练,授徒练拳。三位拳师也本着弘扬传承、共谋发展的精神走到一起。阳湖拳的历史资料是阳湖拳的宝贵财富,抢救、保护历史资料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武术馆专门出资收集、汇编《阳湖拳》一书,目前,唐荆川二十世孙、新华社著名战地记者唐师曾正在作序,该书很快将付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