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原吧 关注:3贴子:104
  • 3回复贴,共1

知识是怎样被变得枯懆无味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知识是怎样被弄得枯燥无味的
许锡良
要回答这个问题,与要回答厌学之风从何而来可能基本上是一致的答案。学生学习知识能不能是一种快乐的事情?我想这是肯定无疑的。学习本身可不可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想这也肯定是的。因为人与生俱来的一个本能,就是热爱学习的。人的心智上的条件及人在心理与生理上巨大的重塑空间,还有人与生俱来的那些好奇心与探究欲,本身就是学习的重要条件。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学习自古以来就变得那样沉重呢?
在中国自古就不乏刻苦学习的榜样与案例。信手拈来,就是多如牛毛。什么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之类。真是数不胜数。但是极少有谈到进入其乐融融的学习境界的例子。相反,在西方,谈到学习的时候,第一强调的是天赋,第二强调的是兴趣,他们对儿童的学习很在乎这个儿童有没有这个方面的天赋,如果没有,就不勉强,如果有,再着重培养儿童这个方面的兴趣。而儿童是否有天赋与兴趣,也常常是给儿童自由空间,任其自然发展的结果。这后面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中国人的价值观是非常强调后天勤奋努力的。这与“人定胜天”的价值观也是相一致的。人,作为自然的产物,敬畏自然,也就必须要敬畏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生命。这种敬畏包含了顺其自然,尊重生命中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不可以随意地践踏这种东西的意思。因此,尊重儿童的天赋,着重于儿童兴趣的培养,就是一种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表现。但是,“人定胜天”的后面,就是用一种外在的意志强迫生命去接受一个我们世俗世界所认同的东西。比如金钱、权势或者其他意识形态的东西。这种强迫接受的东西,常常因为与人的生命并不契合,因此,并无兴趣。强调刻苦,才能够勉强完成这个学习任务,这也就是在常理之中了。但是,刻苦常常只有合格的结果,而兴趣所在才会有卓越。天赋与兴趣是广泛的、多种多样的,因此,卓越也是多种多样的,这样的社会,能够达到人与社会的高度一致性。也就是说,天赋兴趣所在地方,人的幸福状态会处于最佳,同时因其天赋与兴趣得到最大的发挥,社会从个人获得的益处也就最大化。因此解放个人与解放社会其实是一致的。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4-11-28 22:21回复
    事实上知识只要在快乐与好奇中掌握的时候,质量才是高的,才会有创造力的产生。知识的掌握于创造力的培养,我们常常也有一个误区,以为不掌握旧知识,何来创新?必然会产生简单重复。因此我们的中小学及至大学,都一直强调基础扎实,只有基础扎实了,才会有后劲,因此扎实的基础要求就变相变成了大量背诵与记忆,大量的题海战术的训练。一个人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海量训练,结果,到后来连起码的知识欲望都没有了,没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没有起码的批判意识,没有灵感的冲动,变成了一个扎实知识垃圾箱。虽然装载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但是,没有一样是能够拿出来用的。我们的学校生怕学生掌握的东西不多,记忆的不多,因此把孩子的时间精力全部耗费在这些静态的死知识上。其实知识只有附着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才是活的,也才是有价值的,才有训练人的心智的作用。知识并不分基础还非基础。将学校分成基础学校与高等学校可能是一个错误。至少从知识的产生来看,其实并没有这样明显的界限。因为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科学思维与日常思维之间,并没有截然不同的分界线。真正的学习,一个小学生与科学家之间并没有根本的区分,只有程度上的区分,学习及研究的机制应该是一样的。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4-11-28 22:25
    回复
      2025-05-20 21:03:57
      广告
      这个过程其实与网络游戏是一个原理的。因此,我们不要小看网络游戏,最好的学习状态就是进入网络打游戏的那种状态。而网络游戏则是深刻地研究了人的学习机制后开发出来的。如果我们对学生的学习也能够像开发网络游戏那样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我们的学生将是幸福的,快乐的,而且学习效率也将会空前的。
      其实,我最欣赏的就是这一段了,以前就是爱玩游戏,后来发现学习和打游戏其实没什么两样,付出越多,收获就越多,把学习当成一种游戏,练习就是刷怪,知识就是经验,技能就是练出来的,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你会满级的。不过,我现在正在过高考副本,最终关的boss就是高考,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4-11-28 22:35
      回复
        高考已过去,再回首,这些话仍有效力,我仍觉得这是对的,兴趣是最大原动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7-18 20: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