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的由来
魔方,也称鲁比克方块(台湾称为魔术方块,香港称为扭计骰,英文名为:Rubik's Cube),由厄尔诺·鲁比克(Erno Rubik)教授于1974年发明。魔方与中国人发明的“华容道”,法国人发明的“独立钻石”一块被称为智力游戏界的三大不可思议。而魔方受欢迎的程度更是智力游戏界的奇迹。当初鲁比克发明魔方仅仅是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工具。但要使那些小方块可以随意转动而不散开,不仅仅是个机械难题,这牵涉到木制的轴心,座和榫头等。直到魔方在手时,他将魔方转了几下后,才发现如何把混乱的颜色方块复原竟是个有趣而且困难的问题。鲁比克就决心大量生产这种玩具。上世纪八十年代魔方风靡世界。1980年,复旦大学米尚志教授把魔方传入中国,魔方是80年代最抢手的玩具,如同今天孩子们手中的掌上游戏机一样,成为青少年最喜欢的玩具。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新奇玩具进入了中国,中国的魔方热潮也在渐渐消退;直到近十年开始好转,由玩家自发组织比赛、聚会等,全世界的范围内也成立了唯一的世界性官方组织WCA(World Cube Association 世界魔方协会)。
三阶魔方通常是由富有弹性的硬塑料制成的正方体。核心是一个轴,并由26(中间一层为8块,其余两层各9块)个小正方体组成。包括中心方块有6个,固定不动,只有一面有颜色。边角方块(角块)有8个(3面有色)可转动。边缘方块(棱块)12个(2面有色)亦可转动。
三阶魔方总的变化数为43,252,003,274,489,856,000。或者约等于4.3X10^19。n(>=2)阶魔方的变化总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