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打车从科韵路到东风东路羊城晚报社用时15分钟,但在上下班高峰期,半小时内到达我就觉得快了。同样的,平时我在网上买个东西,顺丰第二天送过来我觉得是理所应当的;但“双11”的时候,顺丰过三天给我送过来,我就会给它点32个赞。
我要说的是,不要以平时的物流速度要求“双11”期间的物流速度,正如你不会用春节期间大城市的车速来要求工作日上下班时的车速。如果你一个人就为快递行业贡献了四个订单,就别抱怨快递比平时慢,就像你明知道堵车还是开着车一头扎到车堆里,就不要一味抱怨道路不够宽敞。
我觉得这个逻辑很简单,但是“双11”过后一星期内,仍然不断听到对快递速度不满的各种语调。我相信并且知道,没有一家快递企业的配送点规模是为了“双11”的需要而租赁的,没有一家快递企业常规的配送员的数量是为了“双11”期间的订单数量而招收的。因为天猫“双11”是把最少前后两周的消费都集中在了一天时间之内。“双11”不是零售行业的常态,其带来的快递业务爆发式增长也不是零售行业的常态。极端情况下的快递行业,适当地减速反倒是好事,保证妥投率(“准”)比一味追求送货速度“快”更重要。所以我的呼吁,就是对“双11”期间的快递速度多点容忍,少点抱怨。
不过,我绝非要为快递行业辩护。就像堵车不光是因为车辆太多,也可能是因为道路设计不合理,交通管理不科学等原因。客观地说,因为中国电商的发展速度过于迅猛和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太过低廉,导致国内快递行业近年来吃了激素一样快速成长,粗放发展,忙于跑马圈地,却对后台系统、管理机制的关注严重不足。同时由于价格战横行,多数快递企业有规模无利润,在后台上的投入也严重不足,快递员的收入也偏低,快递服务质量也不能尽如人意。“双11”绝非只是快递企业配送点和配送员数量多少的比拼,而是系统的稳定性、应急处理能力、管理机制等综合实力的比拼。这是快递行业本身需要在“双11”之后的抱怨声中认真反思的。
除此之外,还应当看到直接造就了中国快递行业“迅猛发展”的电商行业的恶性竞争,也对快递行业的种种问题和消费者非理性消费心理的塑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相对于国外的电商,国内的免邮门槛极低,这一方面成为自营电商物流成本始终无法降低以致长期亏损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导致平台电商上的商家多数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的快递服务,同时也让消费者习惯甚至认为理所应当地享受“免邮”。“免邮”是有代价的,一味的低价对企业的发展甚至最终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的服务质量都不是好事。
单就“双11”而言,也很难说对快递行业到底是幸还是不幸。谁都知道“一曝十寒”的道理,“双11”无论给网上的商家还是给快递行业都会带来同样的效应;同时短期内订单的集中爆发,也让快递企业疲于应对,承受空前的压力和考验,超负荷运转,种种事故也层出不穷。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订单不能相对匀速地产生,系统不能平稳地运行,企业不能扎实地成长,快递行业有必要承受这样的“揠苗助长”吗?
虽然11月11日已经过去两个星期,但当我想到“双11”的“宝贝”还在路上,就感觉似乎今天仍然是“双11”。然而我问自己,这种急切真的是必要的吗?想到无数快递员的忙碌和辛苦,为什么我们不能多一分理解?更深一层,我们被过度刺激的非理性购物冲动,被纵容的对快递速度的苛求,会不会都从某些方面暗示了我们充满焦虑不够从容的生活态度呢?(来源:羊城晚报)
我要说的是,不要以平时的物流速度要求“双11”期间的物流速度,正如你不会用春节期间大城市的车速来要求工作日上下班时的车速。如果你一个人就为快递行业贡献了四个订单,就别抱怨快递比平时慢,就像你明知道堵车还是开着车一头扎到车堆里,就不要一味抱怨道路不够宽敞。
我觉得这个逻辑很简单,但是“双11”过后一星期内,仍然不断听到对快递速度不满的各种语调。我相信并且知道,没有一家快递企业的配送点规模是为了“双11”的需要而租赁的,没有一家快递企业常规的配送员的数量是为了“双11”期间的订单数量而招收的。因为天猫“双11”是把最少前后两周的消费都集中在了一天时间之内。“双11”不是零售行业的常态,其带来的快递业务爆发式增长也不是零售行业的常态。极端情况下的快递行业,适当地减速反倒是好事,保证妥投率(“准”)比一味追求送货速度“快”更重要。所以我的呼吁,就是对“双11”期间的快递速度多点容忍,少点抱怨。
不过,我绝非要为快递行业辩护。就像堵车不光是因为车辆太多,也可能是因为道路设计不合理,交通管理不科学等原因。客观地说,因为中国电商的发展速度过于迅猛和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太过低廉,导致国内快递行业近年来吃了激素一样快速成长,粗放发展,忙于跑马圈地,却对后台系统、管理机制的关注严重不足。同时由于价格战横行,多数快递企业有规模无利润,在后台上的投入也严重不足,快递员的收入也偏低,快递服务质量也不能尽如人意。“双11”绝非只是快递企业配送点和配送员数量多少的比拼,而是系统的稳定性、应急处理能力、管理机制等综合实力的比拼。这是快递行业本身需要在“双11”之后的抱怨声中认真反思的。
除此之外,还应当看到直接造就了中国快递行业“迅猛发展”的电商行业的恶性竞争,也对快递行业的种种问题和消费者非理性消费心理的塑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相对于国外的电商,国内的免邮门槛极低,这一方面成为自营电商物流成本始终无法降低以致长期亏损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导致平台电商上的商家多数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的快递服务,同时也让消费者习惯甚至认为理所应当地享受“免邮”。“免邮”是有代价的,一味的低价对企业的发展甚至最终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的服务质量都不是好事。
单就“双11”而言,也很难说对快递行业到底是幸还是不幸。谁都知道“一曝十寒”的道理,“双11”无论给网上的商家还是给快递行业都会带来同样的效应;同时短期内订单的集中爆发,也让快递企业疲于应对,承受空前的压力和考验,超负荷运转,种种事故也层出不穷。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订单不能相对匀速地产生,系统不能平稳地运行,企业不能扎实地成长,快递行业有必要承受这样的“揠苗助长”吗?
虽然11月11日已经过去两个星期,但当我想到“双11”的“宝贝”还在路上,就感觉似乎今天仍然是“双11”。然而我问自己,这种急切真的是必要的吗?想到无数快递员的忙碌和辛苦,为什么我们不能多一分理解?更深一层,我们被过度刺激的非理性购物冲动,被纵容的对快递速度的苛求,会不会都从某些方面暗示了我们充满焦虑不够从容的生活态度呢?(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