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ramisu_甜心屋吧 关注:81贴子:2,791
  • 11回复贴,共1

|甜心屋|拈花菩提的余味悠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推荐书目萌萌哒~


1楼2014-12-01 17:33回复
    华严清品
      素菜馆里有一道菜,名叫“华严清品”。
      叫来一看,打心里微笑,原来是青菜豆腐汤。
      华严,是佛经中最富丽堂皇的一部,它的清品竟是最平凡不过的青菜豆腐汤。老板告诉我,自从改名为“华严清品”,一天卖出的豆腐汤增加十倍以上。
      “华严清品”给我们的启示是:
      名字有时可以改变事物的感觉、印象、观点,乃至想法,所以在说名相不重要时,应先了解名相。
      如果懂得细细品尝,最平凡的事物也能有最富丽堂皇的境界。


    2楼2014-12-01 17:33
    回复
      朋友送我一幅齐白石画的杨柳观音,体态厚实,面容温柔,看起来真像妈妈一样。
        这幅观音,左手抱着净瓶,右手拿着杨枝,净瓶浑圆优美,杨枝逸笔草草,是几笔乱墨画成。枝条是以枯墨一笔而成,显得十分刚强坚硬,柳叶则是浓墨,异常之飘逸而温柔。
        那齐白石笔下的杨柳观音与一般所见不同,尤其是那一枝杨枝,竟是柔中带刚,涵含着无限悲悯。
        静夜里仰望那幅观音,看她手中的杨枝,我想:我们也应该像观音手中的杨枝一样,求佛道应该像枝条那样刚强坚固;对待众生则应该像柳叶,充满了温柔。
        向上的枝条是在说:"上合十方诸佛本觉妙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向下的柳叶则是说:"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抓一把茶叶丢在壶里,从壶口流出了金黄色的液体,喝茶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这杯茶的每一滴水,是哥哥那一把茶叶中的每一片所释放出来的。我们喝茶的人,从来不会去分辨每一片茶叶,常常忘记一壶茶是由一片一片的茶叶所组成的。
        在一壶茶里,每一片茶叶都不重要,因为少了一片,仍然是一壶茶。但是,每一片茶叶也都非常的重要,因为每一滴水的分芳,都有每一片茶叶的本质。
        布施不就是这样吗?
        布施,犹如加一片茶到一大壶茶里,少了我这一片,看似不影响茶的味道;其实不
        然,丢进我这一片,整壶茶就有了我的芳香。虽然我施的很小,也会充满每一滴水。
        我们应以茶叶为师,最好的茶叶需要五六斤茶青才能制成一斤茶,而每一片茶都是泡在壶里才能还原、才能温润、才有做为茶叶的生命的意义;我们也一样,要经过许多岁月的涮洗才能锻炼我们的芬芳,而且只有在奉献时,我们才有了人的温润,有生命的意义。
        一片茶叶丢到壶里就被遗忘了,喝的人在喜欢一壶茶的时候并不会去单独赞叹一片茶
        叶。一片茶叶是不求世间名誉的,这就是以清净的心去施,不求功德、不求福报,只是尽心尽意地奉献自己的芳香。
        一壶好茶,是每一片茶叶共同创造的净土。
        说珍惜世界,先学习在社会这壶茶里,做一片茶叶!
        当我们这样想时,喝茶的时候就特别能品位其中的清香。


      3楼2014-12-01 17:36
      回复
        最有禅意的心
          最有禅意的饮料是茶。味永
          最有禅意的运动是射箭。红心
          最有禅意的动物是乌龟。定境
          最有禅意的休闲是围棋。静虑
          最有禅意的花卉是昙花。当下
          最有禅意的植物是竹子。有节
          最有禅意的昆虫是蝴蝶。蜕变
          最有禅意的种子是菩提子。不坏
          最有禅意的风形是落山风。顺势
          最有禅意的算数是微积分。难算
          最有禅意的细胞是变形虫。无住
          最有禅意的水果是榴莲。风格
          最有禅意的服装是长袍。飘逸
          最有禅意的感情是失恋。苦尽
          最有禅意的电器是熨头。平安
          最有禅意的用品是镜子。观照
          最有禅意的星球是月亮。遍照
          最有禅意的排泄是屁。无相
          最有禅意的……空


        4楼2014-12-01 17:37
        回复
          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漫画书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文学之路。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1-2] 32岁遇见佛法,高规格入山修行,深入经藏。[2] 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2] 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获颁杰出孝子奖。[2]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作家”之一。[2]


          5楼2014-12-01 17:44
          回复
            十指成林
              郑板桥曾在寺庙里写过一个横匾:"十指成林"。
              十指成林,是指人的双掌一合什,就像树林那么辽阔而伟大,在林里,有风、有鸟、有阳光,还有自然的生发。
              人的双手合什,是合什念为一念,就是把杂念合而为一,表达了对佛菩萨以及自我的恭敬与期待。
              当一个人能把杂念合为一念,就是禅宗说的"置心一处,无事不办"。也是"十方三世不离当念"。
              在双掌,合什是没有间隙;在内心,合什是纯粹无所用心。
              合什,可以极小,小到针尖;也可以极大,大到成林。
              一切人类的文明与创造全是来自十指成林。
              十指真的可以成林!


            6楼2014-12-01 17:45
            回复
              宣化上人说:"当我第一次听到梵文'佛陀'(BUDDHA),就觉得读音好似'不大'。此'不大'意谓无贡高我慢。佛是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相,故不大亦不小,非去非来;来而未来,去而未来。尽虚空偏法界,无不是佛之法身所在,无在而无不在。不但在此世界,乃至于无量无边之微尘世界,都是佛的法身周遍。"
                真是说得好,唯其不大,才能遍满虚空,也唯其不大,才是最大。
                我第一次看"佛"这个字,拆开来是"弗人",也就是"非人"的意思,感到很大的震撼,人的最高至极的境界竟是"非人",那表示人实在是一个束缚,如果能解开做人的一切束缚,就是佛了。
                "不?quot;也是如此,每次呼吸进入胸腔的空气大是不大?秋晨中挂在绿叶上的朝露,大是不大?这些都不大,但纵使我们走遍世界,都还呼吸着空气,都可以看到露水。
                打得开,不大就是最大。
                打不开,再大也是小的。
                "菩萨住此现前地,复更修习满足不可坏心,决定心,纯善心,甚深心,不退心,不休息心,广大心,无边心,求智心,方便慧相应心,皆悉圆满。"
                "菩萨发如是大愿已,则得利益心,柔软心,随顺心,寂静心,调伏心,寂灭心,谦下心,润泽心,不动心,不浊心。"
                "此菩萨于诸众生发十种心。何者为十?所谓利益心,大悲心,安乐心,安住心,怜悯心,摄受心,守护心,同已心,师心,导师心,是为十。"
                这是《华严经》抄下来的几段,可以让我们看见菩萨的种种心,我们要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学习菩萨,只要看是不是具有这些心就行了。《楞严经》里也说:
                "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惟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7楼2014-12-01 17:45
              回复
                 从前读到文殊师利菩萨十种无尽甚深大愿,非常感动,里面有两愿格外令人深思:
                  "四者大愿,若有众生,轻慢于我,疑虑于我,枉压于我,诳妄于我,毁谤三宝,憎嫉贤良,欺凌一切,常生不善,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五者大愿,若有众生,贱我、薄我、惭我、愧我。敬重于我,不敬于我;妨我不妨我,用我不用我;取我不取我,求我不求我;要我不要我;从我不从我,见我不见我,悉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菩萨的慈眼正是如此,超越了一切分别与执著,纵使那些对我特别坏的众生,我都愿他与我有缘而发起菩提之心,坏的尚且如此,好的更不必说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如是说:"一切无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足以说明菩萨的慈眼不是站在山头的俯视,而是平等的关怀与对待,超越了人我的见解。
                  光是慈眼还是不够的,还要拔苦与乐,令众生都能欢喜,《普贤行愿品》的一段美得像诗一般:
                  于诸病苦,为作良医。
                  于失道者,示其正路。
                  于暗夜中,为作光明。
                  于贫穷者,令其伏藏。
                  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何以故?
                  菩萨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
                  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
                  若令众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弘一大师所写的"欢喜"就是典出于此,甚至于"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
                  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每次读佛菩萨所发的愿,常令我动容落泪。为了拯救众生而不惜百死千生、万劫辗转的菩萨们,他们重入生死的动机其实简单,正是"慈眼";他们倒驾慈航的期待也简单,就是令众生"欢?quot;。
                  世间或美丽、或哀愁、或明澈、或流转的眼波固然动人,都不如菩萨的慈眼。世间能令我们欢喜的事物固然很多,却都不如能令众生欢喜。
                  世间最美丽的眼睛有如黑夜闪烁的明星;菩萨的慈眼则像日月照耀空中,而不住于空。
                  世界最细腻的欢喜有如含着雨露的玫瑰;菩萨使众生欢喜就像清净的莲花出水,而不着于水。
                  如果能理解菩萨的悲心与愿心,就会发现在每一朵飘过空中的云彩、每一滴落在山中的雨珠、每一株开在小径的野花、每一棵在野风中摇动的小草,乃至每一条流逝的江河、每一片萎落的花瓣、每一声黑夜中传来的呼声,都可以看到菩萨的慈眼和欢喜。
                  因为慈眼无所不在,所以欢喜无所不在。
                  因为众生无所不在,所以菩萨无所不在。


                8楼2014-12-01 17:46
                回复
                  以灵为性
                    水以湿为性。
                    火以热为性。
                    风以流动为性。
                    石以坚固为性。
                    性是很难改的,像中药里的百草,各有温、凉、寒、热的本性,经过极长期的煎熬其本性都不会失去,可见本性之重要。
                    人究竟是以什么为性?
                    人应该以灵为性,人要有灵性,一个没有灵性的人还比不上一株草。


                  9楼2014-12-01 17:47
                  回复
                    山野的春气
                      带孩子到土城和三峡中间的山中去,正好是春天。这是人迹稀少的山道,石阶上还留着昨夜留下的露水。在极静的山林中,仿佛能听见远处大汉溪的声音。
                      这时我们看见在林木底下有一些紫色的花,正张开花瓣在呼吸着晨间流动的空气。那是酢浆草花,是这世界上最平凡的花,但开在山中的风姿自是不同,它比一般所见的要大三倍,而且颜色清丽,没有丝毫尘埃。最奇特的是它的草茎,由于土地肥满,最短的茎约有一尺,最长的抽离地面竟达三尺多。
                      孩子看到酢浆花神奇的美大为惊叹,我们便离开小路走进山间去,摘取遍生在山野相思树下的草花,轻轻一拈,一株长长的酢浆花就被拉拔起来。
                      春天的酢浆花开得真是繁盛,我们很快就采满一大束酢浆花,回到家插在花瓶里,好像把一整座山的美丽与春天全带回来。连孩子都说:“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美的花。”来访的朋友也全部被酢浆花所惊艳,因为在我们的经验里几乎不能想象,一大束酢桨花之美可以冠绝一切花,这真是“乱头粗服,不掩国色”了。
                      酢浆花使我想起一位朋友的座右铭:在这个时代里,每个人都像百货公司的化妆品,你的订价能多高,你的价值就有多高。


                    10楼2014-12-01 17:48
                    回复
                      法师正在诵读一本书的时候,走进一个孩子。
                        "师父,您在读什么书呀?"孩子说。
                        "在读大悲咒。"法师微笑着说,继续诵他的咒。
                        孩子就在房子四周的书中翻着,找了半天,法师忍不住问:"孩子,你在找什么呀?"
                        "我在找小悲咒。"孩子天真地说:"师父是大人,诵读大悲咒,我是小孩,当然要读小悲咒了。"
                        法师忍不住笑了起来:"菩萨只有大悲咒,从来没有什么小悲咒呀!"
                        "为什么呢?有好就有坏,有大一定有小呀。"孩子说。法师说:"那是我们凡人的世界,在菩萨的世界里,好的一切都是大的。大悲、大智、大行、大愿、大德、大菩提、大威神力,因为大就包括了小,只有这些都大才是菩萨,否则就是凡夫了?quot;
                        说着,法师牵着孩子的手走到室外,看到高大的殿门上写着"大雄宝殿"四字,对孩子说:"大雄就是大丈夫,如果没有大雄,而是小雄,就是小丈夫了,多难听呀!"
                        孩子灿然笑了,看着广大澄明的天空说:"师父,我也要读大悲咒,做大丈夫!"
                        我每次看到天真无邪的小孩子,都会想到《金刚经》中的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对于我们这些大人要花费半生心血才能体悟到的东西,孩子天生已具足了。甚至像禅宗说的“当下即是”、“无牵无挂”,在孩子的心境上也可看见。
                        近读思想家唐君毅的著作,看到他写孩子的片段,他说:“有人说天才便是时时能恢复童年心境的人。”“我想小孩子的心境有几点特征:一是能忘了过去之一切,纯粹沉没现在。二是对于极简单的事发生浓厚兴趣,因他能将全生命向一点事贯注。三是莫有未来的忧虑,所以小孩子与宇宙本体最接近。人能常有小孩子的心境,便可以不要学哲学了。”他提出的这三点都与“禅”的某些本质接近,可见,小孩子的心境是颇具禅味的。
                        唐先生又说:“人要回复小孩子的心境,第一是要少忧虑。第二是要从容。”
                        我想,人要修行也是如此,太忧虑和太焦虑的人是难以修行的。
                        正如禅师说的:“快乐无忧是佛!”
                        说得那么好,孩子是快乐无忧的,看到孩子我们也应该生起佛想。


                      11楼2014-12-01 17:49
                      回复
                        生命的历程就像是写在水上的字,顺流而下,想回头寻找的时候总是失去了痕迹,因为在水上写字,无论多么的费力,那水都不能永恒,甚至是不能成型的。
                          如果我们企图要停驻在过去的快乐里,那真是自寻烦恼,而我们不时从记忆中想起苦难,反而使苦难加倍。生命历程中的快乐和痛苦,欢欣和悲叹水只是写在水上的字,一定会在时光里流走。
                          身如流水,日夜不停流去,使人在闪灭中老去。
                          心如流水,没有片刻静止,使人在散乱中活着。
                          身心俱幻正如在流水上写字,第二笔未写,第一笔就流到远方。
                          爱,也是流水上写字,当我们说爱的时候,爱之念已流到远处。
                          美丽的爱是写在水上的诗,平凡的爱是写在水上的公文,爱的誓言是流水上偶尔飘过的枯叶,落下时,总是无声的流走。
                          既然是生活在水上,且让我们顺着水的因缘自然地流下去,看见花开,知道是花的因缘具足了,花朵才得以绽放;看见落叶,知道是落叶的因缘足了,树叶才会掉下。在一群陌生人之间,我们总是会遇见那些有缘的人,等到缘尽了,我们就会如梦一样忘记他的名字和脸孔,他也如写在水上的一个字,在因缘中散灭了。
                          我们生活着为什么会感觉到恐惧、惊怖、忧伤与苦恼,那是由于我们只注视写下的字句,却忘记字是写在一条源源不断的水上。水上的草木一一排列,它们互相并不顾望,顺势流去,人的痛苦是前面的浮草只是思念着后面的浮木,后面的水泡又想看看前面的浮枢。只要我们认清字是写在水上,就能够心无挂碍,没有恐惧,远离颠倒梦想。


                        12楼2014-12-01 17: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