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才子吧 关注:68贴子:11,485

回复:源氏物语 到底是一部什么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为中国人讨厌日本是很正常的,

但我们在厌恶的同时一定要看到我们自身的问题,

想想为什么我们会从一个超级大国沦为被弹丸小国欺凌的对象吧


IP属地:北京18楼2008-03-29 00:41
回复
    难道中国人就不会强大吗!
    日本的确学到了我们很多东西
    胆尊重他们永远学不到!日本垃圾!


    20楼2008-03-29 21:41
    回复
      从超级大国到被弹丸小国欺负完全是清朝入关以后的事情,跟汉人没什么关系。

      虽然中国变化巨大,但是不足以拿来说事


      IP属地:北京21楼2008-03-29 22:34
      回复
        我一个同学现在就在日本工作,他的印象是,日本人非常的谦恭,只要你有一点比他强,他就会虚心向你求教。但是你如果哪里不如他的话,那当然是得不到尊重的了


        IP属地:北京22楼2008-03-29 22:39
        回复
          汗!


          23楼2008-03-29 23:38
          回复
            ‘以史为镜’虽可知兴亡,但如果只是看着强盛时期的历史而逃避衰败时的历史,那只是自欺欺人的做法,没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被人凌虐,但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就应该直面我们的不足,找到导致衰落的问题所在,学习他人(哪怕是自己的敌人)值得我们学习的一切优点


            IP属地:北京24楼2008-03-30 01:05
            回复
              我曾经在北京的棕榈泉勤工俭学过一段时间,那个社区生活着很多日本驻华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有一次我跟一个日本人PK他们国家的《源氏物语》和日本女皇史,赌注是一盘河豚刺身,结果我赢了,从那以后那个日本人一看见我就会给我鞠躬行礼,当和朋友从我面前经过时,也会很恭谨的将我介绍给他的朋友。


              IP属地:北京25楼2008-03-30 01:08
              回复
                中国的闭关锁国始于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之后,清政府有几次开放的机会,但都错过了


                IP属地:北京26楼2008-03-30 01:08
                回复
                  话不能这么说,现在中国在做的完全是收拾满清留下的烂摊子。

                  我不是在否认日本人身上的有点,是想说中国的沦落是外来者引起的而非自己的问题。

                  再有,谁告诉你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闭关锁国的?袁崇焕架在锦州城上的红衣大炮那不是洋人造的啊,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那不叫交流啊。


                  IP属地:北京27楼2008-03-30 11:51
                  回复
                    日本死啦死啦


                    28楼2008-03-30 19:45
                    回复
                      其实明朝在郑和下西洋之前就已经开始闭关锁国了,明朝的“海禁”主要在明朝初年和明朝中后期,明太祖期望海禁政策对海防的巩固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明朝中后期“海禁”主要是因为倭寇横行。

                      明朝初年,朱元璋就立下了“不许寸板下海”的祖训(“寸板不许下海”:《明史》卷205,《朱纨传》,是明朝建立伊始就制定的遏制中国人对外交往的海禁政策),后来“海禁”一度松弛(郑和下西洋就发生在明朝)。再后,为了防御倭寇的侵扰,又曾厉行“海禁”。 洪武三年(1370),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明太祖实录》卷49);洪武七年(1374),明政府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中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录》卷139),自此,连与明朝素好的东南亚各国也不能来华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再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洪武二十七年(1394),为彻底取缔海外贸易,又一律禁止民间使用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洪武三十年(1397),再次发布命令,禁止中国人下海通番。 此类政策实在太多,恕不累叙。

                      到郑和下西洋后,其远航带回来的错误信息又一次将中国的大门对外界关闭了。郑和七次下西洋去了很多很远的地方,拜访了许多国家,发现到处都比中国落后,当他把自己在海外的所见所闻带回国后,使许多国人形成了极为错误的观念,看不起外国人,盲目地妄自尊大。这种错误观点影响了国人几百年,也影响到统治者的对外政策,他们认为闭关锁国可以维护自己国家的地位。

                      当然,明朝的闭关锁国并不仅仅只是以上这几条理由。


                      IP属地:北京29楼2008-03-30 23:59
                      回复
                        后金骑兵不善攻城,而大炮是守城最好的武器。据说明朝把葡萄牙的18门红衣大炮都给了辽东,袁崇焕用它来守城,这才有了后来的宁锦大捷。明朝这时本来已驱逐了葡萄牙人的天主教传教士。传教士波尔、米克耳两人见到明清交兵,见有机可乘,便发动澳门的葡人,向明朝提供军费和炮手。明朝于是召还已驱逐了的教士。本来秘密传教变成了公开,大批葡萄牙教士和炮手进入中国。后来中国在外国教士和技师指导之下自行铸炮。所铸成的大炮也封了官,称为“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将军”。金人要直到数年之后,才因投降的明人之助而开始铸造大炮。


                        IP属地:北京30楼2008-03-31 00:02
                        回复
                          有关‘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一书的回贴正在接受审核,大家可能会晚点儿看到


                          IP属地:北京31楼2008-03-31 01:15
                          回复
                            《几何原本》从写成到被徐光启及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翻译成中文并出版已经经历了1882年,最终在200余年后由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和英国人伟烈亚力合作完成。继《几何原本》之后,徐光启翻译了《测量法义》,又与李之藻、熊元拔等人合译了《泰西水法》、《同文算指》。在他所编译的《大测》二卷中,首次向中国人介绍了平面三角、球面三角等概念。其实徐光启生前未能翻译完《几何原本》的遗憾(阻力)首先就来自耶稣会传教士。耶稣会传教士来华的真正目的是传播天主教,介绍西洋学术只是传教的一种手段和诱饵,是用以打开中国大门的敲门砖。正因如此,他们向中国人传授科学知识决不是毫无保留地倾其所有。利玛窦了解到中国帝王看重历法,想通过先译介天文历法书籍打通中国上层,而徐光启认为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在徐光启的一再坚持和敦促下,利玛窦才勉强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几何原本》一共15卷,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6卷,徐光启很想全部译完,但利玛窦却借故一再推托,终于没能完成全书。


                            IP属地:北京33楼2008-04-02 22:15
                            回复
                              但是明朝就是很强啊,他们有你所谓的“狂妄自大”的资本。满清就不一样喽。

                              我知道你还有话,我听着


                              IP属地:北京34楼2008-04-03 20: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