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忘斋主吧 关注:20贴子:7,637
  • 5回复贴,共1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阮郎归梅词
苏轼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①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注释】①儿家:我家。
【小题1】上阕“堂前一树春”的“春”字用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
“春”在句中指代梅花,(1分)用“春”字既写出了梅花盛开的热烈景象,营造出浓浓的春意氛围,又让人们联想到梅花是报春的使者,梅花给人们带来了春天,增强了艺术感染力。(4分)
【小题2】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寂寞而孤独的闺中女子(或者说是独守空房的思妇)。春风吹拂,梅花盛开,可这位女子感受不到春意,闭门不出,可见其孤独寂寞;她肌肤雪白,面容娇美,然而却无心打扮,脸上脂粉涂抹不均,可见其心情不好;她折梅花想寄给远行的人以表思念之情,可暮色苍茫,云雾弥漫,无法可寄,更让她怅惘伤感。(概括形象2分,具体分析4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堂前的梅影在月下疏密动摇散发淡淡幽香。春风带着何种心思越过墙垣将这香气带到意中人的院中,可惜他却不解风情。肌肤如雪,形貌貌如玉的女子。香腮上的铅粉却忘了涂抹均匀。折下这梅花想寄给岭上的人儿,这江南的天却要暗了。 此文写相思,将梅影暗香做比,写出了相思的飘渺无尽,似有似无,同时让人魂牵梦萦。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2-01 23:18回复
    【题文】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上百万次点击,见证着百姓参与两会的热情。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见诸于报端的重头报道无不回应着百姓的关切,努力寻找着问题的答案。
    B.《舌尖上的中国2》摄制组历时半年,遍访各地美食,足迹踏遍全国各个省份以及部分海外城市,走访拍摄近100个地点。
    C.天津市决定自今年5月31日起,停止外省市户籍人员购买商品住房、投资兴办企业和引进人才的方式办理蓝印户口。
    D.几个月间,兰州自来水连续两次出状况,这一次水污染的情况尤其严重,不仅惊动了省里,甚至惊动了中央;至于说给兰州市民带来的不便、造成的恐慌,更是有目共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项“见诸”跟“于”重复,去掉“于”。 B 项“足迹”与“踏遍”搭配不当。C句子成分残缺,在“外省市户籍人员”添加“通过”。故选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2-01 23:33
    回复
      2025-05-24 14:47:32
      广告
      我擦!!!!!!!!!!!咱能别大半夜发么。。!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4-12-02 21:46
      回复
        主人公怎么是女的!古代不是歧视女子吗!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4-12-02 21:48
        收起回复
          (1)AC(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
          (2)
          ①一场天灾。1950年淮河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害,国家急需水利人才。
          ②国家的政策。朱伯芳中断学习参加治淮工程,被分配到了安徽,参加佛子岭水库连拱坝的设计。③工作需要。由于大坝的设计工作尚未完成,他提前毕业,留在了治淮委员会。④朱伯芳具有“国家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选择”的优良品质。(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
          ①提出在建坝过程中,根据不同应力水平,在坝体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混凝土标号的理念。
          ②针对国内外混凝土坝“无坝不裂”的世界性难题,他先后提出了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优化材料抗裂性能、适当提高抗裂安全系数、严格控制基础温差和内外温差等指导思想。
          ③用最优化方法来进行拱坝体形设计,并将其完全实用化。(每点2分)
          (4)观点一:依靠勤奋的学习精神。
          ①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白天好好工作,晚上好好学习”的信条,利用业余时间,争分夺秒地系统学习与工作有关的基本理论与科技文献。
          ②在想买书都买不到的时期,朱伯芳利用同事出差、探亲到大城市的机会,开出长长的书单,托他们代为买书。③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他广泛涉猎周围学科,跟踪国际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观点二:实践出真知,他依靠不间断的实践精神。
          ①大学还没毕业就参加治淮工程 ,参加佛子岭水库连拱坝的设计。
          ②在他指导下对江口拱坝和三江河拱坝进行温控设计。③为了摸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他几乎跑遍了国内所有混凝土坝工地。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2-02 23: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