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玉海吧 关注:504贴子:1,433

回复:经济可能瞬间消失——《山海经》记载人类文明被大洪水毁灭的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传两幅网上搜索的北大荒风光图片,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330楼2014-12-02 22:53
回复
    上传一幅以上各座山的位置图,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332楼2014-12-02 22:54
    回复
        今天给大家介绍中山经的一条路线,叫中次六经,即中山经第六经脉。这条路线从河南偃师市东边的一座小山出发,一直往西走,到陕西礼泉县北部的一座大山结束,共有十四座山。直线距离约395公里。
        这条路线处于大地的中心地带,相信在远古时候,各山附近会有不少都邑,是经济繁荣昌盛之地。
        然而,在大洪水期间,除了几座大山外,小山都被大洪水淹没了,在黄河边的几座小山,还受到大洪水的严重冲刷,连表土和植被都消失了,古人记录山上到处是沙石,没有草木。由此可见,大洪水的灾难是多么之巨大。
        这条路线直线距离不长,但记录的山不少。从遥远的东北三江平原流域,回到中原,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好,我们上路,一起来感受吧。
      《山海经》的记载如下:
      原文:中次六经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无草木,无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其祠之:用一雄鸡,禳而勿杀。
      译文:中山经第六列山系总称缟羝山。这列山系首座山叫平逢山(今河南偃师市东,嵩山北边的一座矮山,海拔200米)。站在山顶上,向南望去,可以见到伊水和洛河;向东望去,可以见到谷城山(可能指今沂蒙山,传说神农曾在那里种植谷物,因而得名)。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曾被大洪水长时间淹没),也无水流,到处是沙子石头(可能被大洪水冲刷)。
        山中有一个神灵,形状像人,却长着两个头,名叫骄虫。它是所有螫虫的首领。这里确实是蜜蜂聚居做巢的地方。调查这座山时,祭祀山神的礼仪是:用一只雄鸡作为祭品,不杀死这只公鸡,拜祭完毕后,把它放走。
      这座山位于黄河中游,偃师市河段的南岸,是一座矮山。
        古人记录:站在山顶上,向南望去,可以见到伊水和洛河;向东望去,可以见到谷城山。可以想象,在大洪水之前,这座天下名山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而且有很迷人的景观,是非常吸引游客的。
        然而,大洪水到来,一切都化成了泡影。大洪水过去十年,调查人员来到这里,山上到处是沙石,不见草木,十分荒凉。站在山顶上,遥望四周,荒无人烟,只有伊水和洛水依然在流淌。
        面对着如此惨烈的景象,古人无话可说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祭祀一下当地的山神,以籍安慰吧。
        也许古人感触良多,但又无从说起,能记录些什么呢?于是,把本来放在后面,关于对神灵祭祀的话题,拿来说一说。但在所有26条路线中,这里的山神祭祀礼仪,是最简单的。用一只雄鸡,拜祭完,就将它放走了。
      通过地形图查看,这座山正好处于黄河中游一个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无论大洪水从西边的大山沿黄河奔泻而下,还是从东边的大海汹涌逆黄河而上,这座山都首当其冲,没有遮拦,无可回避。
        因此,大洪水一来一回,无论是山上的动植物,还是山下的都邑人畜,都被大洪水冲走了。一切都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啊!那是多么可怕的惨状呀!想想都会冒冷汗。
        


      来自iPhone客户端333楼2014-12-02 22:54
      回复
          原文:西十里,曰缟羝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译文:向西行走,直线距离十里,叫缟羝山(今河南偃师,嵩山北边的一座矮山,海拔200米)。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曾被大洪水长时间淹没),有很多黄金和玉石。
        这座山也位于黄河的南岸,处于黄河的拐弯位,和前面的小山相距只有5公里,前后都有山,起到一定的护卫作用。虽然受到巨大的洪水冲击,但水流相对弱一些,所以冲刷没有东边的小山严重。古人记录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没有留下到处是沙石的字句。
        古人记录山上有黄金和玉石,说明这座山重要。这系列山的总称,是以这座山来命名的。相信在大洪水之前,这是一座非常了不起,天下闻名的宝山无疑!山附近会有风水宝地。
          说到这里,不妨谈几句风水的话。风水不仅是兴旺的问题,还有避灾的作用。这座山的风水比东边的小山好。为什么?如果展开讲,篇幅很长。如朋友们感兴趣,可以对照两座山的位置和地形图,进行对比观察体会。
          其实古人看中风水,思想是非常自然纯朴的,道理也不深奥,只要用心观察,用心体会,很容易明白。后来有人把风水商业化,成为一种谋利的工具,把它说得十分玄乎,那是另一回事。
          这种情况的出现,正好说明中国社会在不断退化,而非进步。如果社会在进步,所有人都明白风水的道理,懂得运用风水趋吉避凶,怎么会被人利用,成为谋利的工具呢?一个聪明人看了我的介绍,还会被人忽悠吗?
          可能有人问,怎么好风水的地方,也会遭灾?问题问得好,但也问得无聊。就像“圣人怎么也会死呀”一样。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好坏只是相对的,能够减少损失,是不是一种福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334楼2014-12-02 22:55
        回复
            原文:又西十里,曰瘣山,多<王雩>琈之玉。其阴有谷焉,名曰雚谷,其木多柳楮。其中有鸟焉,状如山鸡而长尾,赤如丹火而青喙,名曰鸰<要鸟>,其鸣自呼,服之不眯。交觞之水出于阳,而南流注于洛;俞随之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谷水。
          译文:再向西行走,直线距离十里,叫瘣山(今河南偃师西,嵩山北边的一座矮山,海拔200米)。山背阴的北面有很多雩琈玉石。
            山的西北面(在山的西北方几十里外有海拔1200米的连绵大山,属于今嵩山范围)有一个山谷,叫雚谷。山谷森林茂密,有很多柳树和楮树。山谷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鸡,却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身上的羽毛赤如丹火,有青色的啄嘴,名叫鸰要鸟。它发出的叫声像在呼叫自己的名字。据说食用这种禽鸟,可以使人不做恶梦。
            山向阳的南面有一条溪水流出,叫交觞水,向南流去,注入洛河;山背阴的北面也有一条溪水,叫俞随水,向北流去,注入谷水(黄河的支流)。
          这座山和前面两座山一样,处于黄河边,由于东边有两座山,西边有大山阻挡,所以在大洪水期间,虽然被大洪水淹没了,但没有被大水冲刷,山上的情况相对好一些。
            这是一座小山,古人却记录山阴有大山谷,为什么呢?如果以现代人的所谓科学思维,我无法解释。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思路来想想呢?
            在方圆10公里的范围里(也就相当于今日一个县城的范围),有三座远古天下名山,您说,这个地方曾经多么的辉煌啊!因此,在大洪水之前,山附近肯定有很大的都邑,是一个经济非常繁荣发达的地方。
            如果山下有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大都市,人口密集,人们活动的范围必然大。所以,古人把这座山的覆盖范围放大,将山西北边的大山,也纳入此名山的范围,似乎就不奇怪了。
          如今,上述三座山的周边,有一个古城,叫偃师。偃师历史十分悠久,因为周武王东征伐纣,打败纣王,回到这里,息偃戎师,因而得名。
            据说大禹治水之后,有夏、商、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地建都,是中国目前知道建都朝代最多的县级市。
            在偃师有很多考古发现,如二里头的夏朝都城斟寻阝遗址,有中国最早的宫殿基址群、礼器群、铸铜作坊遗址、绿松石器作坊遗址和宫城,被称为华夏第一王都。此外,还有商朝都城遗址,有东汉太学遗址和灵台遗址。
            偃师是去印度取经的唐代高僧玄奘的故乡。据说张衡、蔡伦、班固、王充等历史人物,都在这里成就了英名伟业。
            喜欢思古怀旧的朋友,不妨来偃师游一游,肯定会有收获的,即使捡不到古文物,吸点大地灵气也不错嘛!
          上传从百度地图标示以上几座山的位置图,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335楼2014-12-02 22:55
          回复
              (上传两幅网上搜索的偃师出土文物的图片,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336楼2014-12-02 22:56
            回复
                原文:又西三十里,曰瞻诸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文石。氵射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少水出其阴,而北流注于谷水。
              译文:再向西行走,直线距离三十里,叫瞻诸山(今河南洛阳城东北,秦岭东端的一座矮山,海拔200米)。山的南面有很多黄金,山的北面有很多五彩斑斓的漂亮石头。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谢水,向东南方流去,注入洛河。山背阴的北面还有一条溪水,叫少水,向北流去,注入谷水。
              古人记录这座山有黄金、彩石,当然也是一座宝山了。虽然这是一座小山,在大洪水期间,被淹没了,但由于远离了黄河,受到大洪水的冲击相对比较弱。
                可能有人问,你凭什么说,以上几座山与古人记录的山是相对应的呢?有多方面的原因,以下这段话可以说就是一个因素吧!
                古人记录山上有两条水流,一条叫谢水,向东南方流去,注入洛河。一条叫少水,向北流去,注入谷水。洛水和谷水,今日都还在呢!
                奇怪的是,山上有两条水流,水源十分丰富,却没有花草树木的记录。会不会是古人疏忽了呢?仔细分析,发现不是疏忽,而是曾经被大洪水(可能是海水)长时间淹没了,所以草木不长。
                那么,现在山上有草木了吗?我相信有了。经过几千年风雨的冲刷,海水留下的盐碱,早被冲掉,所以草木长起来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337楼2014-12-02 22:56
              回复
                  原文:又西三十里,曰娄涿之山,无草木,多金玉。瞻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洛;陂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茈石、文石。
                译文:再向西行走,直线距离三十里,叫娄涿山(今河南洛阳城北,秦岭东端的一座矮山,海拔200米)。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曾被大洪水长时间淹没),有很多黄金和玉石。山向阳的南面有一条溪水流出,叫瞻水,向东流去,注入洛河;山背阴的北面也有一条溪水,叫陂水,向北流去,注入谷水。水中有很多茈石(紫色的石头)和色彩斑斓的漂亮石头。
                这也是一座矮山,与前面几座山的情况差不多,有黄金玉石、彩石,真是一座宝山呀!
                  此外,古人记录山的南面和北面都有水流,水源非常丰富,也不长草木。我猜测,大洪水可能不是雨水,而是海水,因为海水含有盐碱。植物无法在盐碱地生长。所以,洪水退去后十年,草木还长不起来。
                  现在世界各地都有盐碱地,有些盐碱地处于低海拔的平原地区,很可能是大洪水留下的印记。
                  古人记录的谷水,有一段在黄河与洛水之间,但现在找不到了,为什么呢?可能由于水流减少,加上千年的人为改造,变成城市里的河沟了。
                如今在山的南面有一座古城,叫洛阳。洛阳古称洛邑,建都历史长达千年。在东周、东汉、唐朝等几个时期,都是中央政府朝廷的所在地,天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曾经创造出光辉灿烂的经济文化成就。
                  洛阳这个地方有辉煌的历史文化呢?原因很多,各种各样的因素都有,但我觉得风水这样东西还是不可忽略的。在洛阳城周边,有几条中山经路线经过。经脉之密集,天下名山之多,世界上极其罕见。如果用人体来比喻大地,这就是心脏地带!
                  心脏地带,何其重要啊! 有关洛阳城的历史故事实在太多了。在其他山经已经介绍过,这里就不多说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338楼2014-12-02 22:56
                回复
                    原文:又西四十里,曰白石之山。惠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涧水出于其阴,西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麋石、栌丹。无草木(这句错漏在密山段。)
                  译文:再向西行走,直线距离四十里,叫白石山(今河南新安县东南,秦岭东端的一座小山,海拔300米)。山向阳的南面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惠水,向南流去,注入洛河,水中有很多水玉。山背阴的北面也有一条溪水,叫涧水,向西北方流去,注入谷水。山中有很多麋石(古籍注解为一种可以描饰眉毛的矿石)和栌丹。山上没有花草树木。
                  这是一座矮山。古人记录山上有丰富的水流,但也没有花草树木。其原因和前面的山是一样的,就不多说了。
                    古人记录山上有栌丹。栌丹是什么呢?略懂中文的人,一看这两个字,脑海自然就会浮现一种形象,在炉子里烧成红彤彤的样子。那是什么?碳呀!毫无疑问,栌丹就是指煤炭。
                    一般烧火煮饭是用不着煤炭的,要使用煤炭作为燃料,想必是制造业之用吧!说明这一带在远古时候可能有大都邑,是经济发达的地方。
                    这里真有煤炭吗?是的,现在还有很多。
                  如今在山的西北方有一座古城,叫新安。新安历史悠久,自古为中原要塞,为洛阳九朝古都的京畿之地和西方门户。
                    相传黄帝、炎帝都曾经在这一带活动,因而有表里山河、帝王之乡之称。新安境内有多处仰韶文化遗址。
                    据史书记载:新安在秦朝时置县,取新治安宁之意。隋朝改称谷州,因境内有谷山,山下有谷水。但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恢复新安县名,直至今日。


                  来自iPhone客户端339楼2014-12-02 22:56
                  回复
                    上传以上几座山的位置图,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340楼2014-12-02 22:57
                    回复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新安风光的图片,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341楼2014-12-02 22:57
                      回复
                          原文:又西五十里,曰榖山,其上多榖,其下多桑。爽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榖水,其中多碧绿。
                        译文:再向西行走,直线距离五十里,叫谷山(今河南义马市南,秦岭东部的一座山,海拔1000米)。山上森林茂密,有很多榖树(古籍注解是一种乔木,叫楮树,可能是造车的材料),山下有很多桑树。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爽水,向西北方流去,注入谷水,水中有很多碧玉和绿石(又称孔雀石,一种色彩艳丽的采石)。
                        想不到吧,前面提到新安县原叫谷州,境内有一座谷山。原来这里的大山,远古时候就叫谷山,还是天下名山呢。谷水因谷山而来。
                          古人记录,在谷水中,有很多碧玉和绿石,真是不一般的河流啊!不过,也说明这条谷水只是一条溪河,不是大河流。
                        如今在山的北边,有两座古城,一是渑池,二是义马。
                          先说渑池。渑池本名黾池,是池内注水而生黾之意。黾是一种水虫,青蛙之类。说明这里远古时候水源非常丰富,河沟纵横。
                          大禹治水后,这一带属于豫州。西周时为雒都(今洛阳)的边邑(郊区)。春秋时属于虢国、郑国。战国时属于韩国。秦朝设置黾池县,属三川郡。
                          闻名世界的仰韶文化遗址,就在渑池县境内的仰韶村。其实,仰韶村的考古发现,并非偶然,如果考古人员懂得风水,想出点成绩并不难,只要按照我对《山海经》的解读,到相关的地方寻找,马上就能出成果。
                          像这一地带,就非常符合古人概念中的风水宝地的形态。因此,从远古时代开始,这就是中原核心地区之一。此地还有寺沟、鹿寺、不召寨、冯异城等远古文化遗址。
                        再说义马。义马因境内的义马村而得名,本来叫驿马,后来简化为义马。
                          为什么叫驿马?因为这里位于秦汉新旧函谷关(秦朝在灵宝,汉朝在新安)之间的咽喉地带,是驻兵的地方,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我介绍了《山海经》记录的多个隘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隘口附近不仅是交通要道,还有商贾云集的大都邑呀!风水宝地人财汇聚,竞争太激烈,纷争是难免的。
                        原文:又西七十二里,曰密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豪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旋龟,其状鸟首而鳖尾,其音如判木。「无草木。」(这句错误,应在白石山。)
                        译文:再向西行走,直线距离七十二里,叫密山(今河南三门峡东,秦岭东部的一座山,海拔1000米)。山的南面有很多玉石,山的北面蕴藏丰富的铁矿。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豪水,向南流去,注入洛河,水中有很多旋龟,形状是龟,却长着鸟头,有鳖一样的尾巴,发出的叫声像刀劈木头的响声。
                        古人记录这座山有玉石,有铁矿。说明远古时候山附近有比较大的都邑,有冶炼铁的能力,经济比较发达。
                          古人说山溪里有一种形状是龟,长着鸟头,叫旋龟的水怪。不知现在还有没有?住在附近的朋友,有空可以上山找找,和大家分享分享。
                          如今在山的西边有座新城,叫三门峡。三门峡位于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因黄河修筑三门峡水坝而兴建。
                        原文:又西百里,曰长石之山,无草木,多鑫玉。其西有谷焉,名曰共谷,多竹。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鸣石。
                        译文:再向西行走,直线距离一百里,叫长石山(今河南陕县西南,秦岭北部的一座小山,海拔400米)。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曾被大洪水长时间淹没),有很多闪闪发光的白金和玉石。
                          在山的西面(今山西芮城县北部有一座海拔1000多米的大山)有一个山谷,叫共谷。山谷有茂密的竹林。山谷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共水,向西南方流去,注入洛河,水中有很多鸣石。
                        这座山位于黄河南岸边,古人记录山上有白金和玉石,真是宝山呀!相信远古时候此地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附近可能有都邑。
                          在大洪水时期,这座矮山被大洪水淹没了。不难想象,负责调查的古人来到这里,看到曾经远近闻名的天下名山,山上竟然光秃秃,不长草木,那是多么的感慨!
                          站在山顶上,环顾四周,十分荒凉,不见村庄,没有吹烟,只有黄河水奔流而去。遥望远方,西边有一座大山,山谷中有大片竹林,郁郁葱葱。名山已经荒芜,没有什么好记录的,那就把远山的情形记录下来,作个对照吧!
                          古人记录的鸣石,古籍注解是一种类似磬石,可制作乐器的石头。据说敲击鸣石,发出的声音能传得很远很远。
                        如今在山的东北方有一个城,叫陕县。所谓陕,就是隘口的意思,即险要难以通行的地方。这是豫西和渭河平原之间的咽喉地带。据说自古就有“据关河之肘腋,扼四方之噤要”的说法。
                          传说在西周时,周武王封神农氏的后人于焦地,因而有焦国;又封虢仲于陕,有虢国,两个国家都在这一带。
                          


                        来自iPhone客户端342楼2014-12-02 22:58
                        回复
                            上传以上几座山的位置图,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343楼2014-12-02 22:58
                          回复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三门峡风光的图片,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344楼2014-12-02 22:58
                            回复
                                上传以上几座山的位置图,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346楼2014-12-02 22: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