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玉海吧 关注:503贴子:1,433

回复:经济可能瞬间消失——《山海经》记载人类文明被大洪水毁灭的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山海经》的记载如下:
原文: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兽焉,其状如麢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马军>,善还,其名自訆。有鸟焉,其状如鹊,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贲鸟>,是善惊,其鸣自訆。
译文:北山第三列山系的开头,总称太行山。它的首座山,叫归山(今阿富汗巴米扬北,北纬35°05,东经67°51,一座海拔3800米的大山)。山上有黄金和玉石,山下有碧玉。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麢羊(可能是羚羊之类),头上却长着四只角,有马一样的尾巴,鸡的爪子,名叫马军(音hun)。马军很灵巧,善于旋转起舞,发出的叫声像在呼喊自己的名字。
  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喜鹊,身上长着白色的羽毛,红色的尾巴,有六条腿,名叫贲鸟。贲鸟十分敏锐警觉,发出的叫声像在呼叫自己的名字。
先说说太行山这个名字。在中山经有济山、荆山、岷山、洞庭山,与现在的山名基本相符。但古太行山却不在今山西与河北之间的太行山附近,两者有什么关系吗?当然是有关系的,只是人们的思想太封闭的,无法转过弯来,所以……
  因此,很多研究《山海经》的人,像对待古会稽山一样,对古太行山与今太行山是否同一座大山,怎么也想不通。最后也都认为古人的描述太离谱,根本不可能,因而放弃了。
  在这里,我想对年轻朋友说一句,有理想的人,不要因为与社会上的主流意见不合,有权威人士认为不可能,就放弃自己的追求。什么主义,什么科学,什么唯物唯心,什么主观客观,让它们统统见鬼吧!只有自然存在的,符合自然道德规律的,才是真的,永恒的。
原文: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鱼帝>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译文:向东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龙侯山(今阿富汗杜希城西,北纬35°41,东经68°40,兴都库什山北麓的一座山,海拔1800米)。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有很多黄金和玉石。
  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决决水,向东流去,注入河(今喷赤河支流)。水中有很多人鱼,形状像帝鱼(如娃娃鱼之类),长有四只脚,发出的叫声像婴儿啼哭。据说食用这种鱼,不会患痴疾(可能是痴呆病)。
原文: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訆。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鶋,其名自訆。食之不饥,可以已寓。
译文:再向东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马成山(今阿富汗巴格兰东,兴都库什山北侧的一座大山,海拔3800米)。山上有很多五彩斑斓的石头,山背阴的北面有很多黄金和玉石。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白色的狗,但头是黑色的,长着翅膀,见到人就会飞走,名叫天马,发出的叫声像在呼喊自己的名字。
  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乌鸦,头却是白色的,身子青色,腿脚黄色,名叫鶌鶋,发出的叫声像在呼叫自己的名字。据说食用这种禽鸟,不会觉得饥饿,还可以治愈疣病(古籍注解是一种皮肤病)。
原文: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铜,是多松柏,草多茈草。条菅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长泽。其中多器酸,三岁一成,食之已疠。
译文:再向东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七十里,叫咸山(今阿富汗塔卢坎南,兴都库什山北侧的一座山,海拔2600米)。山上有很多玉石,山下蕴藏丰富的铜矿。山上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树木大多是松树和柏树,花草最多的是茈草。
  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条菅水,向西南方流去,注入长泽(今喷赤河支流水域)。水中有很多器酸(可能是一种制作醋酸的水草)。这种水草三年可收割一次。据说食用这种草,可以治愈疠病(古籍注解是麻风病)。
原文:又东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渑水出焉,潜于其下,其中多黄垩。
译文:再向东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天池山(今阿富汗卡卡恩南,兴都库什山北侧的一座大山,海拔3200米)。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有很多五彩斑斓的石头。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兔子,却长着老鼠一样的头,背部有一双收藏起来的翅膀,可以展开飞翔,名叫飞鼠。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渑水,水流汇聚山脚下,在地下潜流,水中有很多黄垩土。
我在西次三经介绍过天山,这座山叫天池山,两座山相距只有大约100公里。今新疆也有天山和天池。真是巧合吧!
  大家还记得周穆王去西域巡游的故事吗?里面有天山和天池哦!很多人都以为是今新疆的天山和天池。原来在三千年前,周穆王所到西域,遇见的女王西王母,是在此地呀!现在思路清晰了吗?
  我解读的《山海经》面世之后,很多远古历史的谬误,都将会一一消除。
  


来自iPhone客户端384楼2014-12-02 23:13
回复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巴米扬风光图片,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385楼2014-12-02 23:13
    回复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喷赤河风光图片,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386楼2014-12-02 23:13
      回复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阿富汗少女图片,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387楼2014-12-02 23:14
        回复
            上传一幅以上几座山的位置图,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389楼2014-12-02 23:14
          回复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帕米尔风光图片,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390楼2014-12-02 23:15
            回复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喀什风光图片,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391楼2014-12-02 23:15
              回复
                  原文: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译文:再向东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三百二十里,叫孟门山(今中国新疆与克什米尔交界,喀喇昆仑山的一座大山,海拔6200米)。山上有很多苍玉,还有很多黄金,山下蕴藏丰富的黄垩土和涅石。
                原文: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
                译文:再向东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三百二十里,叫平山(今印度克什米尔与中国西藏交界,喀喇昆仑山的一座山,海拔5600米)。山上有一条溪水流出,叫平水,流到山脚下形成湖泊,水潜地下流走,水中有很多美玉。
                原文:又东二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玄<石肃>。高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京山(今新疆和田西南,昆仑山脉南面的一座山,海拔5600米)。山上有很多美玉,有茂密的漆树,还有大片的竹林。山向阳的南面蕴藏丰富的赤铜矿,山背阴的北面有很多玄肃(古籍注解是黑色的磨刀石)。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高水,向南流去,注入河(今班公湖水域,大部分河段已干涸)。
                原文:又东二百里,曰虫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薄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黄泽。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虫尾山(今西藏阿里日土县东北,昆仑山脉南面的一座山,海拔5300米)。山上有很多黄金和玉石,山下生长着茂密的竹林,有很多青玉和碧玉。
                  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丹水,向南流去,注入河(今班公湖水域,大部分河段已干涸);还有一条溪水,叫薄水,向东南方流去,注入黄泽(现已干涸,留下一些零星湖泊)。
                原文:又东三百里,曰彭毗之山,其上无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蚤林之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河。肥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床水,其中多肥遗之蛇。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三百里,叫彭毗山(今西藏革吉县北,昆仑山脉南面的一座山,海拔5600米)。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有很多黄金和玉石。山下有很多水流。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蚤林水,向东南方流去,注入河(现已干涸)。还有一条溪水,叫肥水,向南流去,注入床水(现已干涸),水中有很多肥遗蛇。
                原文:又东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黄泽。有鸟焉,其状如乌而白文,名曰鸪习,食之不灂。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一百八十里,叫小侯山(今西藏改则县西北,昆仑山脉南面的一座山,海拔5400米)。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明漳水,向南流去,注入黄泽(今大部分水域已干涸,只有零星小湖泊)。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乌鸦,却长着有花纹的白色羽毛,名叫鸪习。据说食用这种禽鸟,可以使眼睛明亮,不会两眼昏花。
                  


                来自iPhone客户端392楼2014-12-02 23:16
                回复
                    上传一幅以上几座山的位置图,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393楼2014-12-02 23:16
                  回复
                      原文: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泰头之山。共水出焉,南流注于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三百七十里,叫泰头山(今西藏改则县东北,昆仑山脉南面的一座大山,海拔5600米)。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共水,向南流去,注入池水(现已干涸)。山上有很多黄金和玉石,山下有很多箭竹。
                    原文: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食之不妒。
                    译文:再向东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轩辕山(今新疆且末县南,喀拉米兰山口西边,昆仑山脉的一座大山,海拔5300米)。山上蕴藏丰富的铜矿,山下生长着茂密的竹林。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枭(即猫头鹰),但头白色,名叫黄鸟。黄鸟发出的叫声像在呼叫自己的名字。据说食用这种鸟,能使人消除嫉妒心。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谒戾之山,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婴侯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氾水。
                    译文:再向北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谒戾山(今且末县南,昆仑山脉的一座大山,海拔5200米)。山上有很多松树和柏树,有很多黄金和玉石。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沁水,向南流去,注入河(今已干涸)。
                      山的东面有一片山林,叫丹林。丹林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丹林水,向南流去,注入河(今已干涸)。山中还有一条溪水,叫婴侯水,向北流去,注入汜水(今已干涸)。
                    原文:东三百里,曰沮洳之山,无草木,有金玉。濝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三百里,叫沮洳山(今新疆且末县东南,昆仑山脉的一座大山,即木孜塔格山,海拔6900米)。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有很多黄金和玉石。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濝水,向南流去,注入河(现已干涸)。
                    原文: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
                    译文:再向北行走,直线距离三百里,叫神囷山(今新疆且末县东,阿尔金山的一座大山,海拔4600米)。山上有很多五彩斑斓的石头,山下有很多白蛇,还有很多飞虫(古籍注解是一种小飞虫,数量很大,成群乱飞)。
                      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黄水,向东流去,注入洹水(现已干涸);山中还有一条溪水,叫滏水,向东流去,注入欧水(现已干涸)。
                      


                    来自iPhone客户端394楼2014-12-02 23:16
                    回复
                        上传一幅以上几座山的位置图,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395楼2014-12-02 23:17
                      回复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塔什库尔干县风光图片,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396楼2014-12-02 23:17
                        回复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和田风光图片,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397楼2014-12-02 23:17
                          回复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阿尔金山风光图片,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398楼2014-12-02 23:18
                            回复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发鸠山(今新疆若羌县西,塔里木盆地东南边沿的一座小山,海拔800米)。山上森林茂密,有很多柘树(古籍注解是一种桑树,叶子可以喂养蚕虫,果实可以吃,树根树皮可作药用)。
                                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乌鸦,头有花纹,嘴白色,脚红色,名叫精卫。精卫发出的叫声像在呼叫自己的名字。相传精卫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不幸遇溺,淹死在海里,没有返回,因而变成了精卫鸟。精卫鸟常常嘴衔西山的树枝和石子,飞去东海,想要填平东海。
                                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漳水,向东流去,注入河(今车尔河,可能是流入罗布泊一带水域的河流,现大部分已干涸)。
                              流传几千年的精卫填海的神话,原来出自这里!这个神话在四千年前已经存在,它究竟流传了多少年,实在没有人知道啊!
                              社会上流传的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有把东海说成是今太平洋,西海是今大西洋的。大家想想,精卫是一只小鸟,怎么能常常飞去那么远呢?这种理解是不是很傻呀!真是对古人智慧的糟蹋啊!
                                古人说的东海,其实是指今柴达木盆地。西海是在柴达木盆地西边的塔里木盆地。这两个青藏高原上的盆地,原来都有广阔的水域,所以称为海。但由于地球运动改变,气候环境发生变化,现在大部分已干涸,成为沙漠,只留下一些河流和小湖泊了。
                                古人说的西山,是处于东海与西海之间的大山,即今阿尔金山。那是一座神山,那里有天帝在下界蓄养兽禽的苑圃。精卫鸟是神鸟,经常飞到那里去是很自然的事吧!常常从西山衔树枝石子飞去东海,是不是才合理呢!
                              原文: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少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铜。清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浊漳之水。
                              译文:再向东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一百二十里,叫少山(今新疆若羌县西北,塔里木盆地东南边沿的一座小山,海拔800米)。山上有很多黄金和玉石,山下蕴藏丰富的铜矿。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清漳水,向东流去,注入浊漳水(今车尔河,大部分已干涸)。
                              原文:又东北二百里,曰锡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牛首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滏水。
                              译文:再向东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锡山(今新疆若羌县东北,塔里木盆地东边的一座小山,海拔800米)。山上有很多玉石,山下遍布砥石(即磨刀石)。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牛首水,向东流去,注入滏水(今已干涸,成为沼泽地)。
                                


                              来自iPhone客户端399楼2014-12-02 23: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