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译文:再向西行走,直线距离四百里,叫小次山(今西藏巴青县东北,青藏高原上的一座山,海拔5200米)。山上有很多白色的玉石,山下蕴藏丰富的赤铜矿。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但头白色,脚红色,名叫朱厌。据说如果见到这种野兽出现,就会有战争发生了。
古人记录山上有白色玉石,有赤铜矿。山上有一种形状像猿猴,叫朱厌的野兽,见到它出现,就会有战争发生。说明这一带远古时有比较大的都邑。
通过Google地形图查看,在山的南边,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通道。估计是大山东西两边各地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而,此地战争难免呀!
说到这里,我不妨告诉大家,对《山海经》的考证,不是实地化验土壤样本,寻找矿产石头,动植物什么的,而是分析山川地貌特征,历史渊源。这方面以远距离考察,比近距离勘察更有优势。说实话,如果没有Google地形图,我不可能完成这项工作。
然而,很可惜呀,最近Google地图把“地形”一栏删除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是人类的悲哀。我们都以为科技是纯粹的,其实比政治还烂。
但想开一点也没有什么,大家也不必太在意。Google公司有什么义务给我们提供方便呢?我们没有给它纳税啊!
大家看不到地形图,就看卫星图吧,也能看出个大概。在山的西南方有两个县城,一是巴青,二叫索县。
查查巴青和索县的资料,发现此地历史悠久。唐朝时,是吐蕃的贵族领地。后来由蒙古人占据。更早的历史?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如今这一带发现的矿产种类很多,除了有古人记录的铜矿外,还有铅、铁、铬、煤、硫磺等等。
这座山是藏北高原南羌塘大湖盆区的范围,属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冬寒夏凉。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獐子、旱獭、水獭、狐狸、猞猁、熊、狼、犳等。
古人说这里经常有战争发生,估计当时人口不会少,那时的气候,可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吧!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巴青县风光图片,请参考。
译文:再向西行走,直线距离四百里,叫小次山(今西藏巴青县东北,青藏高原上的一座山,海拔5200米)。山上有很多白色的玉石,山下蕴藏丰富的赤铜矿。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但头白色,脚红色,名叫朱厌。据说如果见到这种野兽出现,就会有战争发生了。
古人记录山上有白色玉石,有赤铜矿。山上有一种形状像猿猴,叫朱厌的野兽,见到它出现,就会有战争发生。说明这一带远古时有比较大的都邑。
通过Google地形图查看,在山的南边,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通道。估计是大山东西两边各地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而,此地战争难免呀!
说到这里,我不妨告诉大家,对《山海经》的考证,不是实地化验土壤样本,寻找矿产石头,动植物什么的,而是分析山川地貌特征,历史渊源。这方面以远距离考察,比近距离勘察更有优势。说实话,如果没有Google地形图,我不可能完成这项工作。
然而,很可惜呀,最近Google地图把“地形”一栏删除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是人类的悲哀。我们都以为科技是纯粹的,其实比政治还烂。
但想开一点也没有什么,大家也不必太在意。Google公司有什么义务给我们提供方便呢?我们没有给它纳税啊!
大家看不到地形图,就看卫星图吧,也能看出个大概。在山的西南方有两个县城,一是巴青,二叫索县。
查查巴青和索县的资料,发现此地历史悠久。唐朝时,是吐蕃的贵族领地。后来由蒙古人占据。更早的历史?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如今这一带发现的矿产种类很多,除了有古人记录的铜矿外,还有铅、铁、铬、煤、硫磺等等。
这座山是藏北高原南羌塘大湖盆区的范围,属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冬寒夏凉。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獐子、旱獭、水獭、狐狸、猞猁、熊、狼、犳等。
古人说这里经常有战争发生,估计当时人口不会少,那时的气候,可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吧!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巴青县风光图片,请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