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玉海吧 关注:502贴子:1,437

《山海经》揭开地球神秘的北纬30度的秘密(转自天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天涯 原帖地址http://bbs.tianya.cn/post-free-1905797-1.shtml
作者 赵家大树


1楼2014-12-02 18:32回复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的不幸事件频发。
      br  为什么灾难如此频繁呢?也许有人认为是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也许有人认为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是的,这方面的原因是直接的。
      然而,进一步想想,金融危机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系吗?不得而知。因为没有人愿意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我指的是媒体不做这方面的报道。
      有人以为金融危机是周期性的变化。那么,全球气候变暖是周期性变化的一个升温阶段吗?还是几千年来气候连续变化的大趋势呢?
      这是关乎我们每个人生活的重大问题呀!非常值得探讨。让我们放下悲伤,放下仇恨,放眼过去和未来,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吧!
    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的不是北纬30°之谜,而是地球北纬30°在历史上出现各种怪异现象的原因。这是我多年研究《山海经》得到的启示。
      我所说的事情,可能不能马上解决您眼下的困难,但对您未来的生活是会有影响的。有兴趣的话,请您耐心看下去,可能会有惊喜,甚至感到震撼。
    有人发现北纬30°是地球最神秘的区域。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长江、密西西比河,都在这一纬度线入海。古埃及金字塔群,古巴比伦空中花园,成都平原的三星堆,玛雅文明遗址等等,都在此线附近。
      然而,这一区域各地的灿烂光辉,在某一时刻全部都黯然失色,辉煌的文化历史一去不复返,而且似乎永远都不能再出现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巧合呢?难道这只是一种巧合吗?地球北纬30°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因此,远古人类文明之谜的书大行其道。有人刻意把这种现象,联系到外太空,说成是外星人曾经造访地球,留下的遗迹。真是外星人所为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4-12-02 18:33
    收起回复
        很早以前,我是相信这些说法的。因为那实在太神奇,太富有想象力了。按照现有历史教科书的观点,人类虽然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但四千年前,人类还处于原始时代,而那些至少出现在四千年前的远古文明高度发达!地球人怎么可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呢?
        然而,后来我改变了想法。社会上各种对地球北纬30°之谜解析的原因,可能都是错的,或者说是微不足道的。
        其实,北纬30°一切辉煌消失的真正原因,是地球运动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引发一系列的天文地理,季节气候,水源植被,动植物的变化的结果。总之一句话,地球环境在四千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何以见得?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4-12-02 18:33
      回复
          我研究《山海经》,找出“五藏山经”26条路线记录的各座山的位置后,发现《山海经》记录的地理环境和大量动植物,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当然也包含了北纬30°这一区域。
          这些信息非常重要。当然,在我公开《山海经》的研究结果之前,几千年都没有人知道这些信息,因为人们不知道《山海经》记载的山在那个位置。现在好了,大家以后可以加以利用了。
          废话少说。然后呢?我大量阅读各种古籍文献资料,又经过综合分析推理之后,现在已经可以揭开这个远古历史之谜了。
          为什么?因为这是四千年前的国家地理考察记录。四千年的历史相对地球的变化而言,是非常短暂的。而且就在我们人类五千年文明的时期内,其历史是可考的。世界各地还留下很多当时人类生活的遗址。
          因此,只要我们稍为改变一下历史观念,从新旧石器的迷雾中走出来,以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思维,重新分辨一下各地已经得到的,所谓新旧石器时代的文物,远古的人类文明史就清晰可见了。
          我相信一个新时代很快就要来临了,不管是大洪水,还是行星撞地球,人类要么被毁灭,要么将获得新生。
          我相信人类获得新生的机会大。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必将有新的突破。敬请各路专业人士,放下成见,共同探讨。
          下面将给大家逐一分析。可能不够专业,但我力求以科学的态度,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进行推理分析。如有错漏,敬请大家纠正。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4-12-02 18:34
        回复
            于是,我在研究《山海经》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不久,更大的发现终于被挖掘了出来。
            原来,在大洪水时期,地球的自转角度(就是地球的黄赤夹角,即南北回归线)发生了偏移,可能从原来的30°左右,改变为现在的23°左右。所以,地球北纬30°区域,曾经有过的人类文明的辉煌,再也无法重现了。
            上传一幅从网上搜索的图片:埃及金字塔。大家看看今日的环境多么恶劣!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4-12-02 18:45
          回复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吧。太空的星星运行发生小小的变化,比如日食、月食、流星雨之类,都是天文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大事件,为了亲眼看到那一刻,人们趋之若鹜。我想这个问题,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可能有人提出质疑了。你说地球原来的黄赤夹角是30°,即南北回归线是30°,是真还是假的?你只是想逗我们开心吧?找到什么科学证据了吗?最近地球灾害频发,地震不断,火山喷发,地陷发生,气候异常,如果没有真凭实据,你不能妖言惑众哦!
              我不是开玩笑,也没有妖言惑众之意。我说地球原来的南北回归线是30°左右,大洪水之后改变为23°左右,是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结果。下面就给大家一一加以解释。
             先说一下地球。地球是宇宙之中,围绕着太阳公转,自身又自转的一个球体。它不是地球仪,没有任何支撑。
              大家想想,地球是悬浮在太空之中,依靠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引力来维持平衡的,运动是非常稳定并有规律的,吸收一定的太阳光,来保证附着在它表明的各种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
              因此,如果地球要发生自转角度偏移多达7°的话,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来说,那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呀。以现有科学的理论来说,这是极小概率事件,甚至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但事实上发生了。如果不是这样,怎么会发生了大洪水呢?四千年来,地球的气候一直在发生改变。又怎么解释?
              所以,有科学精神的人,不要回避问题,那些整天研究科学的人不能解释,不等于事实不存在。既然事实已经存在,就不要找借口来回避!勇于探讨,大胆猜测, 小心求证,才是科学的态度。
            好了,言归正传。既然地球的运行是稳定而有序的,那么地球的运行发生改变,必然是受到巨大的力量冲击,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不是?比如,有巨大的陨石或小行星撞击地球。如果是这样,很可能当时引发地球火山、地震、海啸、大洪水等灾害,地球大部分生物将可能灭绝!对不对?
              有科学家研究,亿万年前的恐龙,就是这样灭绝的,因此留下很多化石。是这样,我没有说错吧。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4-12-02 18:46
            回复
                我在经济论坛发的“经济可能瞬间消失——《山海经》记载人类文明被大洪水毁灭的事实”一文,已经介绍过大洪水将地球海拔600米以下的陆地全部淹没了,人类遭受灭顶之灾的情况。
                大洪水是怎么发生的呢?西方的《圣经》记载,是连续下大雨,不停地下了四十多个昼夜,然后所有的陆地都被淹没了,山也都被淹没了。
                所有的山都被淹没?是不可能的。其实,海拔600米以下的陆地(包括山)被大洪水淹没,是我研究出来的。这是经得起任何人进行科学验证的。
                《山海经》山经里记载的四百多座山,我全部找出它们的位置。我再用Google山形图,一一对应,找出各山的标高。令人震惊的是,凡是沿海平原上,海拔低于600米的山,古人记录,全部都是无草木,无野兽,只有蛇之类,或鸟类。而600米以上的山,都有花草树木,有野兽禽鸟。
                突然间地球上哪来这么多的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先说大洪水从哪里来?从《山海经》的记录看,好像是有一颗小行星撞入地球,引起大洪水的。这颗小行星可能正好撞入太平洋,所以,找不到小行星留下的遗迹。
                由于小行星的撞击,使太平洋的海水掀起巨浪,淹没了大地海拔600米以下的陆地。此外,由于小行星的冲击力巨大,还可能引起地球一连串的大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
                因此,古人留下传说,发生大洪水的原因,是因为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断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引起的。所谓撞断天柱,似乎暗示地球曾受到巨大的撞击,所以,地球的运行轨道发生偏移,黄赤夹角改变了。
                如果是这样,地球需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受太阳引力的作用,才能慢慢稳定下来,处于目前的状态。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4-12-02 18:46
              回复
                 再说大洪水后来跑哪里去了?如果是小行星撞入地球引起大洪水的话,大洪水淹没海拔600米以下陆地,并非长时间淹没,可能只是海浪不断反复地冲击陆地,就像大地震的余震一样。大洪水自然就退回大海里了。
                  地球会因此一直处于震荡状态,以调整自身的结构,以适应小行星坠落太平洋后,造成的不平衡。
                  真是这样的话,地球频繁的地震,估计持续好多年。这是不是大禹的父亲鲧,接受命令治水,九年不成的主要原因呢?
                  然而,这些只是猜测,想深一点,似乎没有多大的说服力。
                  于是,我继续思考和挖掘《山海经》里面,古人记录下来的内容,希望从中找到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我对着地球仪和世界地图,反复揣摩发生大洪水的原因。
                  一天,我盘腿静坐,突然有了灵感。赶紧把《山海经》山经部分,大禹对《五藏山经》批示的那一段翻开来,对照地图,找出大地东南西北四个极点(这些极点是如何确定,在解读《山海经》里介绍),画成两条连线。两线得到一个交叉点,正好在地球仪的东经60°,北纬30°附近。
                  东经60°北纬30°,好神奇呀!怎么这么巧!难道古人也有地球仪吗?他们所确定的地球中心点,怎么会与西方人发明的地球仪的经纬度,如此巧合!说不定从西方传过来的地球仪,是远古一直流传下来的?
                  想得太远了,回到正题吧。太巧合了,使我有些怀疑。我拿不定主意,于是继续对着地球仪和几张世界地图发呆。
                  我不断移动地图的方位,反复比较东西南北四个极点的位置和距离,看看有什么变化。似乎没有什么异样。
                  忽然,我意识到,大洪水之后,古人做调查时,依然用大洪水之前的历法,使用过去的地理资料。那么,大地东南西北四个极点在山经里有记载,这个大地中心点,是不是也有记录呢?
                  我立即在世界地图上查看在东经60°北纬30°附近的山。哗!找到了!
                  原来,南山经的第三条路线,即南次三经,就在北纬30°,从古埃及开罗城西出发,一直往东,到达最后一座山,正好是东经60°,就是在今伊朗高原,扎黑丹附近的一大座山。
                  再仔细查看地图,原来这座山的位置很特别,位于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交界,山的东面是今高德济雷盐沼,西面是卢特荒漠。
                  好荒凉哦。看到这个到处都是荒漠的地方,几乎找不到城市,人烟十分稀少,一片荒凉的地方,我有些失望。古人记录下来的山,都是远古时候的天下名山,怎么会是这个样!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到的扎黑丹位置图。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4-12-02 18:48
                回复
                    不过,我的心情很快就阴转晴了。为什么?我们来看看《山海经》,古人对这座山的记载:
                    原文:又东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辄入,夏乃出,冬则闭。佐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皇、鹓雏。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五百八十里,叫南禺山(今伊朗扎黑丹西北,萨尔哈德高原的一座大山,海拔2300米)。山上蕴藏丰富的黄金和玉石。山下有很多溪水流出。山中有一个洞穴,水从洞中流出,到洞口之后往回流;到了夏天,洞内的水才会流出洞外,冬季没有水流出。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佐水,向东南方流去,注入大海(今阿富汗高德济雷盐沼)。山中有凤凰和鹓雏。
                  呵呵,当年这里的环境与现在完全不一样!如今山东边的高德济雷盐沼,西面的卢特荒漠,原来都有广阔的水域,像大海一样。
                    那么,当年大片的水域,是什么时候干涸的?这个我不知道,也找不到相关资料。只知道四千年后,现在这里成为沼泽,变成了荒漠。那一定是地球的运行,在四千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啊,您以为呢?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这座山上有黄金和玉石,还有凤凰和鹓雏。这个信息非常重要。
                    凤凰!大家听说过吧,不是凤凰涅盘的神话凤凰,也不是作为图腾的凤凰,而是一种远古时期真实存在的禽鸟。
                    古人记录凤凰的形状像野鸡一样,羽毛的花纹五彩,头部的花纹形成一个德字;翅膀上的花纹形成一个义字;背部的花纹形成一个礼字,胸部的花纹形成一个仁字,腹部的花纹形成一个信字的吉祥禽鸟。
                    什么是鹓雏?庄子在《秋水篇》里,对鹓雏做了介绍,说它每年往返于南海和北海,途中非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练食,即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醴泉,即甘美的泉水不饮。但没有说它的形状。
                    虽然古人没有记载鹓雏的形状,但我相信它和凤凰一样,也是一种吉祥的禽鸟吧。
                    大家想想,有黄金和玉石,还有吉祥的禽鸟凤凰和鹓雏的地方,那必定是一块风水宝地无疑了吧。当年那里的环境,肯定十分优美!这也没有问题吧!
                  可是,现在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却十分恶劣。
                    古人所说的“沧海桑田”,原来不是地球几十万年的演变,仅仅四千年而已。四千年相对地球生命而言,就像我们一眨眼。在这里,似乎一切现代天文、地理、环境科学的理论都失效了,所有的计算机模型推演都见鬼了。
                    仅仅是四千年,怎么可能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呢?我很是纳闷。自己不能相信自己的判断,只好继续寻找。
                  上传几幅从网上搜索的锦鸡和孔雀图片,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4-12-02 18:49
                  回复
                      我回头仔细查看南次三经的每一座山,细心分析古人对各山的记录。发现在祷过山(今埃及苏伊士东,一座海拔800米的大山,正好在北纬30°,东经33°),古人记录山下到处是犀、兕和象。
                      北纬30°的地方,原来有犀和象。再找来犀牛、大象的资料。一看,更纳闷了。现在犀牛和大象没有生活在北纬30°的,它们都生活在热带地方,比如东南亚大森林,非洲大草原,中国南方的动物园里。
                    于是,我放宽视野,找出《山海经》里记载在北纬30°附近的各条山经的各座山,查看古人记录的情况。
                      在中次八经的美山(今湖北当阳市西,北纬30.5°,东经111°,巫山东边的一座山,海拔800米)。山上野兽众多,最多的是兕和野牛,还有很多闾、麈、野猪、鹿。
                      中次八经的琴鼓山(今安徽石台县南,北纬30°,东经117°,黄山北部的一座山,海拔1400米)。山中飞禽走兽众多,有很多野猪、鹿、白犀,还有很多鸩鸟。
                      中次九经的鬲山(今四川都江堰北,北纬31°,东经103°,邛崃山的一座大山,海拔4800米)。山中有很多野兽,最多的是犀、象、熊和罴,还有很多猨和蜼。
                    此外,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还有几座山也有类似的野兽。
                      中次九经的岷山(今西藏洛隆县东,北纬31.5°,东经96°,唐古拉山的一座大山,海拔5000米)。山中飞禽走兽众多,有很多犀、象和夔,还有很多翰鸟和鷩鸟。
                      西次二经的茋阳山(今西藏尼玛县东北,北纬32°,东经90°,青藏高原上的一座山,海拔5200米)。山中的野兽大多是犀、兕、虎、犳和乍牛。
                      西次二经的众兽山(今西藏尼玛县北,北纬32°,东经88°,青藏高原上的一座山,海拔6000米,山周围有丰富的水源)。山中野兽以犀、兕居多。
                    原来地球北纬30°一带,不仅在南山经的路线上有犀、象、兕,在其他山经路线上,北纬30°附近的山也有。难怪成都平原的三星堆遗址里,发现很多象牙了,原来在邛崃山就有大象呀。
                      在四千年前,北纬30°附近区域,各地都有大象、犀牛等如今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野生动物。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4-12-02 18:50
                    回复
                       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犀、象、兕、虎、犳、熊和罴这些野兽的情况。
                        犀是犀牛,象是大象,虎是老虎,熊有多种。这些大家都比较熟悉,就不多说了。犳、兕和罴三种野兽,人们都以为它们已经灭绝了。
                        我之前也是相信这几种野兽是灭绝了的。但经过仔细研究后,发觉情况可能有变。既然其他大型动物,如虎、犀牛、大象、熊等都还在,几千年内,犳、兕和罴三种野兽,怎么会轻易灭绝呢?
                        大型动物除非人为灭绝,否则不会因环境的变化在短时间内灭绝。比如,骆驼,在《山海经》的北山首经有记载,那座山在今蒙古国境内。长颈鹿呢?我暂时不知道对应那种鹿,因为《山海经》里记录多种鹿。
                        如果它们没有灭绝的话,有可能对应什么动物呢?我仔细对照古人的描述,查看现在各种动物的图片,发现狼犬、狮子和貔貅与《山海经》记录的犳、兕和罴最相似。
                      凭什么这么说? 请大家看看,古书上说犳是一种形状像豹,没有花纹的野兽,与狼犬、猎犬是不是很相似?
                        兕的读音是si。古人注解《山海经》说兕的形状如牛,苍黑,一角。与犀牛的形状基本一致,很可能是错漏造成的。现有资料显示,狮子曾生活在欧洲东南部、中东、印度和非洲大陆。这一带正好与山经记载的兕生活的环境吻合。
                        罴音pi,有人认为是马熊或人熊。其实不是,它很可能就是瑞兽貔貅,音pixiu。估计貔貅和麒麟的个子差不多,后人认为它们都是瑞兽。麒麟在中次十一经里有记载,在今四川广元市北部山区。
                        有药用功能的野兽,包括貔貅和麒麟,现在大部分都消失了。想来真是可怜啊!老虎比较聪明,但在绝望之中,也不敢出来呢?否则,周正龙就得救了。
                      如今犀牛、大象、狮子生活在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野生的老虎在温热带,熊、狼在温寒带。
                        这又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原来地球北纬30°,是野生动植物的乐园呀!但后来这一区域的自然环境恶化了,因此生活在这一带的很多动物,因环境的变化,出现了分化,有的向南走,有的向北走。植物呢?没有腿呀,只能默默地忍受,直到枯死。
                        上传几幅从网上搜索的大象,熊,狼,豹的图片,请参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4-12-02 18:52
                      回复
                          地球北纬30°,真是太神秘了!究竟是一条什么界线呢?在远古时候,有没有可能是夏天中午太阳直射的地方呢?我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
                          夏至中午太阳直射的地方,就是所谓的黄道线,即地球的南北回归线。现在的南北回归线是23°左右。如果南北回归线到达南北纬30°,那么,地球的气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我找来大量天文地理资料,反复进行对比研究。
                          按照现有的天文地理学知识,黄道线与赤道线的夹角,就是太阳回归线的角度。
                          如果黄赤夹角扩大到30°的话,地球的倾斜度会比现在大一些。地球的气候会相应发生变化,整个地球北半球而言,夏天更热,冬天更冷,但春季和秋季的气候变化不是太大。
                        将地球各个纬度细分一下,在黄道线区域内,即南北纬30°内的热带,气温会增高;南北纬30°至60°区域,即温带,变化不是太大;而南北两极,即南北纬60°以上,在夏天,太阳不落,受热更多,冰雪会融化;在冬季,见不到太阳,会更寒冷,积雪和冰层可能增厚。
                        由于黄道线延长,北纬30°左右的区域,夏天日照比现在长。白昼长了,农作物吸收的阳光比现在多,生长会好一些,收获可能更大。
                          到了冬天,由于日照缩短,黑夜变长了。人们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来生活的话,可以得到更多的时间休息。因此,人类的寿命会比现在更长一些。
                          相对来说,由于夏天和冬天延长,春天和秋季的时间会缩短一些,所以春天播种和秋天收获时,人们会更加紧张。正所谓时令不等人呀!难怪古人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说法了。
                        北纬30°地区,夏至中午时分,太阳正好在头顶,就是如日中天。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非常分明。
                          由于地球大部分的陆地都分布在北纬30°附近一带。那么,地球北半球的世界,比现在的情况美妙多了!
                          因此,如果人们的生活按自然规律安排,会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幸福时光。
                          这样说来,地球真是一个理想的人间乐园了!正如《圣经》所说的伊甸园一样。真是令人向往啊!
                        实在是美妙吧!所以我说,我们要来探讨北纬30°区域,曾经有过的人类文明奇迹,但后来不能再现的原因。是不是有意思呢?
                          仅仅是四千年而已,地球却发生如此重大的改变,谁能想到?
                          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用最尖端的科技,通过人造卫星监控,用运行速度最快的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对地球的气候变化,大气变暖问题进行推演?
                          结果呢?您见到哪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哪个国际组织发布地球改变的原因,这样的信息了吗?没有吧!走火入魔了呀。
                        我告诉大家他们失败的原因吧。现在的科学家们,几乎全部都是科技机器的奴隶。大家都心甘情愿做奴隶。为什么?做奴隶好呀,不用思想,只要不得罪机器主人,按机器主人的指示工作就行了。不会有差错,不用担风险,多舒服!多自在啊!
                          有谁想到呢,公元21世纪的社会,竟然是电脑统治下的奴隶社会。在科技界,把电脑当成神灵一样,人人崇拜电脑,人脑敬畏电脑,人们遵从电脑指令行事,一切行动服从电脑的命令。
                        当远古的神灵被人们当成迷信,将它们打倒之后,人类发明的电脑,竟然成了自己的神灵。我经常哭笑不得。
                          电脑呀!您真行吗?我每时每刻都在怀疑。电脑这个家伙,真该死!你这个奴才!你快给我干活!你这个蠢货!我天天在骂电脑。
                          为什么?因为它是我花钱买回来的工具,它是要为我工作的。我才是它的主人!
                          当您成为电脑的主人,不是它的奴隶的时候,您看我的分析,推理,就会变得有趣了。下一节将结合《山海经》,验证我这个猜测。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4-12-02 18:53
                        回复
                            上传一幅从网上搜索的图片:地球黄赤夹角示意图。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4-12-02 18:53
                          回复
                              上传一幅从网上搜索的图片:地球热带、温带、寒带划分图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4-12-02 18:54
                            回复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山海经》山经26条路线,看看古人当时记录的情况,与我这种猜测是否一致。
                                从我确定的《山海经》四百多座山的位置来看,南山经、西山经、中山经的大部分,北山经、东山经的一部分,都分布在北纬30°至45°之间。
                                其中,经过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的,有南山经三条路线,西山经四条路线,北山经三条路线,东山经两条路线,中山经四条路线,大约有一百多座山。
                                从古人的记录看,在高原地区的各座山,山周边的河流、水域、动植物的状况,与现在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现在干涸的沙漠、沙地,广阔的草原、沼泽地,原来都是水域。大多数山上,原来森林茂密,野兽种类繁多。
                              比如,今日中国境内最大的沙漠,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古人记录为西海。今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古人记录为东海。大家非常熟悉的精卫填海的故事,说的东海,就是柴达木盆地水域。这个故事记载在北次三经。
                                还有,今蒙古高原上的巴丹吉林、腾格里等沙漠,沙地、草原、沼泽,原来都是大面积的水域。
                                三千年前,周朝人解读山经,编写海经时,只说钟山以西的地方有流沙,一直到达大海。换言之,柴达木盆地已成为沙地,塔里木盆地还没有完全干涸,仍有比较大的水域,像大海一样。当时蒙古高原各地,大面积的水域尚未干涸。
                                伊朗高原和阿拉伯高原的情况又如何呢?如前面分析的情况一样,如今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上的沙漠、草原、沼泽,原来也都是大面积的水域。因为水域宽广的缘故,古人称之为海。
                                有朋友从新疆考察回来对我说,沙漠实在太令人震撼了,古人说的沧海桑田,真是一点不假啊!从远处看,沙漠就像浑浊的大海一样,只不过那是黄沙,而不是水。
                              原来处于北纬30°至45°之间的各个高原,都不是现在干涸荒凉的样子,而是像大海一样,有广阔的水域,气候温和湿润。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在四千年前,这些地区处于温热气候状态下呢?
                                根据《山海经》山经的记录,情况似乎是肯定的。因为当年有大量的犀牛、大象、狮子、黄牛、水牛、长颈鹿,骆驼等等生活其中,而现在这些野生动物都生活在热带呀!
                                可能有人会问,植物的情况又如何?植物相对难以考证,但从《山海经》记录的植物名称来看,各个高原地区上的大山,生长的树木,与长江和黄河流域之间,低海拔地区的树木差不多。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原来地球北纬30°左右,在四千年前,即大洪水之前,是热带。也就是说,地球的北回归线,大约在北纬30°,而不是现在的23°。
                                大家对这个结论有什么疑问吗?有疑问的话,请留言。
                                这个基本上可以确定了!下一节,我们将要探讨地球的北回归线,为什么在大洪水之后,突然之间,从30°南移到现在的北纬23°。这部分内容可能令您意想不到,敬请留意。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4-12-02 18: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