鹞吧 关注:433贴子:27,424
  • 2回复贴,共1
根据中国的要求,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设计师科内舍夫在Su-27和Su-30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的Su-30MKK多用途歼击机于1999年3月9日在莫斯科郊外的格洛莫夫试飞院机场上首飞成功。现在,SU-30MKK已经在俄罗斯远东的阿穆尔共青城航空联合制造企业生产。第一架出厂的编号为501(2000年11月到中国参加珠海航展的Su-30MKK编号502)。1999年5月19日501号机首飞成功,主要用于各种试验。该机的主要任务是夺取制空权、大规模空袭、攻击地面或水面目标。该机总体效能比Su-27高1.5倍。2001年元月11日上午11点,首批01-06号机在南方首飞成功,标志着我空军装备由国土防空型开始向攻防兼备型发展。中国的苏-30MKK被称为非典型苏-30,其系相对所谓正统的苏-30而言,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厂(IAPO)在苏-27UB的基础上为前苏联防空军(PVO)发展苏-27PU远程空中指挥/截击机,然后又在其基础上发展苏-30战斗轰炸机,并衍生出口印度的苏-30K,为竞争俄罗斯空军新型远程攻击机IAPO研制出苏-30M,竞争不利后,发展出口型苏-30MK,并衍生出口印度的苏-30MKI,并在其基础上开发出口马来西亚的苏-30MKM。而苏-30MKK来源于共青厂(KNAAPO)研制的苏-27SMK。KNAAPO是苏-27系列产量最大,技术力量也最雄厚的厂,苏-27八成由其生产,同时苏-35/37及苏-33等战机的研发、制造亦由其负责。90年代初KNAAPO根据苏-35的技术成果,研制出苏-27SMK向中国推销,并以苏-30KI的名义向印尼推销。与苏-27SK相比,其在机翼根部添加两个载重2000公斤的挂架,以挂载KH-59ME等大型空地导弹。并增装空中加油系统。但该机并没有得到中国空军的认可,根据海湾战争的经验,中国空军认为单座战机在执行多用途任务飞行员会因为负担太重而影响效率和决定的正确性。90年代,中国空军根据作战任务的改变,寻求具备远程多用途作战能力的战斗轰炸机。该机应该能执行空优、对地攻击等多种任务。以提升机队战术运用的灵活性,从而达到建立精干空军之目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苏-30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不过中国在选择合作厂商的时候,并没有选择IAPO,而是选择KNAAPO,主要考虑了两点;前者与印度有密切的合作关系,还有90年中期该厂几乎破产,技术实力大为削弱,而反观KNAAPO,与中国在苏-27SK项目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其在销售苏-27SK得到大量的利润,并在研制苏-35积累宝贵的技术经验。后来的发展证明中国决定的正确性,印度空军的苏-30装备部队后几乎麻烦不断,但是印度的苏—30MKI理论上技术相对先进,这也是俄罗斯地缘政治平衡战略考虑的结果。而中国的苏-30机队却在稳定的形成作战能力。


1楼2014-12-02 20:10回复
    原来生产苏27的有两个工厂。
    我以前还搞不懂哪个厂生产哪种苏27及改型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0-24 22:57
    回复


      白银星玩家
      百度星玩家累积成长值为1,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0-29 15: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