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被电商冲击甚大的中国零售业动作频频:家乐福在入华20年后,悄然在上海推出便利店业态;沃尔玛官方确认裁员,将对公司总部以及区域办公室架构进行调整,大约250个岗位受到影响。
同时期,已经开业10年之久的广州天河商圈地标正佳广场开始了第三次转型。这次调整缩减了零售面积,最大化突出体验消费。现已重新开业的百佳超市升级为精品超市TASTE,面积由原来的8,000平方米缩减为4,000平方米,广州友谊商店的面积也由原来的3万平方米缩减为一半。正佳还将口碑不错的新概念百货--NOVO百货关掉,引入GAP华南旗舰店。新增的体验业态中,科技馆、艺术馆、海洋馆都已经在建,科技馆的面积3,000多平方米,艺术馆4,000多平方米,海洋馆的面积超5万平方米。
另外,在这个月的媒体报道中,二三线城市的零售业继续衰微,成都出现人人乐、好又多一年关闭5家大型门店,百佳超市退出昆明市场。惠州市场在一年内,因连年亏损,出现百佳、海雅百货、麦德龙、广百几大零售巨头相继撤场离开,本土的大型购物中心意生广场运营不到3年也歇业调整的情况。王府井百货继关闭湛江店后,又在不到半年内转让株洲店。
从正佳广场及二三线城市零售业这些标本的变化轨迹,以及家乐福、沃尔玛的转型,可以看到,由于中国消费者在购物地点和购物方式上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拥有更多选择,传统的零售商正面临着一个严重碎片化的零售业“版图”,超级卖场模式再无延续空间。
近一年来,大型连锁商业机构以及其他类型的商业机构,都在瞄准社区便利店业态。几乎是同一段时间,家乐福、麦德龙、大润发、北京华联接连爆出涉足便利店业务的消息。而顺丰、天虹等非超市类的商家,也有着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顺丰号称一年内要开4,000家嘿客,除可以提供快递物流业务、虚拟购物外,还具备ATM、冷链物流、团购预售、试衣间、洗衣、家电维修等多项业务。天虹旗下的“微喔”便利店,则让社区居民可以在一家便利店通过网络就遍逛所有天虹商场,下单订货、取货、退货。并提供包括ATM、公共事业缴费、银行开卡、证券开户、购买理财产品等在内的金融服务;衣物干洗、照片冲印、鲜花预订、家政预约、电器清洗等社区生活服务。同时支付方式涵盖如今所有的移动支付端口。
与之相比,大型连锁商业机构如家乐福、卜蜂莲花、北京华联等,在面积变小的同时,瞄准的是精品高端市场。比如家乐福的上海闵行便利店,面积约300平方米,是普通便利店的3倍,以零食、饮料、日用品、酒类、新鲜果蔬为主,更类似一个小型精品超市。而在上海和广州,卜蜂莲花和百佳超市开出了3,000至6,000平方米的中型精品超市,并打算将其作为一线城市的主推业态。北京华联的BHG超市以及华润万佳的BLT超市也属于这种类型,这种精品超市一般位于高档购物中心,面积多在3,000平方米以下,有着让普通消费者小小惊叹的精致环境和商品价格,拿起一包饼干或者西梅,十之八九贴着远渡重洋的标签。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在11月8日的“第十六届中国连锁业会议”上发布双方共同调研的《2014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零售业百强企业中百货业态的销售额整体增长9.6%,大型综超和超市仅为8.7%;而便利店逆势增长,主要代表企业的销售额增长比率为18.2%,增幅在整个零售业中位居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