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贡茶吧 关注:12贴子:69
  • 6回复贴,共1

北苑茶产于宋代建安县,即今建瓯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北苑茶产于宋代建安县,即今建瓯市。北苑茶作为贡茶源于后唐,盛于宋,经历了唐、宋、元、明四个朝代458年,是我国茶业史上最辉煌壮观的一页。北苑茶文化也由此发展,博大精深,独成体系。本文就北苑茶文化作个初步探讨。
  一、北苑茶文化的主要形式与内容
  1、斗茶 宋代北苑茶品质的不断提高,又促进了茶叶品饮技术的提高,在茶人互相比试茶的品质高低的活动中,形成了一整套斗茶艺术,并为朝廷士大夫所仿效。斗茶要经过灸茶、碾茶、罗茶、候汤、誴盏、点茶六个步骤。
  灸茶,是把茶饼放到炭火上去烘烤。
  碾茶,把烘烤过的茶饼碾细。
  罗茶,用细绢做的茶筛筛下碾好的茶。
  候汤,就是煮开水。
  誴盏 ,是把茶盛放到火上面灸热。
  点茶,是把煮好的开水冲到装有茶末的茶盏内,并把水与茶调匀。
  北苑茶斗试胜负的标准主要是看茶汤泡沫的多寡,泡沫是否鲜白和持久。因此,斗茶各个环节都得非常讲究。如碾茶,茶碾得不细,茶水不匀,茶末下沉,泡沫很少;又如冲水,冲水过少,茶汤浓得象粥面,很难有泡沫;冲水过多,泡沫不聚,不能形成泡沫层。另外冲水的温度茶盏的温度等等都会影响茶泡沫的多寡和质量,有经验的人认为候汤、誴盏最难,温度过高茶末下沉,太低茶末上浮都形成不了泡沫。斗茶,不但是斗茶的品质,更是斗技艺、斗经验、斗器具。为了有利于发泡,斗茶者使用了长柄茶筅和侈口茶碗。以不断击拂茶汤,使之发泡。闻名宋代的兔毫茶盏,就是为北苑斗茶而作的侈口茶碗。斗茶结束,泡沫、茶汤、茶末一同喝下,整个过程既紧张、又风趣;既斗茶,又交友,给人以物质、精神的享受,如同一场比赛活动,所以建安人称斗茶为茗战。
  2、分茶 分茶是在点茶过程运用注水。茶筅击拂的技巧,使茶汤表面呈现如字、如树、如云、如花、如鸟等画象。分茶多为文人墨客所喜爱,但也传入宫中。蔡京《延福宫曲宴记》说的是宋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已日,宋徽宗召集亲王近臣,于延福宫取建安北苑团茶,亲自动手表演注汤分茶的技艺,“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朗月”,博得满堂赞誉。
  3、喊山 北苑茶是皇家御茶,每年春季开采造茶时,地方官员都特别重视,并举行喊山造茶的活动,以示隆重。喊山时间选择在惊蛰天降雷雨之际,负责监制北苑贡茶的官员和建安县丞等登台喊山、祭礼茶神,祭毕,鸣金击鼓、鞭炮齐鸣、红烛高烧,台下茶农齐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声震山谷,场面极为雄伟壮观。欧阳修在《尝新茶呈圣俞》诗里,描绘了北苑开采茶时击鼓喊山的情景,“夜间击鼓满山谷,千人助叫声喊芽!”。
  4、吟诗作文 由于北苑茶的地位,又品质超雄,很多著名文人写下了关于北苑茶的诗文,如丁谓、蔡襄、欧阳修、梅尧臣、王安石、范仲淹、沈括、苏轼、陆游、宋熹,初步统计从宋至明关于北苑的诗词有75首,文章11篇。蔡襄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他著的《茶录》,以北苑茶事为背景,全面介绍了吕饮茶的方法,《茶录》书法为蔡襄小楷之最,为历代书法爱好者视为珍宝。
  5、祭拜荣神 北苑所属的凤凰山有座“张三公庙”,历代来香火不断,茶农常到庙里烧香礼拜,祈求茶叶丰收。张三公姓名叫张廷晖,五代时在凤凰山一带开辟了方圆三十里的茶园,后来他把茶园送给了闽国,成为御茶园,由此凤凰山茶兴地隆,人们为了纪念他,宋时就立祠塑像,视为茶神。历代茶农供奉不断,至今新茶开采、茶厂开张还有茶农前往祭拜。
  6、收传茶人故事 北苑茶在几百年的茶事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茶人故事,脍炙人口,为北苑茶文化增添了色彩。如蔡襄识茶宋时就很流传。说是建安能仁院的石缝间长有茶树,寺僧采制成八块茶饼,称为石宕白。寺僧把茶饼送四块给蔡襄,剩余四块秘密叫人送给京城官员禹玉。一日蔡襄拜访禹玉,禹玉叫弟子上茶,蔡襄一看茶就说:这茶很象能仁院石宕白茶。禹玉不信,问弟子,果然是。
  7、茶楼聚会 由于北苑茶的声誉,建安饮茶风尚大兴,又北苑的凤凰山有望京楼,乘风堂、风味亭、茶堂、凤凰山凤景迷人,前来北苑的游客络绎不绝,建安茶楼、茶馆也应时而兴。这一文化风俗建瓯百姓一直保留下来。
  二、北苑茶文化的属性
  根据活动的内容、形式、主体、层次等,北苑茶文化分为三个类型。
  1、文人茶文化 其主体是诗人,书法家、画家、音乐家、文官。他们由于斗茶、分茶,或茶楼、或住宅、或山野、或茶宴相聚在一起,评茶评水、切磋茶艺、吟诗作画,以茶会友、以茶作文,感受自然,陶冶心性。文人茶文化是北苑茶文化的主要部分,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常衮、丁谓、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蔡襄、黄庭坚、陆游、朱熹、李清照等。
  2、宫廷茶文化 其主体是上层社会的帝王将相,皇亲国戚。北苑茶文化是由蔡襄传入宫廷的。宫廷茶文化活动的形式主要有:(1)赐茶。如宋《清波杂志》记,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蔡襄在小龙凤团的基础上,制造出了密云龙,每岁头纲修贡,奉宗庙及供至食外,赉及臣下无几,戚里贵近,乞赐尤繁。”要赐到北苑茶是很难的事。(2)茶宴。主体是帝王、臣相和宫女。入宋以后,皇帝对北苑茶特别钟爱,经常进行饮茶活动,并了解茶事。蔡襄的茶录就是因为宋仁宗皇帝间及茶事而作的,宋徽宗皇帝则通过茶宴活动了解到北苑茶事而作《大观茶论》。
  3、大众茶文化 主要对象是茶农、商人、平民百姓。他们以茶拜神、以茶祭祖,以茶待客、以茶聚会、以茶作食。建瓯历代是闽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宋代还是瓷业、纸业、印刷业的中心,南来北往的客商不少,应时而建的茶楼成为客商洽谈,休闲的好去处,又促进茶楼大众茶文化的发展。
  三、北苑茶文化的历史作用
  北苑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对北苑茶的提高与发展、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作用,归结起来有6个方面:
  1、北苑茶的知名度大增。北苑茶文化的活动与传播的同时也是宣传了北苑茶。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宫廷和文人,古代没有广播、电视、报纸。宣传的媒体主要是文人和官员,决定作用是皇帝,皇帝喜欢的天下没人说不好。五代闽国以后皇帝称赞北苑茶,就决定了北苑茶的发展,决定了北苑茶的繁荣。
  2、北苑茶艺大提高。北苑茶事成为一门艺术,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不但有采茶艺术,还有制茶艺术、饮茶艺术,更有茶具和环境的选择。
  3、北苑茶文学、茶学的繁荣。繁荣的北苑茶文学、茶学成为我国宋代茶史最富有翔实的史料,标志着北苑茶已为独特的物质与文化现象,成为研究对象和文人的生活重要内容。
  4、品饮北苑茶成为一种时尚与追求。正如范仲淹的《斗茶歌》所云:因北苑茶“长安酒价减千万,京都药市无光辉。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风飞”。
  5、社会劲传文明之风。北苑茶文化的薰陶,使茶人不断修身养性,茶礼、茶道逐渐形成,对社会文明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6、为我国宋代及宋以后茶文化的繁荣进步起到积极引导作用。日本现今仍有生产末茶,其饮茶的方法与北苑基本相同,不能说不是受北苑茶文化的影响。


1楼2014-12-07 22:08回复


    2楼2014-12-07 22:09
    回复


      3楼2014-12-07 22:09
      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2-07 22:46
        回复
          来学习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2-08 11:44
          回复
            这地方在古代很出名呀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2-08 11:4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2-08 11: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