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在下的看法,诸位多多指点啊:
立言不易,程子曰“凡立言欲涵蓄意思,不使知德者厌,无德者惑。”,在下平日读书遇事心有所感,欲诉之于笔端时,不是觉得思维有断续,就是下笔后再读觉得意味有缺,有弊。再读到前贤相关之言,譬如尽己之谓忠,信近于义等等,方觉得意思完备,赅贯,不可易。
读亚氏的这句话,在下隐隐觉得这里的“爱师”和“爱真理”有个断裂。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师者造道先于我者,我欲见贤思齐焉。人开眼看物,有识之后慢慢悟得理义悦心处,自有不可遏之拜师爱师之念。由此,“爱吾师”和“爱真理”实是一途,共同通向开物成务,践仁履义。爱吾师,是慕道心之发显,这是一定“是”的,正如民间有言“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里说“无不是”,显然不是说父母所做之事都是“符合义理”的,而是说天下有“父母”这个道理是在先的,是“是”的。而天下有“师”,也是道理在先的,是“是”的。而由父母师这里见的道理之善,之相续(这里说快了,亦非短时间可以透辟出来,在下现在所体会的,仅仅是隐隐有个这个趋向而已),则可知爱道,自慕道爱师始,这是善端之萌发处。
吾师若非圣,见得差失,甚或他日有违背道理之事,作为学生如何处置,这里儒学所言甚多。断置非一日之功。当机而发,直而处之,是说个大处,临事如何,到底是平日涵养所发。事师至诚,不必心中居然先有“他日若吾师如何如何”之念(有此念,在下以为不仁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