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寒区海拔高、气压低、温差大、空气稀薄、日照和紫外线强烈、天气变化快、洪水和泥石流发生频繁、路况差,对车辆技术性能影响较大。 加强高原寒区车辆适应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原寒区对车辆性能的主要影响
(一)动力性受到影响。 高原寒区空气稀薄,发动机燃油混合气燃烧不完全,冷车状态润滑油黏度大,发动机运转阻力大,功率损耗大。 冷却液沸点比平原地区低,车辆易“开锅”,发动机高温,车辆不能正常行驶。 春、秋、冬季节车辆在平路和下坡路行驶时,发动机温度下降快,影响发动机功率提升。
(二)零配件寿命缩短。 高原寒区最低气温可达-30℃,车辆零配件受冷变脆,加之紫外线照射强烈,易断裂和老化。发动机负荷比平原地区增大,转速高,磨损大。 要借助启动液等辅助措施强制启动车辆,加速发动机磨损。 车辆焊结、连接件易松动和断裂,在平原地区试验可行的玻璃钢材质在高原寒区易断裂,采用独立悬架系统的车辆,横向稳定杆易变形和折弯等。
(三)操作稳定性变差。 高原寒区道路多为“搓板”路,车
辆在以 30 千米/小时以下速度行驶时,车体颠簸严重。 直线行驶稳定性差,易侧滑;弯行驶时,转向反弹力大,回正性差。 气压低,空气压缩机打气慢,采用气压制动的车辆,下坡行驶时气压明显不足,影响制动效能。 车辆涉水后,由于气温低,在300~500 米距离内制动基本失效,行驶不安全。
(四)战术机动性受限。 由于氧气不足,冰雪路面行驶轮胎打滑,上坡和弯道多,车辆比平原地区平均油耗增加15%~30%,续驶里程缩短 。 由于高原寒区气温低 ,水蒸汽冷凝结冰,易堵塞冻裂车辆上的管道、阀门、泵等。高原寒区经济落后,车辆出现故障后,依托社会进行维修保障困难。
(五)影响操作因素多。
在高原寒区拆装轮胎、维修车辆时,人员易出现身体疲劳和高原反应。 由于紫外线照射,冰雪反射,早、晚太阳直射,易导致驾驶员雪盲和视野盲区,影响驾驶操作。 暖风打开后,驾驶员易打磕睡,反应迟钝,但膝盖、手和脚却发冷。
二、提高高原寒区车辆适应性的对策
(一)注重技术研发,提高适应能力。 一是提高车辆功率。通过调整燃油混合气体雾化效果和最佳燃烧比,优化喷油和燃烧过程,保证燃油混合气体得到充分燃烧。 对增压和中冷系统进行改进,引用可变喷嘴增压器技术,甚至二级涡轮增压,来尽可能提高废气再循环率和进气压力。 二是增强越野能力。 增强车辆底盘系统强度和韧度,以保证车辆在剧烈颠簸时不致于造成变形和严重损伤。 改进空气压缩系统进储气能力,对制动蹄片进行防滑处理,确保车辆制动效能。
三是强化散热效果。 研究开发高沸点冷却液,对散热器散热面和冷却液循环量进行加强,
一、高原寒区对车辆性能的主要影响
(一)动力性受到影响。 高原寒区空气稀薄,发动机燃油混合气燃烧不完全,冷车状态润滑油黏度大,发动机运转阻力大,功率损耗大。 冷却液沸点比平原地区低,车辆易“开锅”,发动机高温,车辆不能正常行驶。 春、秋、冬季节车辆在平路和下坡路行驶时,发动机温度下降快,影响发动机功率提升。
(二)零配件寿命缩短。 高原寒区最低气温可达-30℃,车辆零配件受冷变脆,加之紫外线照射强烈,易断裂和老化。发动机负荷比平原地区增大,转速高,磨损大。 要借助启动液等辅助措施强制启动车辆,加速发动机磨损。 车辆焊结、连接件易松动和断裂,在平原地区试验可行的玻璃钢材质在高原寒区易断裂,采用独立悬架系统的车辆,横向稳定杆易变形和折弯等。
(三)操作稳定性变差。 高原寒区道路多为“搓板”路,车
辆在以 30 千米/小时以下速度行驶时,车体颠簸严重。 直线行驶稳定性差,易侧滑;弯行驶时,转向反弹力大,回正性差。 气压低,空气压缩机打气慢,采用气压制动的车辆,下坡行驶时气压明显不足,影响制动效能。 车辆涉水后,由于气温低,在300~500 米距离内制动基本失效,行驶不安全。
(四)战术机动性受限。 由于氧气不足,冰雪路面行驶轮胎打滑,上坡和弯道多,车辆比平原地区平均油耗增加15%~30%,续驶里程缩短 。 由于高原寒区气温低 ,水蒸汽冷凝结冰,易堵塞冻裂车辆上的管道、阀门、泵等。高原寒区经济落后,车辆出现故障后,依托社会进行维修保障困难。
(五)影响操作因素多。
在高原寒区拆装轮胎、维修车辆时,人员易出现身体疲劳和高原反应。 由于紫外线照射,冰雪反射,早、晚太阳直射,易导致驾驶员雪盲和视野盲区,影响驾驶操作。 暖风打开后,驾驶员易打磕睡,反应迟钝,但膝盖、手和脚却发冷。
二、提高高原寒区车辆适应性的对策
(一)注重技术研发,提高适应能力。 一是提高车辆功率。通过调整燃油混合气体雾化效果和最佳燃烧比,优化喷油和燃烧过程,保证燃油混合气体得到充分燃烧。 对增压和中冷系统进行改进,引用可变喷嘴增压器技术,甚至二级涡轮增压,来尽可能提高废气再循环率和进气压力。 二是增强越野能力。 增强车辆底盘系统强度和韧度,以保证车辆在剧烈颠簸时不致于造成变形和严重损伤。 改进空气压缩系统进储气能力,对制动蹄片进行防滑处理,确保车辆制动效能。
三是强化散热效果。 研究开发高沸点冷却液,对散热器散热面和冷却液循环量进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