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堂:
乱哄哄,这已是较好的一层课堂境界了。因为播音学子首先来到了课
堂(迫于点名),其次竟然清醒着(想来这节课多半不是早上的课)
。喝着饮料、吃着零食、聊着微信、玩着天天系列的手机游戏,或是
和周围几个人侃八卦,偶尔还能凑几局挖坑或是三代二。老师们已深
知播音生的“秉性”,故一般熟视无睹,偶有几个“好事”的老师叫
正在聊天或是睡觉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一般会遇到两种情况:四邻
同学低声“接济”或以沉默作为最终的答案。有时候遇到自己学院的
老师或是要求严苛的老师,毕竟是不敢说话了,可课也不肯听,一觉
便睡过去了。也有同学觉得睡觉也不舒服,便忍耐一节课点了名,便
离开教室云游去了。但也有例外,自然也有几位同学在一些课堂上还
是积极思辨的。另外,这两年我倒是遇到了两门课,课堂纪律好得离
奇:一是系主任周东华教授的《现代汉语》,一是刘笑梅老师的英语
读写课程——这两位老师倒也有共性,便是课堂上一有人说话便不再
讲课了;另外这两位老师也时常点名,并且能够记住同学的名字,因
此比之18人到5的专业小课和54人到7的计算机课程,到课率也颇为可
观。当然,千万别指望点名系统,那是靠不住的。播音班的孩子是学
语言玩声音的,一个人代6个人答到在大课堂里一般是不会被发觉的
,偶尔被老师察觉到,或是几个人同时帮一个人答到漏了陷,回头去
院里请一张假条便也就那回事了——虽然规则上假条是很难开出来的
,但对播音班的学生来说,不过是借口问题,只要胆够大、借口够客
观,学期中间去海边度7天假的事也是有过的。应付到课最奇葩的一
次,是上几周的一节马原课上,老师8点一打铃就点名——于是很多
同学被室友的微信或电话从床上叫起来,第一节课下课前赶到,趁老
师课间不在教室将签名簿改了个透——我不由联想到《西游记》里面
孙悟空改《生死簿》的那段故事;那马原老师后来也察觉了,可是有
什么办法,再说,孩子们最后还是来了,于是便也只能无奈一笑了。
乱哄哄,这已是较好的一层课堂境界了。因为播音学子首先来到了课
堂(迫于点名),其次竟然清醒着(想来这节课多半不是早上的课)
。喝着饮料、吃着零食、聊着微信、玩着天天系列的手机游戏,或是
和周围几个人侃八卦,偶尔还能凑几局挖坑或是三代二。老师们已深
知播音生的“秉性”,故一般熟视无睹,偶有几个“好事”的老师叫
正在聊天或是睡觉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一般会遇到两种情况:四邻
同学低声“接济”或以沉默作为最终的答案。有时候遇到自己学院的
老师或是要求严苛的老师,毕竟是不敢说话了,可课也不肯听,一觉
便睡过去了。也有同学觉得睡觉也不舒服,便忍耐一节课点了名,便
离开教室云游去了。但也有例外,自然也有几位同学在一些课堂上还
是积极思辨的。另外,这两年我倒是遇到了两门课,课堂纪律好得离
奇:一是系主任周东华教授的《现代汉语》,一是刘笑梅老师的英语
读写课程——这两位老师倒也有共性,便是课堂上一有人说话便不再
讲课了;另外这两位老师也时常点名,并且能够记住同学的名字,因
此比之18人到5的专业小课和54人到7的计算机课程,到课率也颇为可
观。当然,千万别指望点名系统,那是靠不住的。播音班的孩子是学
语言玩声音的,一个人代6个人答到在大课堂里一般是不会被发觉的
,偶尔被老师察觉到,或是几个人同时帮一个人答到漏了陷,回头去
院里请一张假条便也就那回事了——虽然规则上假条是很难开出来的
,但对播音班的学生来说,不过是借口问题,只要胆够大、借口够客
观,学期中间去海边度7天假的事也是有过的。应付到课最奇葩的一
次,是上几周的一节马原课上,老师8点一打铃就点名——于是很多
同学被室友的微信或电话从床上叫起来,第一节课下课前赶到,趁老
师课间不在教室将签名簿改了个透——我不由联想到《西游记》里面
孙悟空改《生死簿》的那段故事;那马原老师后来也察觉了,可是有
什么办法,再说,孩子们最后还是来了,于是便也只能无奈一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