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县繁城镇简介
河南省临颍县繁城回族镇位于临颍县城西北约二十公里,地处临颍、许昌、襄城三县交界处,总面积45平方公里,镇区面积5.5平方公里,全镇辖32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总人口5.8万人,其中镇区常住人口1.7万人,该镇东距107国道3.5公里,京深高速公路6公里,京广铁路穿境而过,许(昌)泌(阳)公路纵贯南北。198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日族镇建制,是内陆特区漯河市唯一的民族镇。
繁城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镇,春秋时称“狼渊”,汉为繁阳亭。东汉建安25年(公元220年),魏王曹丕在这里受惮代汉。镇区内现在存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和《受禅表》碑(俗称“三绝碑”)和受禅台就是记载和亲历汉魏交替过程的最好历史见证。
繁城不仅是中原地区素享盛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同时也是豫中地区的名闻遐迩的人流物流中心,商贸业繁华历之可以追溯到明嘉靖以前。传统的清真肉食品加工和饮食远近闻名,悠久的“三国”历史和茶文化更为这座古城增添了许多色彩。
全镇现有300万元以上的清真肉食品加工企业6家,大型清真饮食饭店6家,已建成投资总额超过300万元的大型养殖龙头企业8家、各类养殖专业村13个,发展集体、民营企业2845家(其中年销售额在百万元以上的企业14家)。主要产品有清真肉食软包装十大系列162个品种、木工机械五大系列40个品种。面粉挂面两大系列19个品种,其传统产业牛羊加工业在不断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科技含量的同时,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开发了屠宰、分割、冷贮、骨粉、骨粒、皮件等系列化生产,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格局。镇区目前已建成了清真餐饮—条街、商贸一街,各类专业市场6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超市、量贩15个。已建成完备的环镇公路网络,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镇区内铺设自来水管道3万米,镇区居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镇区内建有3.5千伏安变电站一座.建成无线通讯塔4座,加密电视入户率达到60%以上。镇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豪华漂亮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洋楼栉次鳞比。镇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完备,各项服务功能齐全,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经济指标均已跃入市、县前列。2003年实现农副产品转化率达48%,粮食总产量达33524吨,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3亿元,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80元。
今年,镇党委,政府又提出了全面开发“三国”旅游文化和实施“三强”战略的奋斗目标,力争在3-5年内将繁城建成文化旅游名镇.商贸饮食重镇、畜牧养殖强镇.为繁城的繁荣发展注入强劲后力。
几年来、繁城回族镇先后荣获河南省百强“重点镇”、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财源建设联系镇、省市特别改革试点镇、科技示范镇、民营经济买验区、漯河市文明镇等荣誉,2000年被列为河南省小城镇建设百强重点镇,2001年被漯河市列为十个小城镇建设重点发展镇。
河南省临颍县繁城回族镇位于临颍县城西北约二十公里,地处临颍、许昌、襄城三县交界处,总面积45平方公里,镇区面积5.5平方公里,全镇辖32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总人口5.8万人,其中镇区常住人口1.7万人,该镇东距107国道3.5公里,京深高速公路6公里,京广铁路穿境而过,许(昌)泌(阳)公路纵贯南北。198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日族镇建制,是内陆特区漯河市唯一的民族镇。
繁城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镇,春秋时称“狼渊”,汉为繁阳亭。东汉建安25年(公元220年),魏王曹丕在这里受惮代汉。镇区内现在存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和《受禅表》碑(俗称“三绝碑”)和受禅台就是记载和亲历汉魏交替过程的最好历史见证。
繁城不仅是中原地区素享盛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同时也是豫中地区的名闻遐迩的人流物流中心,商贸业繁华历之可以追溯到明嘉靖以前。传统的清真肉食品加工和饮食远近闻名,悠久的“三国”历史和茶文化更为这座古城增添了许多色彩。
全镇现有300万元以上的清真肉食品加工企业6家,大型清真饮食饭店6家,已建成投资总额超过300万元的大型养殖龙头企业8家、各类养殖专业村13个,发展集体、民营企业2845家(其中年销售额在百万元以上的企业14家)。主要产品有清真肉食软包装十大系列162个品种、木工机械五大系列40个品种。面粉挂面两大系列19个品种,其传统产业牛羊加工业在不断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科技含量的同时,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开发了屠宰、分割、冷贮、骨粉、骨粒、皮件等系列化生产,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格局。镇区目前已建成了清真餐饮—条街、商贸一街,各类专业市场6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超市、量贩15个。已建成完备的环镇公路网络,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镇区内铺设自来水管道3万米,镇区居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镇区内建有3.5千伏安变电站一座.建成无线通讯塔4座,加密电视入户率达到60%以上。镇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豪华漂亮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洋楼栉次鳞比。镇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完备,各项服务功能齐全,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经济指标均已跃入市、县前列。2003年实现农副产品转化率达48%,粮食总产量达33524吨,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3亿元,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80元。
今年,镇党委,政府又提出了全面开发“三国”旅游文化和实施“三强”战略的奋斗目标,力争在3-5年内将繁城建成文化旅游名镇.商贸饮食重镇、畜牧养殖强镇.为繁城的繁荣发展注入强劲后力。
几年来、繁城回族镇先后荣获河南省百强“重点镇”、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财源建设联系镇、省市特别改革试点镇、科技示范镇、民营经济买验区、漯河市文明镇等荣誉,2000年被列为河南省小城镇建设百强重点镇,2001年被漯河市列为十个小城镇建设重点发展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