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凌曦杉语吧 关注:12贴子:718
  • 7回复贴,共1

【原创稿】《战争与人性的对抗》金小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战争片大多数是以反应战争的摧毁力量来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被炸毁的房屋、逝去的生命、沦丧的人性……《狂怒》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12-16 01:21回复
    在这样残缺不全的世界里挣扎生存的人也是残缺不全的。战争迫使他们放弃了太多的东西,他们早已习以为常。每当他们珍视的东西,比如说他们的战友,被战争夺走时,他们知道如何抵御迷茫和恐惧,保持冷静的判断力。有些人会像主人公唐那样以躲在坦克背后默默哭泣的方式缓解痛苦,有些人则像炮手博伊德把希望寄托于神明,也有些人选择自我放逐,投入在杀戮和暴力的快感中,就像影片中的黑驴……战争迫使他们放弃感性,只剩下求生欲。所以他们可以迅速走出悲伤,不流一滴眼泪;可以肆无忌惮地折磨战俘,可以冷酷无情地进行杀戮。这些幸存下来的人,都已经不愿也不屑于讴歌人性的美好,因为他们早已放弃人性的美好。也正是因为这种放弃,他们才得以生存。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4-12-16 01:24
    回复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诺曼出现了,一个刚刚参军,本来应该是个打字员的善良的、懦弱的男孩。他和其他人都不一样,没有经过炮火的洗礼,所以身上还保留着人性。然而这样一个尚且健全的人,显然是不属于战场的。如果他要生存下来,势必要和其他人一样在战争的摧毁力之下变得残缺。而影片的前半部分就展现了诺曼逐渐成长又堕落的历程。,老兵唐显然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精神导师的角色。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4-12-16 01:25
      回复
        最开始诺曼是不愿意向战争的摧毁力量屈服的。那个时候他还会感受到悲伤和恐惧,会对着沾血的照片流泪,看到卡车后面血肉模糊的尸体吓得瑟瑟发抖——虽然不太勇敢,但却是一个正常人的行为。出于一念之仁,他没有射杀树林里的小男孩,却因此害死了自己的战友——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排长全身着火从坦克上滚下来,是他第一次体会到,在战争中,固执地坚守人性和原则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的。对死亡的恐惧、对战友的愧疚,还有唐的责骂共同将诺曼推向放弃人性的堕落之路。唐告诉他“你是来杀他的,他是来杀你的”,一语戳破了诺曼一直不愿意面对的事实——总有一天他要开始杀戮,要变得冷酷无情,任何抗争都没有意义。面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德国战俘,诺曼绝望无助地做出最后的挣扎,拼尽全力保护那已然脆弱不堪的人性。他坐倒在地上,轻声呢喃“求求你不要逼我这样做”,站在周围的美国大兵却对这崩溃边缘的祈求发出不屑的嘲笑——人们总是会嘲笑那些无谓的努力的。这些士兵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却毫无同情,也许正是因为诺曼所做的都是无用的。枪声一响,诺曼的意志力就此完全瓦解,而这是那些士兵早就知道的不可避免的结果。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4-12-16 01:27
        回复
          诺曼不得不学着做一个合格的士兵,开始举起机枪扫射纳粹士兵,还“挺享受这个过程”。占领小镇后,部队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就在这个时候,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在两个德国女人的家里,唐居然十分反常地展示出了他的温柔。他让诺曼把枪放下,让两个女人去煎鸡蛋、做午餐,烧热水,温柔滴微笑,与他们轻声交谈,还撮合诺曼和艾玛,就好像他们两个士兵和这两个女人不过是久别重逢的一家人。在德国民居里的这一段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因为前半段所塑造的唐的暴躁冷血的形象就此瓦解。在此之前唐一直要求诺曼“做个男人”,要时刻保持警觉绝不能手下留情,可是在这里唐却更像诺曼,一反常态苦心营造起轻松温馨的氛围。他们如同一家人一样吃着午饭,唐坐在桌首俨然一家之主,艾玛的表姐坐在他身边仿佛他的妻子,诺曼和艾玛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就像新婚的小夫妻。唐突然间的感性让我惊诧却又恍然大悟——我以为他的人性早已被战争剥夺,可是却在这里又重新燃起,而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种的人正是诺曼。诺曼展现出的人性光辉是唐渴望拥有却被剥夺的,也许上帝把他送到这里来,并不是为了缔造另一个人性泯灭的悲剧,而是因为这样充满希望的人能够救赎这些因为暴力和杀戮而变的残缺不全的人,就好像把一颗种子播撒在荒芜的沙漠上一样。也许唐已经被救赎了,所以他才会想家,也许他想念他的妻子,也许他有一个和诺曼一样的孩子……他如此渴望又如此珍惜这回家的体验,即使这不过是短暂一瞬,不过是虚假的,是自己一手设计的,以至于当战友无心破坏这一气氛时,他大发雷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4-12-16 01:28
          回复
            片尾出博伊德把自己和战友们比作上帝派出的使者,其实这个称呼放在诺曼身上刚好合适——上帝派出的,让人们重拾人性的使者。他救赎了唐、博伊德、黑驴和胖子,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在唐在临死前要求诺曼逃出去——他太美好,不应该死在战场上。可是战争又摧毁了他们,摧毁了这些被救赎的人。我们看到四位英勇的士兵怀着人性光辉死在坦克里,人性之光才刚刚燃起,就又熄灭。
            片尾诺曼得救了,却不再是以前的诺曼,麻木冷峻的眼神一如片头时的唐。战友们临死前叫他“机器”——喝酒杀人玩女人的机器,此刻似乎一语成谶。诺曼改变了战争,战争也改变了诺曼。我们不知道这棵希望之花是不是还顽强地活着,还是彻底枯萎了;就算它还活着,还能不能挺过以后许多年风吹雨打。战争与人性的对抗,依然悬而未解。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4-12-16 01:30
            回复
              也许是处于人道关怀,导演并没有将结局设计成人性完全湮灭。所以我们看到当最终又一次只剩下诺曼,带着最后一点希望藏在坦克下,面对俯下身查看的德国士兵绝望第举起双手时,那个德国士兵的脸是那样年轻,眼神犹疑不定,惊慌失措,就像当时诺曼面对树林里那个德国男孩一样。两人对视片刻,他匆匆转身离去,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另一颗种子,是纳粹军营里的诺曼,善良、懦弱、稚气未脱,怀着原则和信仰。诺曼变了,希望却从未消失。
              不能否认这个结局的确降低了影片的真实性,却符合了人们的期待。因为在那样一个残酷的世界,没有人希望看到人性荡然无存——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总是向往不切实际的美好。如果说这种想法是幼稚的幻想,那我宁愿一直这样幼稚地幻想下去。生活已然足够艰辛,若再放弃希望,实在是太过痛苦。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4-12-16 01:31
              回复
                第六期·大工思想汇
                转自凌曦杉语微信平台:lingxishanyu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4-12-16 01: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