砗磲吧 关注:880,643贴子:406,400
  • 0回复贴,共1

【涨姿势】谭门砗磲开发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砗磲的开发真正变成一种产业还仅仅是近十多年的事情,在此前漫长的时间中,砗磲的利用都呈现出分散性的特征。那么,对于中国砗磲产业的“大本营”——谭门来说,砗磲的开发历史是怎么样的呢?

有专家分析称,谭门砗磲的开发可以初步划分为三个阶段:1990年以前,1990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1990年以前,谭门渔民出海作业,捕捞到大批贝壳类海产品,这些海产品除了食用肉体和少数贝壳留作观赏之用外,其余贝壳都被充当了建筑材料,利用价值非常低。
从1990年开始,台湾企业家詹德雄发现了潭门丰富的贝壳资源,于是在潭门投资20万美元,创办了海南第一家贝壳工艺品加工厂,产品畅销省内外。随后,又有几位台湾企业家建起了贝壳工艺品加工厂。当地农民也合伙开起了同类的贝壳工艺品加工厂。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潭门的贝壳加工销售已经有了雏形,一开始只是一些小型的简单家庭作坊,到了1998年,这样的工厂在潭门就达到了58家,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当地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时机开始规划工业开发区。

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海南贝壳产业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光一个潭门镇就有近2000名店铺从业人员;五十余家加工厂有千余人从事贝壳加工行业。初步估算分布在海口、三亚下面各个市县的店铺以及出海捕捞的人员,整个海南约有好几万人从事贝壳产业。谭门镇已经成为国内甚至亚洲最大的贝类集散地,年产值达到20个亿左右。

虽然砗磲市场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在工艺上,贝雕人才的缺乏是目前海南砗磲开发的短板。迫切需要一批技艺高超的雕刻大师来进行精加工,以精品取胜,引领市场。
来自【臻海世家】


1楼2014-12-16 12:0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