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思看天涯广东深圳
几十年的教育改革,最成功之一莫过于我们用《未成年人保护法》夺走了教师的“处罚权”,以更好的“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但我们的教改却是严重缺乏对家庭教育足够的强调与重视,以解决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与偏激的性格!我们总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可是我们却又总是绕开不了现实:任何一个孩子在过着自己的童年时必须要完成一定的知识积累、拥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教育孩子,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孩子行为习惯不良,家庭有不推卸的责任。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独生女,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吃力,我们的媒体、我们的家长现在疼爱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多的孩子往自私、冷漠、缺乏爱心与同情心、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的方向发展,正如一些教育家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爱孩子更需要一种艺术,那就是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向孩子传输一种正向的情感,是引领孩子成为未来社会一名合格的公民,而不是一种自私的爱、变质的爱。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家长更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明确时代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要义。当孩子在走进学校教育前,家长是否有重视并完成对孩子行为习惯及基本道德礼貌的培养,让其有一定的“合群意识”,让其在学校里能接受基本的教育?当我们的孩子在走进学校后,我们的家长是否有对孩子遇到的挫折进行正面的教育?是否有对自己的孩子学业进行过称职的监督,哪怕是听孩子背背书?是否有陪过自己的孩子看过几本好书呢?是否有教育过孩子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否有在与孩子外出旅游时教育他们不要乱攀爬、乱扔垃圾呢?是否该想一下谁更应该为孩子在学校里懒惰成性、捣乱课堂教学、不写作业甚至到犯错“埋单”?.......古人有云“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管是哪一个方面都是有责任的!如果我们这第一任教师没有做好“教师”的基本工作,那第二任教师又如何教呢?如果第一任“教师”都不配合第二任教师的工作,又如何塑造这个孩子呢?一百个家庭的孩子也许就会有一百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当我们这一百个孩子聚在一起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会受到另外九十九个孩子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甚至会学他们!孩子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呢?快乐?的确,好的东西能让他们快乐,他们会去做;不良的东西能让他们快乐,在没有辨别能力的基础上,他们也会去做!这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当他们的“快乐”得不到满足或是受人批评、阻止时,谁更有可能成为他们的“仇人”?如果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只有爱心与耐心,而缺乏能够管理的力度和强度,一切行为规范不过是张白纸!可是在这个“尊学生”、家庭素质教育缺失的时代,学校、教师管理的力度和强度能加强吗?即使今天有一少年将教师捅了十刀,竟然还有人喊叫着教师的错——“十刀捅不死算你走运”,这究竟是怎么的“爱”?什么性质的“爱”?!是你做教师,你能把每一个学生都教得好吗?学生犯错是否真的已无了底线? 我在质疑我们的专家们有没有到基层教育去蹲过不同层次的点,就在那里高喊教改,高喊开放,拿着别人的文章做修改,把自己标新立异起来了就成了新的教育理论,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到改得问题出来的时候又来一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把一切教育问题又推到老师身上,让我们的教师成为受攻击的对象!继而又是反过头来抨击中国的传统教育,看来我们的教师也只能弱弱的说一句:“祖国,对不起,我给你托后腿了!按说专家才是教师!应该去上课!”面对这段时间里的“闹教”问题,我们都很上心,可是,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改革乃至对教材的修改不能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呢? 道德滑坡伸向社会的每一个领域,“正能量”如何去正?还是一句话:与其在人逝后(“殉职”)给他歌功颂德,不如让活着的人活得更有尊严,这样还害怕他逝后无可歌颂的功德吗?
几十年的教育改革,最成功之一莫过于我们用《未成年人保护法》夺走了教师的“处罚权”,以更好的“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但我们的教改却是严重缺乏对家庭教育足够的强调与重视,以解决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与偏激的性格!我们总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可是我们却又总是绕开不了现实:任何一个孩子在过着自己的童年时必须要完成一定的知识积累、拥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教育孩子,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孩子行为习惯不良,家庭有不推卸的责任。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独生女,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吃力,我们的媒体、我们的家长现在疼爱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多的孩子往自私、冷漠、缺乏爱心与同情心、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的方向发展,正如一些教育家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爱孩子更需要一种艺术,那就是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向孩子传输一种正向的情感,是引领孩子成为未来社会一名合格的公民,而不是一种自私的爱、变质的爱。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家长更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明确时代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要义。当孩子在走进学校教育前,家长是否有重视并完成对孩子行为习惯及基本道德礼貌的培养,让其有一定的“合群意识”,让其在学校里能接受基本的教育?当我们的孩子在走进学校后,我们的家长是否有对孩子遇到的挫折进行正面的教育?是否有对自己的孩子学业进行过称职的监督,哪怕是听孩子背背书?是否有陪过自己的孩子看过几本好书呢?是否有教育过孩子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否有在与孩子外出旅游时教育他们不要乱攀爬、乱扔垃圾呢?是否该想一下谁更应该为孩子在学校里懒惰成性、捣乱课堂教学、不写作业甚至到犯错“埋单”?.......古人有云“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管是哪一个方面都是有责任的!如果我们这第一任教师没有做好“教师”的基本工作,那第二任教师又如何教呢?如果第一任“教师”都不配合第二任教师的工作,又如何塑造这个孩子呢?一百个家庭的孩子也许就会有一百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当我们这一百个孩子聚在一起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会受到另外九十九个孩子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甚至会学他们!孩子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呢?快乐?的确,好的东西能让他们快乐,他们会去做;不良的东西能让他们快乐,在没有辨别能力的基础上,他们也会去做!这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当他们的“快乐”得不到满足或是受人批评、阻止时,谁更有可能成为他们的“仇人”?如果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只有爱心与耐心,而缺乏能够管理的力度和强度,一切行为规范不过是张白纸!可是在这个“尊学生”、家庭素质教育缺失的时代,学校、教师管理的力度和强度能加强吗?即使今天有一少年将教师捅了十刀,竟然还有人喊叫着教师的错——“十刀捅不死算你走运”,这究竟是怎么的“爱”?什么性质的“爱”?!是你做教师,你能把每一个学生都教得好吗?学生犯错是否真的已无了底线? 我在质疑我们的专家们有没有到基层教育去蹲过不同层次的点,就在那里高喊教改,高喊开放,拿着别人的文章做修改,把自己标新立异起来了就成了新的教育理论,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到改得问题出来的时候又来一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把一切教育问题又推到老师身上,让我们的教师成为受攻击的对象!继而又是反过头来抨击中国的传统教育,看来我们的教师也只能弱弱的说一句:“祖国,对不起,我给你托后腿了!按说专家才是教师!应该去上课!”面对这段时间里的“闹教”问题,我们都很上心,可是,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改革乃至对教材的修改不能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呢? 道德滑坡伸向社会的每一个领域,“正能量”如何去正?还是一句话:与其在人逝后(“殉职”)给他歌功颂德,不如让活着的人活得更有尊严,这样还害怕他逝后无可歌颂的功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