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善良之人吧 关注:1贴子:20
  • 11回复贴,共1
佛说; 人为善,与己为善,与人有路,与己有退,他人有过不究,于人有恩莫念,爱人先爱己,责人先问心, 心善存孝心则美,心纯则真,人之靓丽,并非容颜,而是内心,人之真诚,而是纯洁,并非话语,心存善念,非富也贵,非靓也美,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佛曰烦恼;存在于世,都会有 烦恼,不捡自然无,不念人过,不计人怨,不想人非,不忘人恩!面对烦恼,微笑!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4-12-18 15:52回复
    唵嘛呢呗咪吽 唵嘛呢呗咪吽 唵嘛呢呗咪吽 唵嘛呢呗咪吽 唵嘛呢呗咪吽 唵嘛呢呗咪吽
    唵嘛呢呗咪吽 唵嘛呢呗咪吽 唵嘛呢呗咪吽 唵嘛呢呗咪吽 唵嘛呢呗咪吽 唵嘛呢呗咪吽
    唵嘛呢呗咪吽 唵嘛呢呗咪吽 唵嘛呢呗咪吽 唵嘛呢呗咪吽 唵嘛呢呗咪吽 唵嘛呢呗咪吽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4-12-21 16:53
    回复
      人一生就要心安,心里没有后悔的事、没有亏心的事、没有想不开的事,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役,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不要患得患失,心浮气躁,就会疲惫不堪、了无生气,唯有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活得纯粹、活得自然,才能求得一个心安。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4-12-22 22:29
      回复
        与人之间,一个善意眼神,阳光的微笑,一个忍让的动作,伤人的话不说,伤情的理不争,多一些时间宁静,多一些忍让退步,谦卑不失风度的姿态,和善的心理,阳光的心态,换位的理解,尽可能于他人吉祥,自身得以安详!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4-12-23 00:27
        回复
          长沙师范大学声乐系大三毕业班贺科艺同学即将毕业,阳光大男孩,受高等学府良好之教育,品德高尚。将要走入社会你的从艺之路定会坦荡荡!善意提醒!劝劝你的父母亲!夫贤妻必淑,妻贤夫必善,做有担当善良的人,孽障早已消除,人性本真回归!你之父母行为,已经给帮他们的朋友造成伤害!尽快和朋友曾女士联系,电话号码: 13574088825 尽快还点钱,他们也应该不愿看到朋友患病在身无钱医治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2-30 00:07
          回复
            佛在心中、佛在口中、佛在我们的行为中’,也就是佛在我们的起心动念、举手投足、一言一行的生活中。许多人学禅,目的为了要明心见性、开悟成佛。而佛在那里呢?佛在每一个人的自性中,佛在每一个人的自心中,所谓:‘佛在心中坐,不要蹉跎过’,既然知道佛存在于我们的心中,便不能浪费时间、生命、光阴,不要糊里胡涂、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那样太可惜了,因此,每一个今天,我们都要好好用功。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5-01-02 11:15
            回复
              佛在心中、佛在口中、佛在我们的行为中’,也就是佛在我们的起心动念、举手投足、一言一行的生活中。许多人学禅,目的为了要明心见性、开悟成佛。而佛在那里呢?佛在每一个人的自性中,佛在每一个人的自心中,所谓:‘佛在心中坐,不要蹉跎过’,既然知道佛存在于我们的心中,便不能浪费时间、生命、光阴,不要糊里胡涂、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那样太可惜了,因此,每一个今天,我们都要好好用功。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5-01-02 11:16
              回复
                阿罗汉已达到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也没有无过去,没有无将来……..但也不是没有过去,无现在,无未来……他们无我地把自己融入所有的空间,融入所有的时间,他能达到自己的境界,所以才叫做“智者”。我是山,我是水,我是云,我是鸟,以上是我所说明的“智慧之法”,能真确看清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皆苦,既是明白生命的真理。能降伏贪欲,断除贪欲,超越贪欲,才能真正地称得上为“智慧”。能超越时空,融入时空,无我地融合于万象才称得上“般若智慧”。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5-01-02 11:19
                回复
                  业障消除的几种表现
                  修行两件事情不能等,一是清净业障,二是广结善缘。造下的恶业,身语意的恶业,会形成一种无形的障碍,这就是业障。而如何消业障,放生,义工,诵经,甚至生病也可以当做消业障。很多人觉得做的越多,就表示自己业障越轻,怎样才算业障减轻!
                  很多人似乎比较喜欢形式,比如诵经要讲数目,佛号也讲数目,放生要讲金钱,布施也讲金钱。诵地藏经三千部,那是很了不起的,每部地藏一般要诵1个半小时。而有些人把工资除了维持日常外,剩下的就是拿来放生了。每年放生好几万,救命无数条。那么业障消除了吗?业障消除的标准是什么呢?
                  很多人诵经,因为求婚姻,求孩子,求爱情,求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而且也真的达到了。八苦中求不得是一种业障,但是求得了,不代表业障消除了。诵经很多部,参加法会无数场,参加灌顶无数次,放生无数人民币,业障应该消除了吧。先讲个故事,当年梁武帝问达摩:“我一生建寺无数,斋僧无数,该有功德吧。”达摩说:“实无功德。”为什么实无功德呢?功德不能向外求,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向外求的,是福德。所以说梁武帝没有功德。
                  菩萨不会和凡夫算账,也没有说过说你念多少部我消你业障。当然,能诵三千部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起码要有很强的定力。业障和你读诵经典多少没有关系,礼拜的数目没有关系。跟你的心有关系。
                  如果你业障消除了,你本有的出离心就会升起。那么你的贪心,执着就会慢慢减少,起码的,你看淡世间的物质执着,情感执着。如果你学佛了,抓着佛法紧紧不放,世间的物质情感名利也放不下。说明你的业障并没有消除,因为学佛修行要的不是抓,而是舍。有的人学佛,不过是为了现世过的更好,根本不想出离,那么你不是修行佛法,不过是在修行世间法。
                  如果你业障消除了,你本有的智慧就会升起。智慧是每个人本有的,不用向外而求的,书本不会给你智慧,经书乃白纸黑字,如何度人出离生死,只啃经书,不肯从心底下功夫,那不过是一介书生罢了。修行是用在刀锋上,是在烦恼,是非升起的那一刹那,看看你能不能觉知,降伏。有些人虽然懂了三藏十二部经典,懂了各种名词,但是当下的烦恼却降伏不了时,只能说明我们都是研究佛学,不是学佛了。研究佛学不能减少你的业障。时刻观察自己的念头,让智慧升起,这就是学佛的根本。而不是天天啃书中不肯出来。
                  如果你业障消除了,你本有的慈悲心就会生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1-03 15:26
                  回复
                    业障病又分为外病、内病两种。
                    外病是由于福报不够,所以修行时会发生障碍。譬如平时不肯放人家一马的人,便会到处碰到荆棘;平时多给人方便的人,修行时会吉祥如意。如在过去世不结人缘,而且处处与人作梗,修行时就会有业障病。
                    另外一种是内在的业障病,就是由于恶业太重,所以不修行身体没有事,一修行就头疼、背痛、闹肚子,或是火气上升,或是气息不调。
                    有业障病的人,要常行布施,读诵大乘经典,礼拜诸佛,忏悔先世罪业。修慈悲观,发菩提心,愿度一切众生,尽心尽力,自利利他,多造福业,广结善缘,增长智慧,开发心地,然后业障就会消除,而可以顺利修行禅定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1-04 13:55
                    回复
                      恶的果报:都害怕苦?不喜欢苦,就不应该作恶,如做了恶的行为,无论到任何地方,苦一定会跟上的。所谓“如影随形”就是这个道理。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宇宙之中所有的事物现象都是有因有果的。所谓“事事纷纷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谁造了恶业,谁便将承受这个恶业带来的苦果,任何人也逃脱不了啊!没被烦恼捆绑的人,一定是安详快乐的人,常听闻真理的人,很容易看透烦恼和痛苦。追逐世间一切价值和追逐世间节奏起舞的人,必有苦恼。


                      18楼2015-01-06 05:11
                      回复
                        佛陀说:天堂和地狱不在外,而天堂和地狱就在我们这个六尺之躯中。人会依过去的生活经验对任何事物的好,坏,做出评断,对每天所遭遇的任何事物,他都会用心里的好坏来标准去对照。凡是对他有利的事物就心生欢喜,凡是对他不如意的就心生不满,内心的情绪也因外在的境遇生出,贪,嗔,痴,喜,怒,爱,乐,身………心因而受缚与外在的时空环境的转变,无法做到一个自由人,如果他的身心不能自由掌握,便成为客观条件变化的地狱天堂与地狱的化现场所。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5-02-15 15: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