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周这部电影就要17岁了,当年上映的时候我还只是个小学生。虽说现在看来,不论是人物的造型,还是那艘布满各种手拨式按钮的“倪塞亚”号,确实有点“土”得不能入眼,但是说它永不过时,却一点也不过分。
有故事的灾难片是不用担心票房的,灾难、英雄、人性,单这几样就可以构成一个被取之不尽的题材,这部电影不光题材足够吸引眼球,故事主题也做到了升华,特效上更是值得敬佩(和十多年前技术比,《让子弹飞》中炸火车的特效简直幼稚得敬业)。
比如电影中小彗星撞上地球,引起的滔天巨浪向城市涌来,当看到这里时,你绝对不会认为这面海墙有一丝“人造”的可能。
另外,在这个段落中,父女俩在海滩的设计也很经典:一如昔日的夕阳海滩上,除了父女俩空无一人,道尽了大难前,人们的恐慌无助。女儿到海滩寻找父亲,父亲孤独的背影入画,他面朝大海,表明了他对过往的悔悟,和直面自己的勇气。父女二人在他们一家三口曾经留下欢笑的海滩冰释前嫌,也暗示了一家三口的精神团圆。巨浪袭来前,大风和倒吸的海水,不但加强了画面的真实度,也极大的提升了惊悚的效果。画面中,巨浪和父女俩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海啸的凶猛和人类的渺小。
《2012》片尾的巨浪是《天地大冲撞》中的数倍,为了营造巨浪的威力,《2012》运用了报出高度数字,搭配演员惊愕的表情,以及特效浪从崇山峻岭后向画面前推进等手段展示,尽管如此用力的强调,也不及《天地大冲撞》中“巨浪”达到震撼的十分之一。自然与人类力量悬殊的画面对比,配以瞬间由暖转暗的色彩,背景音乐只有风浪声,似乎可以嗅到空气中咸涩的海味和夹杂在其中的恐惧。《天》中营造这种氛围的手法显然更加轻松巧妙。
《2012》中,在绝望中等待被巨浪吞噬的科学家一家人,能带给观众的震撼和惋惜,显然也不如《天》中抱紧女儿,毅然直视巨浪袭来的父亲来得强烈。《天》中父亲的表演向观众展现了人类精神中,可以被毁灭却不可被战胜的力量。既然躲不开,那就绝不卑微,在境界上《2012》完败。
故事主题决定高度,在人性上的探讨是个永恒的话题,《天》就是一部讨论人性的电影。末日来临,通过几个普通人物的生活以及心理的变化,让观众感同身受。故事的中的“胜利”并非落在战胜灾难上,而是在于人们最真贵的真善与美好。面对来日无多的一个死命题,故事中的人物做出了勇敢的,正确的选择,哪怕曾经错过,哪怕要承担不可挽回的后果。那么观众那?影片结束后,命题解除,看电影的你,还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你会如何面对未来的选择,也许,这就是我们看《天地大冲撞》最大的收获。
有故事的灾难片是不用担心票房的,灾难、英雄、人性,单这几样就可以构成一个被取之不尽的题材,这部电影不光题材足够吸引眼球,故事主题也做到了升华,特效上更是值得敬佩(和十多年前技术比,《让子弹飞》中炸火车的特效简直幼稚得敬业)。
比如电影中小彗星撞上地球,引起的滔天巨浪向城市涌来,当看到这里时,你绝对不会认为这面海墙有一丝“人造”的可能。
另外,在这个段落中,父女俩在海滩的设计也很经典:一如昔日的夕阳海滩上,除了父女俩空无一人,道尽了大难前,人们的恐慌无助。女儿到海滩寻找父亲,父亲孤独的背影入画,他面朝大海,表明了他对过往的悔悟,和直面自己的勇气。父女二人在他们一家三口曾经留下欢笑的海滩冰释前嫌,也暗示了一家三口的精神团圆。巨浪袭来前,大风和倒吸的海水,不但加强了画面的真实度,也极大的提升了惊悚的效果。画面中,巨浪和父女俩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海啸的凶猛和人类的渺小。
《2012》片尾的巨浪是《天地大冲撞》中的数倍,为了营造巨浪的威力,《2012》运用了报出高度数字,搭配演员惊愕的表情,以及特效浪从崇山峻岭后向画面前推进等手段展示,尽管如此用力的强调,也不及《天地大冲撞》中“巨浪”达到震撼的十分之一。自然与人类力量悬殊的画面对比,配以瞬间由暖转暗的色彩,背景音乐只有风浪声,似乎可以嗅到空气中咸涩的海味和夹杂在其中的恐惧。《天》中营造这种氛围的手法显然更加轻松巧妙。
《2012》中,在绝望中等待被巨浪吞噬的科学家一家人,能带给观众的震撼和惋惜,显然也不如《天》中抱紧女儿,毅然直视巨浪袭来的父亲来得强烈。《天》中父亲的表演向观众展现了人类精神中,可以被毁灭却不可被战胜的力量。既然躲不开,那就绝不卑微,在境界上《2012》完败。
故事主题决定高度,在人性上的探讨是个永恒的话题,《天》就是一部讨论人性的电影。末日来临,通过几个普通人物的生活以及心理的变化,让观众感同身受。故事的中的“胜利”并非落在战胜灾难上,而是在于人们最真贵的真善与美好。面对来日无多的一个死命题,故事中的人物做出了勇敢的,正确的选择,哪怕曾经错过,哪怕要承担不可挽回的后果。那么观众那?影片结束后,命题解除,看电影的你,还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你会如何面对未来的选择,也许,这就是我们看《天地大冲撞》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