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韵古诗词吧 关注:36贴子:424
  • 0回复贴,共1

简说错综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错综对,是古代韵文对仗的一种方式,它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叉的情况。错综对,指凡是出句的词语与对句的词语本可相对,但不是在同一个位置而是错开的情况。
错综对又称“[url]http://交错对[/url]”、“交互对”、“交股对”、“磋对”、“犄角对”,属古诗对仗宽对中的一种现象。对仗时字词位置不是依次相对,而是交错相对。如中唐诗人[url]http://李群玉[/url]《杜丞相筵中赠美人》首联:“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对“一段”,“湘江”对“巫山”,但位置不同,属典型的错综对。又如[url]http://刘禹锡[/url]《[url]http://始闻秋风[/url]》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整联中,“君”、“我”,“与”、“却”位置不同,属错综对。
错综对常见在首联和尾联,但颔联和颈联中也能见到。如王维的五律《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颔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出句后三字是“柴门外”,对句后三字是“听暮蝉”,“柴门”和“暮蝉”,都是前一字修饰后一字,可以相对,但从词组位置来看错开的,故属错综对。使用错综对主要是为了适应[url]http://平仄[/url]而颠倒词序。有时也并非为了平仄,是为了文理上的通顺等原因。
另外,两句完整的诗句中的上、下句分别对仗,这种对仗形式也叫错综对。如《[url]http://离骚[/url]》:“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其中的“固时俗之工巧”与“背绳墨以追曲”形成对仗,“偭规矩而改错”与“竞周容以为度”对仗。
作品举例
[url]http://王维[/url]的五律《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url]http://颔联[/url]: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一联出句的主语“倚杖”与对句的主语“临风”,都是以动词修饰名词,对得还工稳。但后面三字,出句是“柴门外”,对句是“听暮蝉”,如只看“柴门”和“暮蝉”,都是前一字修饰后一字,可以相对。但从词组位置的安排来看是不能相对的。因为“柴门外”是以方位词“外”作“柴门”的修饰语而置于后面;“听暮蝉”却是以动词“听”来修饰宾语“暮蝉”。如要相对,必须把“柴门"放在“外”字后面,或是把“暮蝉”移在“听”字前面方能成对。但是不论移动上句的“柴门”还是下句的“暮蝉”,不但都不合平仄和韵脚在格律上的要求,而且也不合语法规则。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交错对的形式把应对的词语错开来补救,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读起来也很自然。再看[url]http://杜甫[/url]的五律《长江》二首之一的起联: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从这一联上下句词组的性质来看,上联的“众水”应与下联的“一门”相对,“涪万”应与“瞿塘”相对;但如果把“一门”与“瞿塘”的位置互易,变成“一门争瞿塘”,意义就含混不清了,所以只能照现在这样安排。当然,这两句诗是此诗的起首一联,并不要求使用对仗,这里只是把它作为例子,来说明交错对的使用情况。交错对一般都是在词语对仗安排与格律发生矛盾的时候,才采用这种形式以作补救的。


1楼2014-12-20 04: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