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吧 关注:130,766贴子:1,444,261

【当你温柔地读起】第三期【这个虚怀若谷的男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为生了根,再长出些枝叶,就可以被称为“土著居民”了,其实不然,没有人是属于这里的。这片土地上从未有人定居过,我们只是打这片土上地走过,就像梦叔说的:我们有且唯一能做的,便是雁过留声,而后静水深流。
刚来这里的时候,大家津津乐道,适合谈诗,也适合写诗。有人的地方便有是非,这句话一点不假。后来大家陆陆续续散了,离开了。有人怀念老朋友,也有人迎接新朋友,一新一旧之间,便又平衡了。
最近也不怎么写诗了,想起鹿鹿说过的一句话:与其写得一手好诗,倒不如像诗一样活着。这句话也是一点不假的,所以对待诗歌,我一直心怀愧疚。
记得《诗经》中,有这样几个句子:茕茕白兔,左盼右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诗歌的圈子只有那么大,它给我们的界线也只有那么大。杯子走了,我没有道别。老猫走了,我没有道别。鹿鹿走了,我亦没有道别。更多的朋友走了,我亦未曾道别。因为我相信,他们会回来的。回来的时候,他们会不经意间将这个圈子扩展的更加开阔一些。
这样一个寒不可耐的冬天,适合听几首老歌,看几部老电影,怀念几个老朋友。明年燕子回时,我们再通宵达旦,把酒言欢。


IP属地:四川1楼2014-12-20 12:48回复
    还是回到正题,【这个虚怀若谷的男子】。说这人虚怀若谷行的通,说他大智若愚也不假,说他左右逢源也还好,反正就是这么一个人了。读他一年前的作品,和一年后的作品,不难发现这一年之间他只是迈了一步。正是这小小的一步,他从门外跨到了门内。
    当我一认真写点东西,总会有人出来说我“拍马屁”,但是我也不反驳。不是不懂,而是我正在考虑这个“马屁”要如何才能拍响,拍亮,拍的恰到好处。
    正因如此我这样写道,当年大文豪苏东坡先生,参禅前后的三种不同境界如此。其一,参禅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二,参禅时,“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归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行文至此,有其二亦足矣。当然,拿这个例子说事,不是拿他们比较,我也没有那个魄力敢如此比较。说我等后辈,东施效颦也是一种大加赞赏。我所说的【这个虚怀若谷的男子】,我正是从他身上看到了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
    说起他的诗,倒不如先看看他的人。虚怀若谷,其人如此,其诗自然差不到那里去。他什么时候来的贴吧,我不知道,反正比我早。他在贴吧经历过什么事,我也不知道,反正比我多。说起人和事,我倒是有个想法,搞个现代诗吧编年史,把哪段时间某某人担任大吧,期间发生了什么大事,都记录在案,应该是件挺有趣的事,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对此有兴趣的朋友,我们可以探讨一下。
    诗与人是一起成长的。对于“诗”或者“人”,到底孰轻孰重,是一个让人老大难的问题。我们是生而为人,而不是生而作诗,诗是高于人生,却又不得不顺从人生。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天才的第一声啼鸣,绝不会是一首诗。但是呢,我又听到与之对应的另一句话:只有当情感膨胀到一个点,即使不写诗,其行为也是诗性的。


    IP属地:四川2楼2014-12-20 12:49
    回复
      好吧,且听臭臭这冬日的怀念。。。


      IP属地:安徽3楼2014-12-20 13:17
      收起回复
        但是无论怎样,诗与人总有一个契合点。下面我试着分析,这个虚怀若谷的男子,在这一年内,是如何维护这个契合点的。
        在他创作《深夜扫街人》期间,吧里大概是连续的小规模的爆吧时期。爆吧的形式主要以游击战为辅,突击为主。两个起义军首领打着评诗论诗的名义,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爆吧运动。既然是评诗论诗,也算是正义的旗帜,当然吧里风气也确有向上发展的势头。前面我也说过,有人的地方便有是非。有了是非,也需要人决断,决断不好,便会爆发新的矛盾与冲突。然后就有人开始分门别派了,自然也有人打着拒绝“拉帮结派”的名义镇压。《深夜扫街人》的创作背景也就是这么回事,创作的大环境尚且如此。
        大概那个时候,他来贴吧也有段时间了,但与鹿鹿、麦子等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相比,就有些相形见绌了。不是说他们在诗歌方面的造诣如何,而是影响力。这样的一个“战乱不断”的大环境下,诗歌写的好不好,倒显得有些次要了。说起影响力,你不影响别人,就会被别人影响。贴吧的主流尚且如此,然而他却保持着一份初心,不被影响,也不影响别人,这是难能可贵的。
        《深夜扫街热》中,有这样几个句子:我没有一坛好酒为你们驱寒/在这渐凉的秋夜/你们已是温暖/但请别诧异于这杯酽茶/在这渐凉的城市/你们本就是我/可爱的乡亲。这种深切的情感,足以说明作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保持的独立姿态。《深夜扫街人》一年后再读,有的东西多了,有的东西又少了。多了什么,我说不出来。又少了什么,我还是说不出来。其实,一起走过这一年的朋友都知道,只是不说而已。
        《深夜扫街人》这部作品,确实是不错的,但是一些处在表面的成分,使整首作品深刻的部分,飘起来了。进而,丢失了一部分可读性。


        IP属地:四川6楼2014-12-20 13:46
        回复
          这一年下来,他的作品不多。但经过时间的沉淀,生活的味道却更浓烈了。比如作品《死者家属》似有突破。创作这作品的时候,他已经是小吧了。那个时候吧里也不平静,虽不说动荡不安,却也是非不断。大环境是平静的,但是主要的贴吧社会冲突,体现在以虫吧为代表的新月派,和鹿鹿为代表的自由派之间的斡旋。这段时期也是颇为有趣的,这里不便多提。
          那么,那时他已经是小吧了。从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吧众,到言行皆需谨慎的吧务。想独善其身,安身立命已经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说实话,吧务团队能够坚持到今天确实不易,几次民主选举,几次变更,期间风风雨雨也风风火火。
          在创作《死者家属》这段时间,最不容易的便是虫吧。其实我对虫吧,一直是心有愧疚的,在这里诚挚地向您说一句:对不起。后来虫吧也走了,麦吧来了。
          这样一个或多或少对内对外都有些影响力的人,他在这段时期的所作所为几许呢?我们回到具体的作品中来体会。《死者家属》放在当时看,确实也针砭时弊。但是现在品起来,却别有一番味道。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是一首带有讽刺意味的作品,其实不然,更多是作者一种对生活的沉淀,对情感的升华。
          《死者家属》中:死者挑一处,躺下/想起家乡的麦子熟了/泪就流下来/死者偷偷回家/把秸秆扎成烈马/奔赴燃烧的牧场。这两句堪称神来之笔,秒极。有一种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味道,看则平静无奈,实则是一种呐喊狂怒。


          IP属地:四川7楼2014-12-20 14:37
          收起回复
            经过前两首作品的分析,估计大家都知道这人是谁了。不难发现这两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都是冷色调的描写,以及沸腾的冷色调情感。
            这期的主题大概是这样的“诗”与“人”,作品中充满冷情感,然而老王的为人却不是这么回事,我们算得上是素未谋面的朋友。老王给人的感觉就是热心肠,反正你懂的,隔壁老王就是无所不能。嘿嘿......
            说起他的诗,还有一首《红佛夜奔》也不得不提一提,不过也是下面的事了。
            从《深夜扫街人》到《死者家属》,从吧众到吧务,这期间确实有个转换的。这倒不是贴吧位置的转换,而是他在作品中对于角色处理的转换。《深夜扫街人》中作者站在“事内”,《死者家属》作者却在“事外”。“事内”未免当局者迷,而“事外”却多了一份明澈,多了一颗洞察事物之心。


            IP属地:四川8楼2014-12-20 14:54
            收起回复
              路过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4-12-20 15:36
              回复
                吧史这个提议不错 ,谁提供材料我来写,现在上班了但是闲职,有时间


                11楼2014-12-20 16:53
                收起回复
                  与其写得一手好诗,不如像诗歌一样生活。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12-20 23:42
                  收起回复
                    我来的时候虫吧还在位,诗评的两首也只读过老王的死者家属,记得老王过生的时候还献丑写了几句,后来他结了婚,看了他最后写那首关于结婚的,再之后就暂时放下诗吧和认识的关于诗歌的人了,这两天闲下来觉得又该重新爱我的诗歌了,进吧就看到臭臭这帖有点怀念感慨,所以就写了上面一大段废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12-21 00:02
                    收起回复
                      打打酱油 ,晚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12-21 00:25
                      回复
                        看来补课是必须的了。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4-12-21 08:12
                        回复
                          像诗歌一样看待这个世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12-22 00: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