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世界吧 关注:3,857,966贴子:116,662,435

12-24【评测】Archer-不列颠之V live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小插入一个历史小知识~
长弓在战场上胜过弩,主要凭的是射速快。从火力密度上说,一名长弓手的作战效能起码抵得上三名弩手。合格的弓手一分钟可以精准瞄射12支箭,如果是乱箭齐发的时候,射速可以提高到15支,个别变态的甚至能射出20支。这样的平均射速,到了1866年,普奥战争中后膛定装的德莱塞步枪也仅能达到其一半。传说中,罗宾汉射出5支箭时,和他比试的弩手弦还没拉上。弩手这样的发射速度,打黑枪放冷箭还行,两军对垒时就吃大亏了。在掐架时,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问题,而是胜负悠关乃至性命悠关的大事。200米距离的冲锋,重装步兵大约需要90秒,而重骑兵只要15秒。对付这样的移动目标,缓慢而精准的射击显然已没有意义。关键是发射的密度,多射出一箭就多一分生与胜的希望。 当然,罗宾汉的时代长弓还没引进英格兰,后人编故事的时候显然把他们自己的生活作为素材搀合到里面去了。 提高打击密度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增加人数。在浪漫而散漫的威尔士人手中,长弓只是一种出色的单兵武器,而精于行伍的老爱则把数以千计的长弓手集结起来,从步兵阵线的侧翼及阵列的间隙中展开齐射。一千名长弓手同时发射,一分钟就能射出上万支箭,形成不折不扣的羽箭风暴。1480年代,一位勃艮第(Burgundy,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公国)商人在日记中抱怨布鲁日(Brugges,弗兰达商业城市,现属比利时)的天气时写到,豪雨倾缸,似英夷之箭。大家通常都说箭如雨下,而他却反着说,似乎飞箭齐射的密集程度已经超越了如麻的雨点。这样的覆盖,对于密集冲锋的敌兵不啻是灭顶之灾。长弓队因此而成为一支所向披靡、令敌军闻风丧胆的劲旅。在有的战役中,长弓手占到了英军参战总兵力的85%。


1楼2014-12-24 10:17回复
    为什么说Archer是不列颠之V呢?有心人可能知道V手势代表胜利的意思,但是图中某人也竖过反V手势。关于反V手势的来历在英法百年战争末期,本来快战败的英军,因为获得了新的秘密武器一用紫杉(Yew)作成的长弓,而在英王亨利五世领导下,于阿金库尔战役中扭转了劣势。因长弓而损失了大量兵员的法军,对英军下了绝杀令,只要捕捉到了英国的弓箭手,法军会将他们用来拉弓的右手中指斩断,再将他们吊死。然而,法军的宣誓并未吓阻英军的反扑。最后,法军挫败;据说,在法军撤退的时候,所有的英国弓箭手将右手举起,炫耀他们依然存在的中指,并大声喊道:"See, we can still plug the yew! Plug yew!" (看哪!我们还可以拉紫杉长弓!拉弓!)据说,经过了久远的口语流传,逐渐转变成为今天的比中指手势与“操你”的骂人话。


    2楼2014-12-24 10:18
    收起回复
      2025-05-13 05:16:18
      广告
      以上资料部分引自度娘,恰逢更新,楼主在瓦伦丁攒了1W5的经验居然不够点Archer,于是只好继续打了4K经验。把他点出来。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简直ELC+埃米尔的即视感,事实上,其作战感觉一般。但是在LZ在缓慢的总结中发现此车一些优点。PO一张密档的图。
      ARCHER与5级td标杆的比较


      3楼2014-12-24 10:23
      回复
        我们可以发现此车拥有同级td中较高的穿深以及优益的俯角和水平射界视野,精度也不错这点在同级td中让ARCHER占有了一个非常好的优势-一旦让archer拥有良好的输出位置,他将会成为一个拥有不错的击穿率的恐怖支援手。在残局时候带上炮队也可以客串眼车但是我们也看到在机动方面,一排红三角,前进的话只有95一样极速,只能倒车,然而倒车也就32的速度,比起同级的su85以及三突来说,其机动远不足以支撑其对好点位的争夺。


        4楼2014-12-24 10:29
        回复
          许多人在批评ARCHER的倒车在遇敌时候非常蛋疼,这里,LZ想提出,这和F系刚出时候老三系玩家对于加快游戏节奏的不适应感是一样的。不是让车去适应你,优秀的玩家能从尽可能的发挥车的优点,其还算过去的倒车速度配上不错的视野和优秀主炮,立马让你想到毛爷爷的一个打法-游击战。但是,我更想说archer的机动还不足以满足游击战的需求,因为他做不到打完之后立马机动到另外一个地方再主动攻击,他能做的,我更喜欢叫C型防守,关二爷叫拖刀计。


          5楼2014-12-24 10:34
          回复
            很多玩过ARCHER的人都知道此车在面对竖直方向进攻的无奈,除了开头的路费,如果前面的队友鏖战,自己到底该快速倒车过去调整车体协同进攻(冒着路上被敌人MT打侧翼的风险)还是一路顶着12KMPH的速度去帮人呢。无论成功与否,这是非常蛋疼的事情,很多时候打不了输出。
            LZ在玩了70场archer开始慢慢理解archer,作为弓手,确实该在首轮点亮收完过路费。但是,archer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并不是继续进攻。而是去弱侧协同防守。比起td都喜欢的草丛,archer对一个地形更情有独钟,拐角。C形掩体!


            6楼2014-12-24 10:40
            回复
              archer在单兵作战时候可以利用视野优势做到点亮敌人,给敌人一炮迅速利用倒车退回拐角,寻找下一个可退的拐角,如此循环,等到友军支援。虽不及二爷的拖刀,但是其道理相同,尽量给主力部队进攻时间,让敌人每次被打被亮就想停车架炮(低级小朋友常犯的错误)
              archer在身边有队友防守的时候应该优先敲掉敌人HT,不荒废其高穿,这样在打残局的时候,就算archer阵亡也给萌萌的新人减少不会打弱点的压力。
              archer的俯角优势也是可以发挥的。这一点大家在一些沙漠图的高坡就可以理解的淋漓尽致。


              7楼2014-12-24 10:44
              回复

                许多地图是竖直方向的对垒(安斯克这类)archer应该对竖直方向进攻路线有天然的排斥,应当不断寻找有敌军斜线进攻的可能(斯特拉特福这种图等等),这样才能将倒车发挥到极致,当然竖直进攻中,我们可以发挥archer利用地形的俯角支援。当然并不意味着竖直方向archer拥有永远的劣势,小镇争夺战中,虽然是三条也为竖直进攻,但是也存在许多拐角。这些是需要熟悉一点地图,慢慢去发现的,记住archer在打主力顺风局(尤其是主力路)是非常悲惨的,你想跟上速度就要倒车,倒车就意味着没射击窗口。


                8楼2014-12-24 10:52
                回复
                  2025-05-13 05:10:18
                  广告
                  补充LS的图


                  9楼2014-12-24 10:53
                  回复
                    这样的作战思维也许能给大家在使用archer中有点启发!衷心祝愿大家能在每局都说出:“See, we can still plug the yew! Plug yew!”胜利与幸存,成为一名骄傲的不列颠弓手!


                    11楼2014-12-24 10:56
                    回复
                      写的不错
                      —————— YSZ4525:卫星失控!还好我们重新取得了控制,但是卫星的RCS系统将卫星的高度提升了,我们必须修改着陆计划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12-24 10:57
                      收起回复
                        还有archer在使用此种战术面对许多MT时候应当心里有数,因为你32的KMPH的速度可能还比不上敌人前进速度。!


                        13楼2014-12-24 10:57
                        回复
                          @Forever龙OK


                          14楼2014-12-24 10:59
                          收起回复
                            archer的隐蔽数据密档案还暂无更新,当时据LZ估计,可以给大家一个比较稳妥的回答就是比棺材和澡盆好,拉草丛15M这点对于ARCHER家常便饭了,黑死许多谢尔曼哈哈哈


                            15楼2014-12-24 11:03
                            回复
                              2025-05-13 05:04:18
                              广告
                              左手胜利V,右手反V~~~


                              16楼2014-12-24 11: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