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外公外婆;在客家话里叫毑(jiě)公 毑(jiě)婆 。毑(jiě)“毑公”“毑婆”为客家方言词汇,意为外公外婆,现仍一直普遍使用。客家族群是一个使用古汉字古礼仪最多的古老族群,毑是母亲的意思,毑公,就是母亲的父亲(即外公)毑婆,就是母亲的妈妈(即外婆)。客家话因地域及周边语种或语音的逐渐变异,称呼外公外婆为毑公毑婆基本没有改变,变的是不同地区的发音平仄。海陆丰地区不论讲客家话还是学佬话,都称呼外公外婆为毑公毑婆,把毑公毑婆的毑字读成毑(jiǎ),呼毑(jiǎ)公、毑(jiǎ)婆,其毑字的发音客家或学佬几乎相同,其称呼的本义与作用是一样的。海陆丰人至今传承着古老的文化、礼仪、风俗、以前海陆丰人的女婿(即自己的父亲)也跟着自己儿女一样叫岳父岳母为毑公 毑婆 ,如同自己的母亲称呼父亲的弟弟为小叔子的道理是相同的。现在还有上了年纪的大部分人在沿袭这一称谓。古礼仪及风俗是女婿自矮一辈,所以就跟儿女一样称呼自己的岳父母,以示尊崇传统。因毑字为古汉字,现在几乎废置不用。所以;凡我海陆丰学佬人同客家人,在书写毑公 毑婆的毑字时,不要错把毑字写成同音字的(姐、假、且、贾)等,如不加以推广普及,就会流于各写各字,杂乱无章,以讹传讹的不规范用字,让别的族群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