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打工吧 关注:104,226贴子:244,678
  • 0回复贴,共1

【蚂蚁网】走出风暴的职业经理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祝剑秋11月23日又亮相了。这位普通记者出身的职业经理人,在2001年两度成为焦点人物。
  第一次是在6月,时任“方正科技公司”常务副董事长兼总裁的他,被迫出局。纷乱的“方正故事”弄得他在上海吃早餐时都被人认出来。
  第二次是在11月。离开媒体很久的他,名字与一个叫“朝华”的上市公司联系在了一起。他成了这个民营集团的总裁。
  有了他的介入,靠瓷砖起家的“朝华”在公众眼里,变成了一个年轻的知名IT企业。这个企业接连几个大动作,先是联手IBM,接着拿到了博科的独家代理权。圈里人知道,刚刚进入中国的博科,和INTEL、微软一样,都是美国了不得的公司。
  做过8年记者的他,不愿成为公众人物。
  他认为,那段记者生涯,对现在职业经理人的工作“非常有帮助”。学自动化的他,大学毕业后到《冶金报》工作。下基层到钢铁企业锻炼时,他一个车间接着一个车间熟悉,观察过班组长怎么记台账。“记者经历,让我对国有企业的运作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认识了方正。当时他在报社主持设计新闻采编系统,第一次与方正接触。当方正——这个有活力的国企向他招手时,他犹豫再三,最终选择了离开报社。
  他进入方正后,一干就是8年。从一个业务员起步,做到主持沈阳方正、上海方正的工作,后来他就任方正集团副总裁。“方正的经历,我一直不愿多谈。”他说。
  在祝剑秋的眼里,方正有国有企业的通病——在机制和产权问题上,到底是谁代表资本不明确。在国有企业里,本来应该说企业的话,却到处流行行政的和政治的语言。他忍不住批评:“学校办企业,既不懂企业,也不懂市场。跟普通国企比,校办企业的管理更差。”
  他在方正历次斗争中都躲得远远的,却没能躲过今年6月方正的风暴。祝剑秋被迫离开了方正。他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再不去国有企业。
  11月23日,他对记者说:“到现在,39岁的我才对‘企业’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
  他的目标是做个好企业。他认为,好企业应该符合几个标准:一是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做流星;二是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三是国际化。
  无论是过去的穷记者,还是现在作为运转数亿元资金于股掌之间的职业经理人,生活中的祝剑秋对钱都没有太多概念。但是他认为,个人消费和办企业不一样。“我们明年就要盈利。”这就是他欣赏的企业语言。


1楼2014-12-25 18:3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