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中的051C型
051B/C型驱逐舰传奇(四)051B/C的不幸 却是中国海军大幸
柳暗花明:“中华神盾”的停滞与051C的诞生
2000年2月11日,中国自俄罗斯引进的第1艘“现代”级驱逐舰“杭州”号(DD136)穿越台湾海峡,抵达浙江舟山军港,正式加入东海舰队战斗序列。同年,052B型首舰“广州”号(DD168)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动工,不久后,中国第一型真正意义上的DDG——052C型首舰“兰州”号(DDG170)也在江南厂的船台上铺下了龙骨,并与其同型姊妹舰“武汉”(DD169,052B)和“海口”(DDG171,052C)一起,陆续加入南海舰队服役。
而东海、南海两大舰队的整体实力也随着这几艘新舰的加入而快速攀升,让原本在战力上稳执三大舰队牛耳的北海舰队也相形见绌——此时北海舰队中最先进的主战舰艇仍是两艘052,无论是吨位还是火力,均要逊色于东海的956A和南海的052B/C。
在中国海军的三大舰队中,北海舰队一直都地位超然,由于承担着拱卫京畿的重任,北海舰队在主战舰艇的装备上一直拥有优先权。因此,当东海、南海的实力已经后来居上时,尽快加强北海舰队的实力就显得顺理成章。同时,尽管中国海军通过与俄罗斯等国的合作,在短短数年内就完成了052B/C的初步开发和首批建造工作,但传感器和动力系统上过大的技术跨度却导致052C迟迟无法投入量产。而北海舰队特殊的任务属性却决定了它不可能按部就班的等待一款带有试验性质的战舰慢慢形成战斗力,作为腹心之地的海上屏障,北海舰队的主战舰艇在拥有优秀战斗性能的同时还必须具备极高的成熟度和可靠性,而这显然是当时还处于调试状态的052C所无法满足的。
2003年前后,大连船厂开始建造一艘由051B型改进而来的防空驱逐舰,与051B相比,这款项目编号为051C的改进型在基本沿袭了051B舰体设计和动力系统的基础上,大量换装了诸如H/PJ-87型单管100毫米/55倍口径舰炮、新型730近防炮、“顶板”三坐标雷达等已在052B/C上完成上舰检验的武器系统和传感器。而其最核心的改进则是一套引进自俄罗斯的“里夫”改进型防空导弹系统(6个8联装发射单元)和相应的“墓碑”30N6E1型单面旋转阵面式相控阵雷达。
作为苏联海军最新一代的远程防空导弹系统,“里夫”基本可以看做是陆基S-300F型防空导弹的舰载型(北约代号SA-N-6),由于其体积相对庞大,在红海军中也仅仅装备了巡洋舰级别的“基洛夫”级和“光荣”级巡洋舰。抛开已经达到战列巡洋舰级别的“基洛夫”不谈,与满载排水量达到12000吨“光荣”相比,6000吨级的051C要塞下“里夫”也多少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拉郎配”的结果就是舰上的发射单元数由“光荣”级的8个削减到6个,为了保证必要的火力密度,051C甚至将4个发射单元布置在了051B上的机库位置,由此也牺牲了舰上的航空反潜能力。
由于燃气轮机技术受限,051C驱逐舰的建造一度停滞。
而这种研发模式也部分表明了中国海军对于051C的定位——即在052C批量建造前少量建造的过渡型号,无论是051B还是“里夫”,都是已有多年使用经验的成熟型号,两者组合而成的051C虽然在总体技术水平上明显逊于完全重新开发的052C,但却胜在成熟可靠,足以满足北海舰队高度强调可靠性的任务需求。因此,尽管在发展思路上与从054到054A的变化几乎雷同,但051C的命运却远比不上已成为中国海军主力护卫舰的054A。
对中国海军而言,051C的研发不过是在052C项目完全成熟前做出的又一次权变,何况,052C的技术水准尚与中国周边不断扩散的“宙斯盾”舰差距明显,因此海军根本不可能将整体水平比052C还要落后一个档次的051C作为自己的主战装备。
因此,当052C项目终于开花结果时,051C的未来也告注定,对中国海军而言,2艘051C的入役,除了及时强化了北海舰队的防空战力外,另一层意义也只能是让唯一的051B型舰“深圳”号从此不再形单影只。
尾声:从权宜到权变
“圣人者应时权变,见形施宜。”
从最早的453B到之后的051B和051C,中国海军都表现出了强烈的进取心和权变之能,而这“一机两舰”的发展过程中更见证了中华海军推进舰艇现代化的努力与决心,但主观能动性毕竟不能替代现实的技术差距。
但“计日用之权宜,忘经世之远略”,在中国海军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的多型驱逐舰中,051B/C几乎是唯一不需要为动力系统担忧的,正所谓“福兮祸所伏”,这个昔日最大的优势最终成为了制约两舰后续发展的最大瓶颈,蒸汽动力的先天不足和海军对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战舰的执着,使中国海军始终无法再回到以最基本的“有无”标准来选择舰艇的阶段上,由此也决定了051B/C的最终命运。这是051B和051C的不幸,却是中国海军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