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的风雪如同锋利的刀剑,划过皮肤阵阵生疼。遥遥望见远处的零落灯火,虽心中诧异已经三更半夜那户人家还未熄灯,但同时又庆幸中找到落脚歇歇的地方。
端木锐是一个孤身闯荡江湖的侠客,原本想要前去洛阳办些事情,却不想途中颇费周折也罢,如今又因碰上大雪错过店家,只能牵着马在雪中游荡。
好事多磨,好事多磨。
端木锐叹了声气,热气飘散在寒冷的空气里继而消失。伸手敲了敲门,不一会儿便有人开门,发出吱嘎声。
那是看起来十七岁的姑娘,手执油纸伞,面容清秀,紫红的双眸清冷淡漠。浅蓝色的长发随意盘起,耳畔垂下几缕发丝。她身着一件浅绿的曲裾,裙底绣着繁盛的茉莉花。
“可是借宿?”不等端木锐道明来意,女子淡淡问道,声音清婉,带着些稚嫩。
“望能够借宿一晚。”
闻言,女子低眉垂眸,“风雪渐骤,公子请进吧。”
话音未落,转身进入屋内,端木锐将马匹安置好,也迈步走进那间简朴的木屋。
屋内很整洁,很干净,透过窗棂可以看见外面凌雪盛开的红梅,盈盈暗香浮动,沁人心脾。她坐在绿竹椅上,簌簌烛光中容颜一半隐于晦暗,一针一针细细织着手里的狐裘上精致的纤云纹样。琵琶放在她的旁侧,想来是常常弹奏。
“难道你不把你背后的剑放下吗?”忽而,她转头看了一眼坐在临窗的另一竹椅打算歇息的端木锐,问道。“若是你投宿别家,恐怕会把你当成前来抢劫的胡人。”
端木锐知道关外荒凉,除了附近一带的汉人外,几乎没有外地的人来到这里。而且常常又有北方的游牧民族侵犯,看到佩戴利器的人会认为是异邦也是正常。
可他向来行走在江湖的血雨纷争,身边带着剑本属习惯和方便。他开口答道:“这是我的习惯。你......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
女子一怔,银针险险刺到指尖,不过她旋即恢复平静,一边绣了几针,一边一缕温婉的笑漫上唇角:“公子说笑了,听公子的语气好似我们曾经见过,我一个寡妇,自懂事起便随与夫君一起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公子又是外地人,我怎么会和公子见过呢?”
如此说着,眸底一片黯然。
对自己笑为自己抄诗的他已经死了,死在烽火狼烟的战场上,立在无数的尸体之中,拿着猎风中飒飒飘飞的残破旗帜,缓缓地无力倒下,最后连一句承诺也不肯对她说。
或许吧。
他一样,自己也一样。
犹记得初见时如乳如烟的素雅月光下遇见了满池盏盏如玉,静夜生香的白莲,无数流萤飞舞,蓝色的微光略带寒意。他执碧玉箫伫立在湖心亭中,鲛纱拂动,青衫微薄。他踏过一路细碎星光,踏过一路时光涟漪而来,似极了经常偷偷去茶馆听说书人讲的话本子,或在戏馆看三尺花衣回眸流连的伶人演绎的世间风花雪月中常说的谦谦公子,温润如玉。
几年前的那一日,春深似海的季节回廊如云的桃花,烂漫芳菲凝霞敷锦。他倚着朱红的廊柱看那些他说都是治国治天下的道理的圣贤书,她则在一旁边吃着出去从街上买来的点心,边拿着蘸墨的毛笔抄写李商隐的《锦瑟》。
写厌了,便拾起他放置旁边的剑,微微把剑鞘里的剑拔出,银光乍现。
“我在剑面上刻上我的名字还不好?”
他看向她,勾起一抹浅笑,“可以啊。”
他总是一副温和的摸样,无论什么事情他都会答应她。但他那份默默的感情,以及自己朦胧的情愫,她知道的太晚。当他负伤死去时,才明白什么叫做发自内心的悲痛绝望。
不知不觉天边云层间透出曙光,狐裘的已经花纹绣好,昨夜的风雪尽数消退,冬日晴朗。抬眸望去端木锐仍睡着,怀里抱着剑。
女子放下狐裘,起身走至端木锐身边,轻轻拔出一点剑,剑面清晰刻着娟秀的三个字。
“那么,多谢姑娘,端木锐就此别过。”
骑着马回首与女子告别,女子轻轻点头,偶有风吹过拂起她的发丝,衣裙也随之摆动。
风中的她如同一株纤弱,摇摇欲坠的白莲。目送着端木锐愈行愈远逐渐消失远方的背影。
她不会告诉端木锐,他那把剑上的三个字是她的名字。
洛小叶。
而他就是她的爱人。
这样算是还了欠他的情债吧,许他从未遇见过洛小叶,还本是他的一世安乐。
端木锐是一个孤身闯荡江湖的侠客,原本想要前去洛阳办些事情,却不想途中颇费周折也罢,如今又因碰上大雪错过店家,只能牵着马在雪中游荡。
好事多磨,好事多磨。
端木锐叹了声气,热气飘散在寒冷的空气里继而消失。伸手敲了敲门,不一会儿便有人开门,发出吱嘎声。
那是看起来十七岁的姑娘,手执油纸伞,面容清秀,紫红的双眸清冷淡漠。浅蓝色的长发随意盘起,耳畔垂下几缕发丝。她身着一件浅绿的曲裾,裙底绣着繁盛的茉莉花。
“可是借宿?”不等端木锐道明来意,女子淡淡问道,声音清婉,带着些稚嫩。
“望能够借宿一晚。”
闻言,女子低眉垂眸,“风雪渐骤,公子请进吧。”
话音未落,转身进入屋内,端木锐将马匹安置好,也迈步走进那间简朴的木屋。
屋内很整洁,很干净,透过窗棂可以看见外面凌雪盛开的红梅,盈盈暗香浮动,沁人心脾。她坐在绿竹椅上,簌簌烛光中容颜一半隐于晦暗,一针一针细细织着手里的狐裘上精致的纤云纹样。琵琶放在她的旁侧,想来是常常弹奏。
“难道你不把你背后的剑放下吗?”忽而,她转头看了一眼坐在临窗的另一竹椅打算歇息的端木锐,问道。“若是你投宿别家,恐怕会把你当成前来抢劫的胡人。”
端木锐知道关外荒凉,除了附近一带的汉人外,几乎没有外地的人来到这里。而且常常又有北方的游牧民族侵犯,看到佩戴利器的人会认为是异邦也是正常。
可他向来行走在江湖的血雨纷争,身边带着剑本属习惯和方便。他开口答道:“这是我的习惯。你......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
女子一怔,银针险险刺到指尖,不过她旋即恢复平静,一边绣了几针,一边一缕温婉的笑漫上唇角:“公子说笑了,听公子的语气好似我们曾经见过,我一个寡妇,自懂事起便随与夫君一起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公子又是外地人,我怎么会和公子见过呢?”
如此说着,眸底一片黯然。
对自己笑为自己抄诗的他已经死了,死在烽火狼烟的战场上,立在无数的尸体之中,拿着猎风中飒飒飘飞的残破旗帜,缓缓地无力倒下,最后连一句承诺也不肯对她说。
或许吧。
他一样,自己也一样。
犹记得初见时如乳如烟的素雅月光下遇见了满池盏盏如玉,静夜生香的白莲,无数流萤飞舞,蓝色的微光略带寒意。他执碧玉箫伫立在湖心亭中,鲛纱拂动,青衫微薄。他踏过一路细碎星光,踏过一路时光涟漪而来,似极了经常偷偷去茶馆听说书人讲的话本子,或在戏馆看三尺花衣回眸流连的伶人演绎的世间风花雪月中常说的谦谦公子,温润如玉。
几年前的那一日,春深似海的季节回廊如云的桃花,烂漫芳菲凝霞敷锦。他倚着朱红的廊柱看那些他说都是治国治天下的道理的圣贤书,她则在一旁边吃着出去从街上买来的点心,边拿着蘸墨的毛笔抄写李商隐的《锦瑟》。
写厌了,便拾起他放置旁边的剑,微微把剑鞘里的剑拔出,银光乍现。
“我在剑面上刻上我的名字还不好?”
他看向她,勾起一抹浅笑,“可以啊。”
他总是一副温和的摸样,无论什么事情他都会答应她。但他那份默默的感情,以及自己朦胧的情愫,她知道的太晚。当他负伤死去时,才明白什么叫做发自内心的悲痛绝望。
不知不觉天边云层间透出曙光,狐裘的已经花纹绣好,昨夜的风雪尽数消退,冬日晴朗。抬眸望去端木锐仍睡着,怀里抱着剑。
女子放下狐裘,起身走至端木锐身边,轻轻拔出一点剑,剑面清晰刻着娟秀的三个字。
“那么,多谢姑娘,端木锐就此别过。”
骑着马回首与女子告别,女子轻轻点头,偶有风吹过拂起她的发丝,衣裙也随之摆动。
风中的她如同一株纤弱,摇摇欲坠的白莲。目送着端木锐愈行愈远逐渐消失远方的背影。
她不会告诉端木锐,他那把剑上的三个字是她的名字。
洛小叶。
而他就是她的爱人。
这样算是还了欠他的情债吧,许他从未遇见过洛小叶,还本是他的一世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