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演员:几个主演都累趴下了
谈到演员,兰晓龙直言“很辛苦”,“几个主要演员完全累趴下了,除了拍戏,语言也是他们的重点。比如张译,他的戏多,台词量又大,还要让他改掉东北口音说北京话,真是难为他了。而段奕宏,在剧中要说很多种方言,比如湖南话、四川话、广东话等,够他学的了。另外他还要努力减肥、晒黑皮肤,你看他现在的脸,瘦得像个骷髅,两个颧骨都出来了,这个样子我很满意。张国强属于最容易受伤的人,旧伤没好又添新伤,拍戏拍到需要吸氧,整个一个戏疯子,演起来没节制,打人全是真打状态,不过他生命力强,死不了。”兰晓龙透露,因为太累,向来不愿麻烦别人、坚决不要助理的张译最近被迫请了助理。
对于演员的累,康导也很理解,记者发现在每日的拍摄通告中,但凡头天晚上有夜戏,又结束得很晚的演员,次日早上一定没戏,保证让演员有相对足够的休息时间。
关于导演:他太累太较真
说到康洪雷,兰晓龙忍俊不禁,表情丰富,以洗涮他为乐。有报道称康洪雷的房门从来不关,随时欢迎演员来找,在《团长》也不例外,问兰晓龙是不是也一样,他笑了笑说:“我的房间门从来不开,但谁都敢砸。”兰晓龙告诉记者,因为工作量大,操心的事多,康导总是“黑脸”,“拍戏时的他很严肃,不敢放松,现场的服装、灯光、道具、录音、演员的表演、安全、工作进度,事无巨细他都要过一一过问。”兰晓龙表示,比起《士兵》,《团长》对老康是变本加厉的折磨,“《士兵》是现代戏,又是描写的正规军,不担心穿帮。但年代戏不同,不能有任何与时代不符的东西。另外人物状态也不同,《士兵》有强烈的队列感,而《团长》中则是众生百态,信息量比所知的要大得多。有时我都看不过去了,说别死较真,哪有不穿帮的事。但老康对那个时代真的是从心里尊敬,一心想做好。”谈话中,兰晓龙直言康洪雷堪称康·拉登,“《士兵》第一集有一个烟囱被炸掉的镜头,那是真炸,不是特技。这回拍《团长》,老康又看中了一座桥,想把它炸掉,然后再修一座桥。我就不明白了,说直接建一座一样的桥再炸不就完了,他不愿意,就想炸真的。”
谈到演员,兰晓龙直言“很辛苦”,“几个主要演员完全累趴下了,除了拍戏,语言也是他们的重点。比如张译,他的戏多,台词量又大,还要让他改掉东北口音说北京话,真是难为他了。而段奕宏,在剧中要说很多种方言,比如湖南话、四川话、广东话等,够他学的了。另外他还要努力减肥、晒黑皮肤,你看他现在的脸,瘦得像个骷髅,两个颧骨都出来了,这个样子我很满意。张国强属于最容易受伤的人,旧伤没好又添新伤,拍戏拍到需要吸氧,整个一个戏疯子,演起来没节制,打人全是真打状态,不过他生命力强,死不了。”兰晓龙透露,因为太累,向来不愿麻烦别人、坚决不要助理的张译最近被迫请了助理。
对于演员的累,康导也很理解,记者发现在每日的拍摄通告中,但凡头天晚上有夜戏,又结束得很晚的演员,次日早上一定没戏,保证让演员有相对足够的休息时间。
关于导演:他太累太较真
说到康洪雷,兰晓龙忍俊不禁,表情丰富,以洗涮他为乐。有报道称康洪雷的房门从来不关,随时欢迎演员来找,在《团长》也不例外,问兰晓龙是不是也一样,他笑了笑说:“我的房间门从来不开,但谁都敢砸。”兰晓龙告诉记者,因为工作量大,操心的事多,康导总是“黑脸”,“拍戏时的他很严肃,不敢放松,现场的服装、灯光、道具、录音、演员的表演、安全、工作进度,事无巨细他都要过一一过问。”兰晓龙表示,比起《士兵》,《团长》对老康是变本加厉的折磨,“《士兵》是现代戏,又是描写的正规军,不担心穿帮。但年代戏不同,不能有任何与时代不符的东西。另外人物状态也不同,《士兵》有强烈的队列感,而《团长》中则是众生百态,信息量比所知的要大得多。有时我都看不过去了,说别死较真,哪有不穿帮的事。但老康对那个时代真的是从心里尊敬,一心想做好。”谈话中,兰晓龙直言康洪雷堪称康·拉登,“《士兵》第一集有一个烟囱被炸掉的镜头,那是真炸,不是特技。这回拍《团长》,老康又看中了一座桥,想把它炸掉,然后再修一座桥。我就不明白了,说直接建一座一样的桥再炸不就完了,他不愿意,就想炸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