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大连晚报
大连市民赵琳一直在为儿子上托管班的事情发愁——在连续更换了3家托管班之后,她发现很难找到一家“手续全、质量高、收费合理”的托管机构。在其中一家托管班,她还为儿子被老师踢打的事情险些闹上法庭。
与赵琳有着同样无奈的还有很多家长。来自我市教育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市内小学生有课后托管需求的人数约为31000人,占市内小学生总数的30%。但与旺盛的需求相对:我市托管班只有2.3%在工商或教育部门有兼营托管服务的注册登记。“收费无标准、管理无规范、监管无依据、孩童无安全”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市相关部门已经在制定出台《大连市校内外托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并将加快建立小学生课后托管的有效模式。
托管之忧:“四无”托管班不少
赵琳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子在读小学三年级。“学校放学时间比较早,我和孩子爸爸都是公务员,上下班时间固定,根本没有办法接孩子。”而赵琳两口子都是外地人,父母帮忙接送孩子的便利条件也不存在。于是,托管班成了她唯一的选择。
在赵琳儿子就读的学校附近,托管班几乎是“遍地开花”。赵琳告诉记者,2012年,她把儿子送进了第一家托管班,待了一年后,她才弄清楚这家托管班是没有任何手续的“黑户”。“就是一家三口,儿子上网发广告招揽客户,父亲负责开车接送孩子,妻子则在家看孩子,提供一顿间食。”赵琳说,即使这样的低水平服务,每月她也要为之支付400元,直到当年年底这家托管班被执法部门取缔。
而在第二家托管班,赵琳甚至险些和对方闹上法庭。起因是她发现儿子的脸上有淤痕,多方盘问才得知是被托管班老师打伤的。几经交涉,对方赔偿赵琳并道歉。儿子目前还在上的第三家托管班,赵琳苦笑着说:“打从一开始托管班老师就明确告诉我:我们这里没证,是黑户。”3年换了3家托管班,就没有一家是在教育部门备案登记过的。”
12月2日,在南关岭附近一处小区内,记者看到挂出托管班招牌的屋子有10多处。这些托管班都开设在居民楼内,除了一块招牌,再无名头和其他标志。简单的民宅放上几把桌椅,就成了孩子们放学后待上半天的地方。记者以家长名义咨询了其中几家托管班,发现收费从每月400元到600元不等。最主要的服务是放学后接孩子,有的提供课外辅导和间食。“接孩子的是什么车?”记者问一名托管班负责人。“就是私家车,但肯定安全。”他回答说。
但这样看似坚决的回答其实毫无底气——今年11月,交警、客管部门曾在泉水附近对黑校车进行查处,发现这些核载11人却挤进20多孩子的“黑校车”大多为托管班的接送车辆。市政协委员汪海伦曾对市内托管班进行过走访调查,他发现,这些托管班多数没有上级管理单位,大多无执照营业,有教育资质的不足五分之一。“收费无标准、管理无规范、监管无依据、孩童无安全”的现象普遍存在。
托管之困:旺盛需求与规则缺失
汪海伦的调查结果也得到了来自相关部门数据的佐证——近日,在团市委、市青教保护办举行的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上记者获悉,目前,我市除长海县外共有托管班905家,涉及托管学生近1.9万人,其中,有近87%分布在校园周边,仅有2.3%在工商或教育部门有兼营托管服务的注册登记。托管场所设在公建内的不足15%,“家庭作坊”居多。家庭开办的“小饭桌”有421家;由个体或培训机构附带开办的“假期托管”有157家。由于缺乏规范化管理,目前,我市托管班良莠不齐、管理较为混乱,基本处于“脱管”状态。
而与目前这种托管班混乱状态相对应的是:托管班的需求格外旺盛。记者在大连民意网上查询发现,不少家长反映下班时间和放学时间冲突。
市民杜女士说,女儿小学一年级,放学时间为下午3点半。而杜女士和丈夫都是下午5点半下班,两个小时的时差令她只能找托管班。还有不少家长呼吁,家长可以付费,由学校承担校园托管的职责。来自我市教育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大连市内小学生有课后托管需求的人数约为31000人,占小学生总数的30%左右,并呈现数量较大、需求多元的特点。“小学生放学早而双职工家长下班晚”这一矛盾直接导致了托管班的产生和存在,并带来一系列问题。
此外,对托管班管理规则的缺失也是目前托管班困境的成因之一。在南关岭附近,几家坦承“无证”的托管班经营者称,目前托管机构难以获得审批。“一些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的托管班,也仅仅是有一项托管兼营服务项目而已。”托管班经营者孙先生说,这就使得大连的托管机构只能停留在“帮看孩子”的初级阶段。“除了一些兼营托管的培训学校外,一般托管班根本没有资质对孩子进行课外辅导培训,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等。”孙先生表示。
暂行办法:正在制定有效模式
尽管托管班存在种种问题,但由于它解决了家长的燃眉之急、满足了家长的教育愿望,所以,很多家长对其合理存在是持肯定态度的,但他们希望通过加强监管,将托管班从无序纳入有序、从不管或管之不多纳入到制度化安排,真正使其担负起社会教育的职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学校是承担放学后托管工作的主体。孩子们放学后可以留在学校,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还有市民建议,可以开放利用市区各级青少年宫,建立令人放心的学后托管体系。对不符合条件的要清理整治,坚决查处直至取缔“黑托管班”;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资源,使其成为托管行业的“主力军”。
而我市教育部门则表示,目前由市政府统一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正就重点解决小学生托管和规范托管班管理共同制定《大连市校内外托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并将按照《暂行办法》要求严格规范托管班开办条件、审批程序和管理要求。同时,将加快建立小学生课后托管的有效模式,规范小学生课后托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动员和整合社会托管资源,积极鼓励个体工商业者和家政服务公司等社会力量进入小学生托管市场,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统筹有力、运转良好的小学生课后托管。
数字
市内小学生有课后托管需求的人数约为31000人,占市内小学生总数的30%
托管班只有2.3%在工商或教育部门有兼营托管服务的注册登记
托管场所设在公建内的不足15%
家庭开办的“小饭桌”有421家
由个体或培训机构附带开办的“假期托管”有157家
现象
收费无标准、管理无规范、监管无依据、孩童无安全
呼吁
家长:可以付费,由学校承担校园托管的职责,还可以开放利用市区各级青少年宫
措施
制定《大连市校内外托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整合社会托管资源,积极鼓励个体工商业者和家政服务公司等社会力量进入小学生托管市场
大连市民赵琳一直在为儿子上托管班的事情发愁——在连续更换了3家托管班之后,她发现很难找到一家“手续全、质量高、收费合理”的托管机构。在其中一家托管班,她还为儿子被老师踢打的事情险些闹上法庭。
与赵琳有着同样无奈的还有很多家长。来自我市教育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市内小学生有课后托管需求的人数约为31000人,占市内小学生总数的30%。但与旺盛的需求相对:我市托管班只有2.3%在工商或教育部门有兼营托管服务的注册登记。“收费无标准、管理无规范、监管无依据、孩童无安全”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市相关部门已经在制定出台《大连市校内外托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并将加快建立小学生课后托管的有效模式。
托管之忧:“四无”托管班不少
赵琳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子在读小学三年级。“学校放学时间比较早,我和孩子爸爸都是公务员,上下班时间固定,根本没有办法接孩子。”而赵琳两口子都是外地人,父母帮忙接送孩子的便利条件也不存在。于是,托管班成了她唯一的选择。
在赵琳儿子就读的学校附近,托管班几乎是“遍地开花”。赵琳告诉记者,2012年,她把儿子送进了第一家托管班,待了一年后,她才弄清楚这家托管班是没有任何手续的“黑户”。“就是一家三口,儿子上网发广告招揽客户,父亲负责开车接送孩子,妻子则在家看孩子,提供一顿间食。”赵琳说,即使这样的低水平服务,每月她也要为之支付400元,直到当年年底这家托管班被执法部门取缔。
而在第二家托管班,赵琳甚至险些和对方闹上法庭。起因是她发现儿子的脸上有淤痕,多方盘问才得知是被托管班老师打伤的。几经交涉,对方赔偿赵琳并道歉。儿子目前还在上的第三家托管班,赵琳苦笑着说:“打从一开始托管班老师就明确告诉我:我们这里没证,是黑户。”3年换了3家托管班,就没有一家是在教育部门备案登记过的。”
12月2日,在南关岭附近一处小区内,记者看到挂出托管班招牌的屋子有10多处。这些托管班都开设在居民楼内,除了一块招牌,再无名头和其他标志。简单的民宅放上几把桌椅,就成了孩子们放学后待上半天的地方。记者以家长名义咨询了其中几家托管班,发现收费从每月400元到600元不等。最主要的服务是放学后接孩子,有的提供课外辅导和间食。“接孩子的是什么车?”记者问一名托管班负责人。“就是私家车,但肯定安全。”他回答说。
但这样看似坚决的回答其实毫无底气——今年11月,交警、客管部门曾在泉水附近对黑校车进行查处,发现这些核载11人却挤进20多孩子的“黑校车”大多为托管班的接送车辆。市政协委员汪海伦曾对市内托管班进行过走访调查,他发现,这些托管班多数没有上级管理单位,大多无执照营业,有教育资质的不足五分之一。“收费无标准、管理无规范、监管无依据、孩童无安全”的现象普遍存在。
托管之困:旺盛需求与规则缺失
汪海伦的调查结果也得到了来自相关部门数据的佐证——近日,在团市委、市青教保护办举行的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上记者获悉,目前,我市除长海县外共有托管班905家,涉及托管学生近1.9万人,其中,有近87%分布在校园周边,仅有2.3%在工商或教育部门有兼营托管服务的注册登记。托管场所设在公建内的不足15%,“家庭作坊”居多。家庭开办的“小饭桌”有421家;由个体或培训机构附带开办的“假期托管”有157家。由于缺乏规范化管理,目前,我市托管班良莠不齐、管理较为混乱,基本处于“脱管”状态。
而与目前这种托管班混乱状态相对应的是:托管班的需求格外旺盛。记者在大连民意网上查询发现,不少家长反映下班时间和放学时间冲突。
市民杜女士说,女儿小学一年级,放学时间为下午3点半。而杜女士和丈夫都是下午5点半下班,两个小时的时差令她只能找托管班。还有不少家长呼吁,家长可以付费,由学校承担校园托管的职责。来自我市教育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大连市内小学生有课后托管需求的人数约为31000人,占小学生总数的30%左右,并呈现数量较大、需求多元的特点。“小学生放学早而双职工家长下班晚”这一矛盾直接导致了托管班的产生和存在,并带来一系列问题。
此外,对托管班管理规则的缺失也是目前托管班困境的成因之一。在南关岭附近,几家坦承“无证”的托管班经营者称,目前托管机构难以获得审批。“一些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的托管班,也仅仅是有一项托管兼营服务项目而已。”托管班经营者孙先生说,这就使得大连的托管机构只能停留在“帮看孩子”的初级阶段。“除了一些兼营托管的培训学校外,一般托管班根本没有资质对孩子进行课外辅导培训,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等。”孙先生表示。
暂行办法:正在制定有效模式
尽管托管班存在种种问题,但由于它解决了家长的燃眉之急、满足了家长的教育愿望,所以,很多家长对其合理存在是持肯定态度的,但他们希望通过加强监管,将托管班从无序纳入有序、从不管或管之不多纳入到制度化安排,真正使其担负起社会教育的职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学校是承担放学后托管工作的主体。孩子们放学后可以留在学校,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还有市民建议,可以开放利用市区各级青少年宫,建立令人放心的学后托管体系。对不符合条件的要清理整治,坚决查处直至取缔“黑托管班”;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资源,使其成为托管行业的“主力军”。
而我市教育部门则表示,目前由市政府统一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正就重点解决小学生托管和规范托管班管理共同制定《大连市校内外托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并将按照《暂行办法》要求严格规范托管班开办条件、审批程序和管理要求。同时,将加快建立小学生课后托管的有效模式,规范小学生课后托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动员和整合社会托管资源,积极鼓励个体工商业者和家政服务公司等社会力量进入小学生托管市场,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统筹有力、运转良好的小学生课后托管。
数字
市内小学生有课后托管需求的人数约为31000人,占市内小学生总数的30%
托管班只有2.3%在工商或教育部门有兼营托管服务的注册登记
托管场所设在公建内的不足15%
家庭开办的“小饭桌”有421家
由个体或培训机构附带开办的“假期托管”有157家
现象
收费无标准、管理无规范、监管无依据、孩童无安全
呼吁
家长:可以付费,由学校承担校园托管的职责,还可以开放利用市区各级青少年宫
措施
制定《大连市校内外托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整合社会托管资源,积极鼓励个体工商业者和家政服务公司等社会力量进入小学生托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