佣兵天下吧 关注:44,751贴子:1,040,827
  • 6回复贴,共1
一楼休


IP属地:海南1楼2008-04-03 22:47回复
    我国神话故事中的龙,翻云覆雨,吞云吐雾,腾与九天之上,藏与九地之下.. 可以召唤雷电,暴雨...掀起海啸,跺脚地震... 可任意变化....无所不能.... 

    Dragon这个单词的本意是指:巨大的怪物 
    西方神话故事中的"龙"..,可以吞吐火焰,刀枪不入..喜发光物品..,性情暴躁,力量强大,一般是"故事名称"的主角,剧情中的配角..勇者修炼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杀死"该死"的龙.夺得名誉,宝物,美女... 

    所以它与我们东方的龙没有一点点关系 
    但是东方的‘龙’西方语言中没有这个词 
    于是就混淆了…… 

    所以实际上根本没有所谓的东西方龙,之所以套用是因为东西方语言的误差,‘龙’这个神物其实是中国的唯一!! 


    在介绍些两种龙的详细起源吧: 
    龙——吉祥的图腾(关于中国龙的部分) 
    龙的起源 
    中国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 
    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位于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这一尊“龙形堆塑”, 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气势恢宏,位于该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在漫长的远古岁月中,它曾作为先民们与神沟通的工具而存在,担负着这个村落的兴衰。 
    古籍上的记载实在触目惊心,原始时期的祭祀总是残忍得不可理喻,祝斋、跪陈、礼拜……这些都只是前奏,真正的主角是牺牲。焚人祭天——上天需要他的臣民以鲜血换得甘霖。在炽热的火焰中,散发出人肉被烤焦时的臭味,狂热的村民却在重复着单调的祈祷,乞求天帝的怜悯。据说,当时当作牺牲而被焚烧的有两种人:巫和魍。巫,是天神的使者,用火焚烧,能使她的灵魂进入天界,得以向天神痛陈民间的旱情,求得降雨。魍,则是残疾的不祥人,往往有着矮小的身躯和总是仰面朝天的鼻孔。上天哀怜魍,生怕雨水流到他们的鼻孔里去,因而拒绝降雨,导致旱情泛滥,只有在巫术中将魍烧死,才能把这种局面结束。此时的龙,不曾拥有被称为神的资格,只是一种神用于布雨的工具。


    IP属地:海南2楼2008-04-03 22:49
    回复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残酷的祭祀方法终于受到了质疑,上古时期的焚人祭天得到了改良——从杀人改为了虐待。柴堆变成了暴晒场,活活烧死变成了在烈日下暴晒几天……与此同时,龙的地位日益提升,它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器皿,承担起天神代言人的角色。人们还用泥沙土石在田里制成龙的形象,籍此求雨。《大荒东经》中“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淮南子•;;地形训》中得“土龙致雨”,记叙的便是这种现象。“造龙求雨法”的日渐风行,祭祀方式不再血腥,相信与文明的进步和人文精神的觉醒不能分开。 
      姑且把巫术与宗教因素撇开,龙的起源与原始图腾信仰也能找出不少联系。图腾,源于印地安语,原意是“他的亲属”或“标记”。原始氏族,对周遭的自然物象知之甚微,他们看得到翻卷变换的云团,看得到刺破长空的雷电,看得到瑰丽多姿的虹霓,却无法用已有的经验或常识解释所看到的气象万千。田里的庄稼何以开花结果?牛羊牲畜何以生长繁衍?毫无疑问,这与雨水有关。当天空雷电交加时,总是会下雨的,因而他们认为,天象也与雨水有关。雨量过少,草木不生;雨量过多,人畜受淹;只有雨量适度,才可五谷丰登。至于雨下多下少,就得靠祖先庇佑了。这样,他们就凭借着猜测,认定有那么一种具有超凡主宰能力的物种,它与降雨息息相关,控制着世界的秩序,而他们,又与这种特定的物种有着亲缘关系,因此,他们将这种动物作为本氏族的象征和保护神,并将其取名为龙,遂自称为“龙的传人”。 
      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是有不少氏族曾以龙为图腾的,从远古时期黄帝、炎帝的子孙(呵呵~别忘了中国人也自称“炎黄子孙”),到尧、舜、禹的族人,以至再后来的吴国、越国的子民。不同氏族的人,往往会找一些好听的借口,作为本氏族选择某种神物进行崇拜的原因。而当这种种借口流传下来的时候,便成为了神话。这些神话虽已经过后人的修改和加工,但仍然涵载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在此,笔者仅取一例进行分析。 
      公元前约26世纪,黄帝和蚩尤在涿鹿掀起大战,传说中,黄帝派出了“应龙”参与对战,应龙是一种可以掌管风雨,长有翅膀的巨龙。《广雅•;;释鱼》中便有记载:“有翼龙曰应龙。”只可惜这条应龙出师不利,被蚩尤一方的风伯、雨师杀得节节败退,黄帝的军队也被风伯、雨师召来的暴雨给淹了。后来,黄帝请来天女“旱魃”,引来大旱,才将暴风骤雨收住,取得胜利。 
      从这个传说中,可以推测出几点:1、天气,在当时已成为影响战果的重要因素,它的好坏,直接决定哪一方将获得胜利。2、古时帝王出战前(如黄帝、蚩尤),往往会进行各式各样宗教仪式,,希望借此影响天气。黄帝召唤“应龙”,很可能就是举行了“造龙求雨”的仪式,而风伯、雨师等人物,则可能是蚩尤军中的负责求雨的巫师。3、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施雨还不是龙的特权,风伯、雨师等人也能召雨。只是后来随着龙崇拜的推广,其他求雨者的名目日渐式微,最终湮没不闻。


      IP属地:海南3楼2008-04-03 22:49
      回复
        龙的形象 
        龙,到底长一个什么样子,似乎没人能说得清。宋人罗愿在《尔雅翼•;;释龙》中提出了一个龙形象的概括:“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看来,连古人都不得不承认,所谓龙,就是各种不同动物的大杂烩。只不过,用一句很俗的话来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了。当然,龙之所以为龙,并不仅仅因为它身上有着不同动物的特征,更由于它无可比拟的神力,它操纵着风雨、雷电、霹雳,它映衬着雾霭、霞光、虹霓,它深沉而悠远,神秘得难以捉摸。它是自然力的集结,代表着强大与不可思议。人们畏惧它,其实是畏惧自己无法理解的自然。炎黄子孙们从“隆隆”雷声中得知它的觉醒,便从中抽象出它的名字——龙(隆)。 
        正因为龙只不过是种种知与未知事物的模糊集结,它的形象也变化万千,随着时空差异有着不同。烛龙、应龙、蛟龙、螭龙、蟠龙、虬龙、夔龙……各种各样的龙汇集起来,简直可以编出一本龙的分类学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举个例子,龙是否有翼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据考究,在西汉的出土文物中,有翼龙和无翼龙是并存的,到了唐宋时期,龙的翼就全都化为一到两根飘带了。这说明龙的形象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 
        首先与龙扮演的角色变化有关。 
        在商代,龙往往被刻于青铜器上,用于祭祀。出于显一显神的威风的需要,龙的形象庄严浑厚、充满震慑感。到了春秋时期,人们不再将龙的形象局限于礼器,龙开始在日用品——如镜子、丝帛上现身,为了与生活更贴近,龙的形象渐渐变得温和,显得更加亲民。然而到了明清,龙的形象被帝王们垄断,用于王室建筑的装饰,当龙在屋檐梁柱上张牙舞爪的时候,它们又再一次变得高高在上,骄横无道。到了当代,恐怕不会再有什么人会相信龙就是神之类的鬼话,龙的图案也可以随随便便的使用了,于是龙的形象也变得更加随意,可塑性更强。(恐怕老祖宗们做梦也想不到,龙会变成卡通片里那种傻乎乎的可爱形象吧。) 
        其次,这也可能与画家们绘画能力的提高有关。 
        原始时期,龙的形象相当粗糙,一方面,因为它们是怪物,只需要它们长相可怖就好,细节就免了。另一方面,即使蛮荒时期的画匠们想把龙画得像样些,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当时也没有定下一个“龙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准则。到了后来,随着社会文化与经济的稳健发展,画家们绘出的图画也越来越精美,人们不再满足于神似,而是要追究形似了。这就需要把龙的形象规范化。但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于是画龙的理论就五花八门,差异明显,因此龙就有了种种不同的种类。 
        再其次,恐怕就要拜以讹传讹所赐了。 
        谣言说得多了,就会成真,在中国尤其如此。在此,笔者仅举一例。传说上古时期,尧帝有一名出色的乐官,叫夔。尧曾经赞赏他,说:“夔一,足。”意思是:象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可惜的是,古文没有标点符号,人们不知怎么一来,就把这句话传成了“夔,一足。”意思是:夔,只有一只脚。在后来,便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人,把传说中的夔龙和这句误传的话联系起来,把夔龙说成了是一只脚的。于是中国传说中,也就跑出了只有一只脚的龙。


        IP属地:海南4楼2008-04-03 22:50
        回复
          我国神话故事中的龙,翻云覆雨,吞云吐雾,腾与九天之上,藏与九地之下.. 可以召唤雷电,暴雨...掀起海啸,跺脚地震... 可任意变化....无所不能.... 

          Dragon这个单词的本意是指:巨大的怪物 
          西方神话故事中的"龙"..,可以吞吐火焰,刀枪不入..喜发光物品..,性情暴躁,力量强大,一般是"故事名称"的主角,剧情中的配角..勇者修炼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杀死"该死"的龙.夺得名誉,宝物,美女... 

          所以它与我们东方的龙没有一点点关系 
          但是东方的‘龙’西方语言中没有这个词 
          于是就混淆了…… 

          所以实际上根本没有所谓的东西方龙,之所以套用是因为东西方语言的误差,‘龙’这个神物其实是中国的唯一!! 


          在介绍些两种龙的详细起源吧: 
          龙——吉祥的图腾(关于中国龙的部分) 
          龙的起源 
          中国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 
          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位于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这一尊“龙形堆塑”, 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气势恢宏,位于该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在漫长的远古岁月中,它曾作为先民们与神沟通的工具而存在,担负着这个村落的兴衰。 
          古籍上的记载实在触目惊心,原始时期的祭祀总是残忍得不可理喻,祝斋、跪陈、礼拜……这些都只是前奏,真正的主角是牺牲。焚人祭天——上天需要他的臣民以鲜血换得甘霖。在炽热的火焰中,散发出人肉被烤焦时的臭味,狂热的村民却在重复着单调的祈祷,乞求天帝的怜悯。据说,当时当作牺牲而被焚烧的有两种人:巫和魍。巫,是天神的使者,用火焚烧,能使她的灵魂进入天界,得以向天神痛陈民间的旱情,求得降雨。魍,则是残疾的不祥人,往往有着矮小的身躯和总是仰面朝天的鼻孔。上天哀怜魍,生怕雨水流到他们的鼻孔里去,因而拒绝降雨,导致旱情泛滥,只有在巫术中将魍烧死,才能把这种局面结束。此时的龙,不曾拥有被称为神的资格,只是一种神用于布雨的工具。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残酷的祭祀方法终于受到了质疑,上古时期的焚人祭天得到了改良——从杀人改为了虐待。柴堆变成了暴晒场,活活烧死变成了在烈日下暴晒几天……与此同时,龙的地位日益提升,它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器皿,承担起天神代言人的角色。人们还用泥沙土石在田里制成龙的形象,籍此求雨。《大荒东经》中“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淮南子•;;地形训》中得“土龙致雨”,记叙的便是这种现象。“造龙求雨法”的日渐风行,祭祀方式不再血腥,相信与文明的进步和人文精神的觉醒不能分开。 
          姑且把巫术与宗教因素撇开,龙的起源与原始图腾信仰也能找出不少联系。图腾,源于印地安语,原意是“他的亲属”或“标记”。原始氏族,对周遭的自然物象知之甚微,他们看得到翻卷变换的云团,看得到刺破长空的雷电,看得到瑰丽多姿的虹霓,却无法用已有的经验或常识解释所看到的气象万千。田里的庄稼何以开花结果?牛羊牲畜何以生长繁衍?毫无疑问,这与雨水有关。当天空雷电交加时,总是会下雨的,因而他们认为,天象也与雨水有关。雨量过少,草木不生;雨量过多,人畜受淹;只有雨量适度,才可五谷丰登。至于雨下多下少,就得靠祖先庇佑了。这样,他们就凭借着猜测,认定有那么一种具有超凡主宰能力的物种,它与降雨息息相关,控制着世界的秩序,而他们,又与这种特定的物种有着亲缘关系,因此,他们将这种动物作为本氏族的象征和保护神,并将其取名为龙,遂自称为“龙的传人”。 
          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是有不少氏族曾以龙为图腾的,从远古时期黄帝、炎帝的子孙(呵呵~别忘了中国人也自称“炎黄子孙”),到尧、舜、禹的族人,以至再后来的吴国、越国的子民。不同氏族的人,往往会找一些好听的借口,作为本氏族选择某种神物进行崇拜的原因。而当这种种借口流传下来的时候,便成为了神话。这些神话虽已经过后人的修改和加工,但仍然涵载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在此,笔者仅取一例进行分析。 
          


          IP属地:海南7楼2008-04-03 22:52
          回复
            公元前约26世纪,黄帝和蚩尤在涿鹿掀起大战,传说中,黄帝派出了“应龙”参与对战,应龙是一种可以掌管风雨,长有翅膀的巨龙。《广雅•;;释鱼》中便有记载:“有翼龙曰应龙。”只可惜这条应龙出师不利,被蚩尤一方的风伯、雨师杀得节节败退,黄帝的军队也被风伯、雨师召来的暴雨给淹了。后来,黄帝请来天女“旱魃”,引来大旱,才将暴风骤雨收住,取得胜利。 
            从这个传说中,可以推测出几点:1、天气,在当时已成为影响战果的重要因素,它的好坏,直接决定哪一方将获得胜利。2、古时帝王出战前(如黄帝、蚩尤),往往会进行各式各样宗教仪式,,希望借此影响天气。黄帝召唤“应龙”,很可能就是举行了“造龙求雨”的仪式,而风伯、雨师等人物,则可能是蚩尤军中的负责求雨的巫师。3、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施雨还不是龙的特权,风伯、雨师等人也能召雨。只是后来随着龙崇拜的推广,其他求雨者的名目日渐式微,最终湮没不闻。 

            龙的形象 
            龙,到底长一个什么样子,似乎没人能说得清。宋人罗愿在《尔雅翼•;;释龙》中提出了一个龙形象的概括:“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看来,连古人都不得不承认,所谓龙,就是各种不同动物的大杂烩。只不过,用一句很俗的话来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了。当然,龙之所以为龙,并不仅仅因为它身上有着不同动物的特征,更由于它无可比拟的神力,它操纵着风雨、雷电、霹雳,它映衬着雾霭、霞光、虹霓,它深沉而悠远,神秘得难以捉摸。它是自然力的集结,代表着强大与不可思议。人们畏惧它,其实是畏惧自己无法理解的自然。炎黄子孙们从“隆隆”雷声中得知它的觉醒,便从中抽象出它的名字——龙(隆)。 
            正因为龙只不过是种种知与未知事物的模糊集结,它的形象也变化万千,随着时空差异有着不同。烛龙、应龙、蛟龙、螭龙、蟠龙、虬龙、夔龙……各种各样的龙汇集起来,简直可以编出一本龙的分类学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举个例子,龙是否有翼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据考究,在西汉的出土文物中,有翼龙和无翼龙是并存的,到了唐宋时期,龙的翼就全都化为一到两根飘带了。这说明龙的形象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 
            首先与龙扮演的角色变化有关。 
            在商代,龙往往被刻于青铜器上,用于祭祀。出于显一显神的威风的需要,龙的形象庄严浑厚、充满震慑感。到了春秋时期,人们不再将龙的形象局限于礼器,龙开始在日用品——如镜子、丝帛上现身,为了与生活更贴近,龙的形象渐渐变得温和,显得更加亲民。然而到了明清,龙的形象被帝王们垄断,用于王室建筑的装饰,当龙在屋檐梁柱上张牙舞爪的时候,它们又再一次变得高高在上,骄横无道。到了当代,恐怕不会再有什么人会相信龙就是神之类的鬼话,龙的图案也可以随随便便的使用了,于是龙的形象也变得更加随意,可塑性更强。(恐怕老祖宗们做梦也想不到,龙会变成卡通片里那种傻乎乎的可爱形象吧。) 
            其次,这也可能与画家们绘画能力的提高有关。 
            原始时期,龙的形象相当粗糙,一方面,因为它们是怪物,只需要它们长相可怖就好,细节就免了。另一方面,即使蛮荒时期的画匠们想把龙画得像样些,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当时也没有定下一个“龙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准则。到了后来,随着社会文化与经济的稳健发展,画家们绘出的图画也越来越精美,人们不再满足于神似,而是要追究形似了。这就需要把龙的形象规范化。但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于是画龙的理论就五花八门,差异明显,因此龙就有了种种不同的种类。 
            再其次,恐怕就要拜以讹传讹所赐了。 
            谣言说得多了,就会成真,在中国尤其如此。在此,笔者仅举一例。传说上古时期,尧帝有一名出色的乐官,叫夔。尧曾经赞赏他,说:“夔一,足。”意思是:象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可惜的是,古文没有标点符号,人们不知怎么一来,就把这句话传成了“夔,一足。”意思是:夔,只有一只脚。在后来,便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人,把传说中的夔龙和这句误传的话联系起来,把夔龙说成了是一只脚的。于是中国传说中,也就跑出了只有一只脚的龙。 
            


            IP属地:海南8楼2008-04-03 22:52
            回复
              ②文学作品:神话传说已经提过了,这里就不讲了,要说的是现代的魔戒(Lord Of the Rings)、哈利波特(Harry Potter)以及龙与地下城(Dragons & Dungeons)系列的小说。 
              魔戒:虽然魔戒三部曲中没有龙出现,但是魔戒的前传Hobbits中出现了龙,还要是主角,故事就是围绕它的财宝开展的。[可怜的龙啊,贪婪的“人”啊(因为种族是矮人和Hobbits)]; 
              哈利波特:在第一集中就出现了刚刚出生的龙baby,第四集中哈利还近距离和龙接触(要拿母龙的蛋)。在这里,龙是一种受保护的神奇生物,罗恩的哥哥查理还到罗马尼亚研究这种生物(我们可怜的龙终于得到一个好归宿了); 
              龙与地下城系列:在这里龙一般分为三个主要种类:颜色龙、宝石龙和金属龙。代表邪恶阵营的颜色龙有:黑龙、蓝龙、绿龙、红龙和白龙。代表善良阵营的金属龙有:黄铜龙、青铜龙、铜龙、金龙和银龙。代表中立阵营的宝石龙包括紫晶龙、水晶龙、翡翠龙、蓝宝石龙和黄玉龙。在龙枪(DragonLance)这个系列的小说里,恶龙和善龙在各自神祗的领导下发动了战争;而在被遗忘的国度(Forgotten Realms)里,英雄崔斯特在杀死一只白龙后得到了心爱的带有寒冰魔法的弯刀——冰亡(ice death); 
              ③电脑游戏:游戏中出现的龙真是数不胜数,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游戏,龙同志都会露个脸,甚至当上主角。不计龙与地下城背景的游戏(英雄无敌、魔法门、被遗忘的国度系列等)(因为这个实在太多了),魔兽争霸(冰霜巨龙)、地牢围攻(某关的大boss)、龙族(这个不清楚)、石器时代(很丑的家伙)……,龙都是怪物(虽然它本来就是),不是给人打(因为它们占有了宝物和拥有庞大的经验值)就是帮人打架(石器里面的宠、魔兽里面的冰霜巨龙),总之好事就没有它。 
              在商业化的浪潮中,龙还是带着邪恶的气息,还是英雄们(因为电脑游戏的缘故,英雄已经是普通玩家了)的好“朋友”,还守护着大批来历不明的财产,还是过着悲惨的生活。 

              Dragon为什么邪恶呢? 
              通过以上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龙无论在哪里,都是邪恶的化身,跟过街老鼠没什么区别,人人杀之而后快。 
              为什么Dragon在西方是邪恶的象征呢?这个原因我们具体会在下一部分里详细说明,现在我可以简略地胡说八道一下:Dragon的外貌主要是由蛇的特征而创造出来的,蛇很丑陋、而多数蛇是有毒的,成为邪恶的象征是自然的。而古代迷信的人们为了捏造一个邪恶的图腾,就从蛇那里借了一个形象来,创造了龙。一个或多个部落用了这个图腾后,经过时间流转与人民的想象和创造,龙逐渐变成了现在的模样。因为原来就带着邪恶的种子,添加上去的元素都是邪恶的:翅膀是蝙蝠的(为了和天使的羽翼有所区别,恶魔的翅膀就是蝙蝠的了);爪子是猛兽的(这样它杀人的时候可以更快捷方便一点啦);再加上口中的地狱之火,简直就是杀人机器,不做邪恶的事要那些武器来干啥呢?所以Dragon在西方就普遍被认为是邪恶的了


              IP属地:海南10楼2008-04-03 22: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