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吧 关注:2,347,928贴子:19,991,676

【说书比古】装文装武我自己 好似一台大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天祭度娘 DU熊别乱吃楼哟


IP属地:河北1楼2015-01-04 10:26回复
    _(:з」∠)_然后呢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1-04 10:29
    收起回复
      消失了许久 终于再度上浮起来了,依旧是那个穷说书的,这次不聊别的。只想与各位唠唠“说书人”这件事。
      我浸在这个圈子也算有一段时间了,当然或许也就是个门外汉二八杠的水平。说的到的说不到的,还请各位多多担待。哪怕高人云集,咱也现一段丑,正所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限于我的生平以及学识所限,我所说的说书这个行当的这人 这事 都是北方的,更多也局限在京津冀这一片。
      南方的评弹小调什么的,接触不多,有知道的敬请不吝赐教。
      我说的也不见得都是对的,但是看得惯的来一起说会话 看不惯的也请点叉。不要大吵大闹的平白失了身份。咱区区一个小说书的,不值当尊驾在这和我下面子。


      IP属地:河北3楼2015-01-04 10:33
      收起回复
        然后呢(′▽`〃)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1-04 10:33
        收起回复
          ……等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1-04 10:39
          收起回复
            先从题目开始说=-= 题目取自一段西江月
            世间生意甚多,惟有说书难习。评叙说表非容易,千言万语须记。一要声音洪亮,二要顿挫迟疾。装文装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戏
            从说书的说开去,说书人比其他的各门各户也不太一样
            有道是金皮彩挂评团调柳 上八门各行都不一样
            说唱戏的 那是讲求一个班子,谁出错了都不行 可是有角和没角 这 差着不少 。
            几个二流戏子 ,唱玉堂春 大上寿 再卖力气 再怎么地怎么地 一张票一块二 还不见得能卖个半座(民国)
            可是就最后,来一个梅老板的霸王别姬 或者来个尚老板的八蜡庙
            这票可就变五块钱一张了,倒还抢不着。
            说书的就不一样,说书的老理是不要钱的,要是要一份茶水钱,天桥上撂地的,四毛。上了茶馆的,八毛。
            八大茶馆的,一块来。也就差不多了。 更况且还有不给钱听靠场 收钱的来了扭头就走“我刚来啊”
            所以 说书的从来都是看能上多少座。听戏的 顶风冒雪也得听梅老板的一场。说书的,就全靠着你这个扣子能留多少,大坨子能不能抻住人。


            IP属地:河北6楼2015-01-04 10:49
            收起回复
              接着把上一个说完,
              所以这唱戏的都叫老板,梅老板 尚老板 。一个人都当着一单子家。说书的都是孤家寡人嘛,叫老板也没人可管。说书的都是先生,说书讲古 公参教化。
              说书的说的不只是故事,说的更是理,是义。讲故事不叫评书,评书重在一个评字,书中之人之事,对错与否,都要评说


              IP属地:河北7楼2015-01-04 11:17
              回复
                好话说到这,然后该说说相干的事了=-=
                也许下面的话好说而不好听,不过我说的是理 对事不对人。
                贴吧里有好多“说书人”(或者说是好多古言小说用着这个名字?) 不知道这个奇怪的风气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记得第一次冒泡的时候还没这么多)
                只是,在读了好多之后(实在没精力全读完) 赫然觉得……
                完全不像啊,这哪是说书呢?
                好吧 ,那什么是说书?
                装文装武我自己 好似一台大戏。一个人把全场都扣住了我一个人说带着所有人走。说书没那么容易
                容我慢慢道来。


                IP属地:河北8楼2015-01-04 11:39
                收起回复
                  说起说书人,就不得不提评书这个行当。
                  文艺一说,就是醒木一块为业,扇子一把生涯。
                  说书唱戏,老派人就喜欢那一块醒木,一把扇子,一个手巾。这都是道具。至于这些倒不是重点,也就不细说了。
                  单说说书的语言艺术,说书往往都是第三人称叙述。这是有讲的,因为所谓评书,主要是在评析书的人情事理,而非留白给听众自己去琢磨的,因为评书的主要面对下里巴人比较多,所以把事情讲明白,把理讲透彻。这是说书的一个主要的能力,行话说,平白能讲清楚,用简单的话来说人情事理,这叫开门见山 也叫皮子薄。要是说的云山雾绕不明不白的,行话里说叫皮子厚 或者说皮子鼓了。
                  当然,评书叙述到人之间对话,总也脱不了要以第一人称来说话,至于为什么要主用第三人称叙述,是因为评书有一套专门的流程,或者说真正评书出彩的地方,是长篇的大套落。
                  说相声的管这个叫贯口,听评书,就得听赞


                  IP属地:河北9楼2015-01-04 11:51
                  回复
                    另 都是纯手打=-= 不是转载哈哈


                    IP属地:河北10楼2015-01-04 11:51
                    回复
                      所谓说书,也不只是说一段没头没尾的故事,而是有一个套路格式的。
                      人物出场要有开脸,介绍人物姓名,品行,人格,来龙去脉要讲清,也有后补倒笔写上的,不过要有。
                      遇到要讲述故事的场景,统称“摆砌末”。要捡着紧要的地方说细致,要让人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三言两语也让你一下子感觉就是那回事。
                      而到了需要赞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风景名胜,往往需要念诵大段落对偶句式的骈体韵文,称作“赋赞”
                      仅仅举个例子 说秦叔宝的 黄脸
                      金盔金甲淡黄袍,五股攒成袢甲绦,护心镜 放光豪,丝鸾带,扎稳牢,鱼褟尾,护档口,战裙又把膝盖罩,红中衣,绣团鹤,五彩靴,足下套,坐下马,名黄骠,踏山梁,如平道,日夜五百任逍遥,哑赛云龙入九宵,向上瞧,黄面貌,天庭宽,地阁饱,通贯鼻子颧骨高,剑眉虎目威严好,微有黑髯挂嘴哨,金装锏挂鞍桥,上阵临敌锏法妙,晃三晃,摇三摇,兵见愁,鬼见跑,五虎上将命难逃,背弓带剑逞英豪,若问英雄名和姓,姓秦名琼字叔宝
                      这是一个说书人的基本功,也是书出彩的地方,抑扬顿挫。


                      IP属地:河北11楼2015-01-04 11:58
                      回复
                        说演到紧要处或精彩处,常常又会使用“垛句”或曰“串口”。这个一般都是约定俗成的话,例如形容轻工好的一般都会说:高来高去陆地飞腾 走高楼跃大厦是如履平地。 或者说 “横跳江河竖跳海 万丈高楼脚下踩”
                        说人多 “人上一万无边无岸 人上十万彻底连天”
                        再者一说兵器架子 什么刀枪剑戟斧钺钩叉 镗棍槊棒鞭锏锤抓 拐子流星 带尖的带刺的 带钩的带刃的 带绒绳的带锁链的 带倒齿钩的带峨眉刺的。
                        这一套说下来,能把气氛哄起来 读着也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IP属地:河北12楼2015-01-04 12:02
                        回复
                          说了这么多了,点到为止,评书嘛 ,明笔暗笔倒插笔 伏笔补笔惊人笔 末了了再填上掩笔(我就记得这么几个 )
                          嘛,吃个饭 下午说说那些定场诗什么的。


                          IP属地:河北13楼2015-01-04 12:08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1-04 12:36
                            收起回复
                              暖(。・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1-04 12:4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