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才子吧 关注:68贴子:11,485

CHINA猫论日本女皇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8-04-06 23:54回复
    看了你的《源氏物语》解读非常感兴趣,你的知识渊博、解释不耐其烦,议古论今无所不知,在下非常愿意聆听教诲。但日本女皇史我却一无所知,烦请赐教


    2楼2008-04-07 00:08
    回复
      咳咳。。有没有什么 马古屋女王的哈。。。没有就算了。。漫画又瞎说了。。。。。。苏我氏 是有的吧


      5楼2008-04-09 19:03
      回复
        弥香のlucky,看过《日出处天子》吧^_^

        它的后篇就是《马古屋女王》,可惜作者山岸凉子没画完


        IP属地:北京6楼2008-04-10 21:05
        回复
          马古屋女王却有其人


          IP属地:北京7楼2008-04-10 21:07
          回复
            苏我家族很早以前就存在了,但中国有关的资料却很少。

            苏我家族的鼎盛期应该是在公元530年以后,当时佛教传入日本后,立即引起政治和宗教上的反响。

            大和的上层家族是靠他们祖先的神而享有威望的,佛教对他们成了一大威胁。6世纪中叶,大和国王咨询他的顾问要不要供奉朝鲜来的佛像时,在日本的上层家族中引起了极重要的冲突。意见的分歧使苏我家族和以具有大连称号的物部与中臣两家为首的家族联盟成了对立面。前者是比较新兴的、雄心勃勃的大和族后代,任大臣之职。后者是一些长期为大和族服务,比较保守的家族的联盟。物部家是世袭将军。而中臣家是从事神道仪式的。两派的争执把大和分裂了几十年。到587年,始终鼓吹新宗教的苏我家在战争中击败物部,保证了佛教被接受,并使苏我家在大和国内权势高涨,不可一世。在此后的六十年内,苏我的首领相继统治大和的事务。几乎到了要篡夺王位的地步。592年,在消灭物部中立了功的苏我马子部署了对大和首领(他的外甥)的暗杀,并让一个女性推古天皇(他的外甥女)取而代之(592年12月8日即位)。推古天皇的侄子厩户丰聪耳尊(593年4月10日正式册封太子位),同时被任命为摄政,在身后谥为圣德太子。他虽娶苏我氏之女,但对统治家族的权益卫护备至,苏我的扩张受到限制。 

              622年2月5日圣德太子逝世。苏我马子(626年5月死)不久也退出政治舞台。皇极女皇即位不久,苏我虾夷(苏我马子之子)患病不起,他不经朝廷批准,向其子苏我入鹿私受紫冠,让他担任代理大臣,执掌国政。苏我入鹿“为人暴戾”,“威胜于父”,甫一上台,便派兵围困早已被他视为眼中钉的山背大兄王(圣德之子),后山背大兄王一家自杀身亡。就在大和陷入极猛烈的政治抗衡中时,有一个家族联盟谨慎的出现了。它的首领是中大兄皇子(一个皇家的王子)和中臣镰足。这个联盟的目的是粉碎苏我派,并把圣德太子所预想的政治和行政的改革进行下去。645年6月12日,中大兄皇子在一次朝廷典礼时,亲自参与了谋杀苏我马子的孙子苏我入鹿,因而为消除苏我的影响作了准备。646年元旦,他们发布了有名的诏书,宣称新的年号为大化,意思是巨大的变化。


            IP属地:北京8楼2008-04-10 21:24
            回复
              猫猫~~~~当我老师可不可以~~~~我十分的敬佩你!


              10楼2008-04-11 19:28
              回复
                要不是 看过一篇 日初出天子的 文章 我也不会对 日本 那么感兴趣

                楼兰 长安幻夜 源氏物语 百鬼夜行 日初出天子 都拜托你 给讲讲!!

                拜托


                11楼2008-04-11 19:30
                回复
                  猫猫从没有踏出过国门半步,不过确实看过不少有关日本的历史书、小说和漫画。

                  我看的第一本有关日本的书是写侵华日军细菌战的(10岁左右的时候看的),名叫《食人魔窟》三本一套的书,后来又陆续看了《日本天皇列传》、《百代盛衰·日本皇室》、《东史朗日记》、《东史朗日记图证》、《未被审判》、《侵华日军细菌战》、《为证言的证言》、《孝谦传》、《武士道》、《菊花与刀》、《汉唐文化与古代日本文化》等二十余本,另外还有像《源氏物语》、《罗生门》、《浮华世家》这样的小说类的大概有十几部,漫画类数百本吧。


                  IP属地:北京12楼2008-04-12 21:29
                  回复
                    有关《日出处天子》的文章?是驰骋的《如果能用世界换来他的微笑》这一篇吗? 

                    《长安幻夜》 和《楼兰旖梦》没出完,猫猫因为吃够等文之苦,所以不敢轻易看^_^

                    猫猫现在是《源》吧的吧主,有关《源》的问题都可以问我,

                    《百鬼夜行》我只看过今市子的续篇(不知道我们说的是不是同一部漫画),

                    《日出处天子》看过全部,但我比较偏重史实。


                    IP属地:北京13楼2008-04-12 21:33
                    回复
                      公元607年推古女皇和圣德太子派小野妹子第一次使隋时,在国书开头就写道:“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他们采取了与隋皇帝彼此均为天子,平起平坐的立场。当然,隋炀帝听后大为不悦,他气愤地对掌管宾客事物的鸿胪卿道:“蛮夷再有这种无礼的书信,不要再向朕奏!”由于当场日使随即应付说:日人不谙汉文,词不达意,祈谅,才算了事。

                      日使团归国时,隋派文林郎裴世清等13人为答礼使团陪送小野妹子回国。

                      608年4月,裴世清等特使抵日本筑紫,受到日方热烈欢迎,场面壮观。

                      8月,推古女皇、圣德太子和群臣官僚等亲切会见了中国使团。

                      9月,裴世清等辞行离日时,日本再遣小野妹子为陪送使,吉士雄成为副使,再次来隋。
                       
                      这次日本用汉字写的国书中,没有再用“日出处天子”的提法,改称为:“东天皇敬白西皇帝”。日本第一次使用了“天皇”这个称号,表现出推古女皇坚持同中国是对等的关系!


                      IP属地:北京15楼2008-04-14 23:31
                      回复
                        讲个有关圣德太子的小故事放松放松:

                        据《日本书纪》记载,推古二十一年,厩户丰聪耳太子出游时,看到路旁躺着一位面黄肌瘦的流浪汉,太子问其姓名而不能答,太子便立即端来饭食给他吃,并脱下自己的衣裳给他盖上,让他好好安歇。翌日,太子派人再往探视,流浪汉却已死在路旁。太子十分悲痛,传令葬在当地。数日后,太子向随从们说,那个流浪汉并不是凡人,一定是“真人”(即神仙),随从们打开坟墓一看,尸骨已无,唯有叠好的衣服置于棺上。太子取回衣服穿着如常。人们都说:“真是圣人才知道神仙的事啊!”厩户丰聪耳太子死后其谥号为圣德太子也许就由此而来吧!当然这只是个小故事,可信度并不高。


                        IP属地:北京17楼2008-04-14 23:32
                        回复
                          当时当然不可能了!公元607年推古女皇和圣德太子派小野妹子出使隋朝,第一次在书面上要求政治平等,但其结果是日本一方失败,其实日本与中国在隋朝之前就有过大量的外交接触,这种接触是全方位、立体的,并不像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只是朝贡、侵扰和战争,也不仅仅只是文化方面的交流。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才让他们有想要试探自己与大国之间是否有平等外交的可能。

                          日本这个民族的性格是这样的,当你有比他强的地方的时候,他会表现的十分谦逊,甚至让你感觉有些卑躬屈膝,可一旦他觉得你没有再利用的价值时,又会象丢弃一个不再需要的洋娃娃那样,甚至带着轻蔑的嘲笑俯视着你。《菊花与刀》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在极大程度上,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崇美,既蛮横又有礼,既刻板又善变,既温驯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心耿耿又容易背叛,既勇敢又怯懦,既保守又易于接受新的方式。”


                          IP属地:北京19楼2008-04-15 22:33
                          回复
                            据说遣唐使也在中国为官


                            20楼2008-04-18 18:58
                            回复
                              在长达近三百年的遣唐使活动中,涌现了一批唐文化的优秀传播者,而其中尤以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两位为佼佼者。
                               
                              阿倍仲麻吕(汉名:朝衡或晁衡),生于698年(文武天皇二年),父亲阿倍船守曾任中务大辅官职。阿倍仲麻吕自幼聪颖、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一向喜爱文学,对汉文诗书尤其酷爱,每当看到那些学业优秀的青年被选送到唐朝留学,就流露出羡慕的目光。

                              公元717年3月(元正女皇的养老元年),19岁的阿倍仲麻吕跟随第八次遣唐使一共四艘船,从难波扬帆出航,人数达550多人。 

                              入唐后,阿倍仲麻吕进入国子监的“太学”开始了学习生活,钻研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俗。 

                              阿倍仲麻吕在唐时学习成绩十分优秀,结束国子监的学习后(最早当在721年,至迟不过727年),就参加了科举考试,并考中进士。作为日本人,能够顺利地通过如此困难考试的,阿倍仲麻吕是第一人,同时也是最后一人。从此,阿倍仲麻吕开始了在唐朝漫长的仕途生涯。

                              他最初的官职是太子宫左春坊司经局的校书,官阶正九品下,职责是校订经、史、子、集四库书籍,为太子侍读,辅佐太子李瑛研究学问。后由于京兆尹崔日知的推荐,他又被擢为左补阙从八品上,这是一个担任皇帝侍从的工作,其收入是发禄70石,月俸4500文,此外还可得到职分田,并经常见到玄宗。由于阿倍仲麻吕博学多识,因而深得玄宗赏识,玄宗亲自为他起了个中国名字——朝衡(或晁衡)。 

                              阿倍仲麻吕的官职步步晋升,后来作了仪王友(玄宗第十二子,于开元十三年既公元725年五月被封为仪王),“友”为从五品下,职责是陪游侍居,规讽道义,实际上是仪王的半个老师。

                              公元752年(唐天宝十一年),阿倍仲麻吕由卫尉少卿提升为卫尉卿兼任秘书监(从三品)。“安史之乱”后又担任过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赐北海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 

                              当第十次遣唐使要回日本时,阿倍仲麻吕已经56岁了,之前曾提出回国,玄宗不准,这次因怀念故土和亲人而又一次向玄宗回国请求,终于得到了玄宗的恩准。 

                              公元770年(宝龟元年),阿倍仲麻吕以73岁高龄结束了他富有戏剧色彩的一生。 


                              ···呼···这只是简介啦!还想知道啥?


                              IP属地:北京21楼2008-04-19 23: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