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育的不连续主要表现有:
1.时间上的不连续: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陪伴着另一个人(孩子),在你不教育的时候,孩子往往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环境等其他信息会自然而然地代替你去教育孩子。
这点上的建议大家都懂

,孟母三迁为孩子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环境。此外不让成为温室花朵,还要适时适量让他接触不好的事物同时让他说说怎么认识,同时你指导他纠正他应该怎么认识。
2.教育人员的不连续:徒弟想超过师傅肯定意味着徒弟不仅仅只有一个师傅,孩子肯定会遇上许许多多老师同学,而这些人的教育肯定跟你有相同的有不同的。
建议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当然这个”善“与”不善“是服从并服务于你最开始的”教育目的性“的。假如对你的目的性有较大冲突,而且真不是一条好出路的话那么掐死就好了

3.教育目的的不连续:家长也是人,家长的目的往往会随着孩子的客观事实情况改变而改变,也会根据家长的见识或者社会的进步改变而改变。
这一点的建议不太好提:因为教育目的的转移甚至另立甚至模糊都是很普遍的,认识到自己的目的达成不了或者效果不如设想而改变这也很正确。而目的的持续对于实现也很重要,至于具体尺度就只能具体分析了。
真要什么建议的话:教育目的的主流性!

当一个非主流的目的加给孩子,而你自己又有着一套完整的道德观的话,那么往往会在”幸福“与”成功”之间迷茫。当然如果你是实在没办法,逼着非主流的话那么请你根据实情,放下一部分社会道德观。毕竟你们家庭注定不是普通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