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战长空吧 关注:200贴子:579
  • 12回复贴,共1

【吐槽】书里的BUG大集合,各位继续补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娘~


IP属地:山东1楼2015-01-12 08:53回复
    BUG001
    话说这编号是不是有点长,会有这么多BUG吗?
    我觉得肯定会,书还没写完呢!
    先来一个无人提出、但是我自己反应过来的BUG:
    第一三六~一三七章,龙云以维克托*雷泽诺夫身份驾驶MiG-29UB返回309团基地途中,与美军F-16机队遭遇时,书中写到双机发射了四枚R-27R/T导弹,这里明显有BUG,教练型MiG-29UB并不具备使用R-27系列超视距导弹的能力。
    MiG-29UB,外观大概是这样的:

    对比一下MiG-29单座标准型:

    很明显可以发现,MiG-29UB为了容纳第二具座椅,驾驶舱尺寸明显加长,然而整机长度却和MiG-29差不多,只加长了100mm。所以为了给座舱腾地方,单座型上的“N019雷达”就被替换成了功能简单的“雷达测距器”,显然就不具备使用R-27系列超视距导弹的能力,而只能使用R-73、或者更旧一些的R-60。
    当然,如果非要从理论上说,没有N019雷达的MiG-29UB能不能发射R-27?
    似乎也可以,按照超视距导弹的“盲目接战”模式,红外导引头的R-27T应该是可以有直接发射、惯性导引后自主截获目标的能力;然而这种接战方式效率极其低下,而且,同样也需要火控系统的参与——否则连目标方位、距离等参数都不知道,导弹往哪里飞呢。
    所以,对R-27T来说,MiG-29UB即使勉强发射,也几乎没有什么实战价值。至于半主动雷达导引的R-27R更别说了,这个直接就是没有可能使用的。
    综上,这个BUG完全坐实,惭愧啊……


    IP属地:山东3楼2015-01-12 09:30
    收起回复
      BUG002
      怎么说呢,这可以说是本书的重大BUG之一,而且还是“有意为之”的。
      具体章节,无以计数,反正只要是提到了“XX导弹的攻击包线”,很好,基本上全都是错误的,这一点我觉得必须在这儿提出来,以免误导可爱的书友们。
      “驾机盘旋,将敌机放
      进R-73导弹的攻击包线”,这种说法一概错误,那么,什么是空空导弹的攻击包线?
      这个问题的答案,随便百度一下就有很多,不再叙述定义。随便贴一张RHAAM的平视包线示意图吧,真实空空导弹的包线都是严格保密的,这只是个粗略的示意图而已……

      一种很浅显的理解,就是面对某一架敌机,我机采用某型空空导弹去攻击,可想而知,肯定不是锁定后开火就一定可以命中的。那么,在不考虑敌机改变飞行状态、实施反制措施、导弹本身故障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导弹是否能命中,主要取决于敌我之间的相对位置;然后,把我机发射导弹就能够命中敌机的位置都标注出来,想象一下,所有这些位置的集合,是不是就应该是一个包围着敌机的不规则闭合曲面?
      是的,一个曲面、而不是“线”,这就是“某型空空导弹的攻击包线”。
      看明白了这些,也没太复杂的,就可以知道一些事了。
      首先,攻击包线不是线,而是一个闭合曲面;
      其次,包线的描绘,中心点并不是我机(某型导弹的载机),而是敌机,这就是我提到的文中BUG;
      再次,很明显,导弹的攻击包线,并不只和导弹本身有关,而是和敌机状态、我机状态、导弹本身能力这三者相关,在空战中,是一种“不断变化、转瞬即逝”的东西;
      最后,包线有什么用?
      很简单,空战是怎么打的,你携带有什么空空导弹,就要竭尽全力让自己飞到这种导弹的包线里去(是啊,很别扭吧,事实就是如此),然后才可以考虑发射导弹攻击对手;包线的作用,一般来说,火控会替你考虑这件事,如果你没跑到包线内,现代战机的火控系统都会提示你,一句话,现在发射导弹命中敌机的概率是“零”。
      要不怎么说空战“简单”呢,一句话,想办法进入我武器的包线,而不要让敌机进入他武器的包线就是了。
      那么文中的BUG,不用多说了吧?
      包线的定义,违反很多人的思维习惯,写书嘛就要照顾到,索性将错就错而已。
      最后,必须说明一点,包线并非万能,火控也是一样:包线外发射导弹,并不是一定不能命中,而包线内发射导弹,也只能说导弹“有可能”命中对手,而不是一定能命中。
      这么说的话,呵呵,空战其实又很“复杂”了,大概如此吧。


      IP属地:山东4楼2015-01-12 22:49
      回复
        这书到底讲什么的,看了几张有点晕啊,到底穿不穿越?
           --吓得我的蓝白条小胖次掉了下来~~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1-12 23:00
        收起回复
          BUG003
          这次是一个低级错误,书友群的兄弟很早就指出:
          第一一九章,龙云以维克托*雷泽诺夫身份受到“信号旗”小组营救,并登上一架Mi-28直升机的后排座舱,这里就有一个明显的错误:串列双座的Mi-28,和其他大多数双座武装直升机一样,后排座是主驾驶员,前排座才是武器操作手的位置。
          随便贴一张Mi-28:

          看起来挺有杀气,是吧!
          BUG到此为止,随便扯一两句,当时为什么会直接写颠倒了呢?完全是习惯思维,串列双座的攻击机,飞行员往往都在前排、后排是武器操作员,一时没查资料、也没有常识就写错了。
          作为固定翼飞机,前排座的起降视野相对更好,飞行员自然更适合布置在前面,但是对于前后排上下错开的武装直升机来说,后排视野并不比前排差多少。之所以把驾驶员安排在后座,首先是前排座距离机首火炮、观瞄设备更近一些,而后排座距离动力系统更近一些;除此之外,武装直升机的战斗过程中,更多需要武器操作员的目视观察,放在前排也更利于保障“干净”的视野。
          从这些角度考虑,目前世界上的双座武装直升机,基本上都是驾驶员在后、射手在前的布置。至于例外,Ka-50、Ka-52都是,这儿就不再赘述了。
          哦,最后贴一张其他角度的Mi-28:

          各位可以观察一下,后排座的前向视野,真不比前排差,甚至可以说观察远距离目标还更好一点。


          IP属地:山东6楼2015-01-18 14:36
          回复
            米一28后面是有一个可载人的设备舱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5-15 22:24
            回复
              我想问电兄....高美羽的girlfriend 到底是叫刘歆羽还是叫王歆羽他俩在中东见面的时候是王歆羽,貌似到后面就改姓刘了


              IP属地:山西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6-06-02 21:49
              回复
                老兄你自己看


                IP属地:山西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6-06-02 21: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