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之间的一段温度间隔。确定锻造温度的基本原则是,能保证金属在锻造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塑性和较小的变形抗力,并得到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锻造温度范围应尽可能宽一些,以减少锻造火次,提高生产率。
1.始锻温度
始锻温度即坯料开始锻造的温度,应理解为钢或合金在加热炉内允许的最高加热温度。从加热炉内取出毛坯送到锻压设备上开始锻造之前,根据毛坯的大小、运送毛坯的方法以及加热炉与锻压设备之间距离的远近,毛坯有几度到几十度的温降。因此,真正开始锻造的温度稍低,在始锻之前,应尽量减小毛坯的温降。一般常用钢材的始锻温度为1200°-1150°之间。
2.终锻温度
终锻温度即坯料终止锻造的温度,终锻温度主要应保证在结束锻造之前坯料仍具有足够的塑性,以及锻件在锻后获得再结晶组织。锻件的终锻温度和变形程度有关。一般常用钢材的终锻温度为800°-850度之间。若最后的锻造变形程度小,变形量不大,不需要大的锻压力,即使终锻温度低一些也不会产生裂纹。故对精整工序、校正工序,终锻温度允许经规定值低50°-80°。
3.锻造温度范围
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之间的一段温度间隔。一般常用的碳素钢和合金钢(20、35、45、40Cr、20CrMnTi、42CrMo等)的锻造温度范围是1200°-800°之间。
1.始锻温度
始锻温度即坯料开始锻造的温度,应理解为钢或合金在加热炉内允许的最高加热温度。从加热炉内取出毛坯送到锻压设备上开始锻造之前,根据毛坯的大小、运送毛坯的方法以及加热炉与锻压设备之间距离的远近,毛坯有几度到几十度的温降。因此,真正开始锻造的温度稍低,在始锻之前,应尽量减小毛坯的温降。一般常用钢材的始锻温度为1200°-1150°之间。
2.终锻温度
终锻温度即坯料终止锻造的温度,终锻温度主要应保证在结束锻造之前坯料仍具有足够的塑性,以及锻件在锻后获得再结晶组织。锻件的终锻温度和变形程度有关。一般常用钢材的终锻温度为800°-850度之间。若最后的锻造变形程度小,变形量不大,不需要大的锻压力,即使终锻温度低一些也不会产生裂纹。故对精整工序、校正工序,终锻温度允许经规定值低50°-80°。
3.锻造温度范围
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之间的一段温度间隔。一般常用的碳素钢和合金钢(20、35、45、40Cr、20CrMnTi、42CrMo等)的锻造温度范围是1200°-80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