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国家吧 关注:1,360贴子:35,870
  • 4回复贴,共1

(转贴)人类基因图谱证明华夏基因进化最完备 没之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章提交者:nwtnt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


1楼2015-01-16 16:39回复
    研究结果表明,崇洋媚外的情节是违背基因变异和进化方向的。
    ============================================================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5212771_1.html/ ]
    基因图谱证明汉人基因是世界上进化最艰难与最复杂的基因体系, 而日本人则是除非洲外离汉人基因图最远的一个种族。
    (环境是造成基因突变主要原因,也是使人种进化更聪明人的主要原因)
    M168 (出非洲,约5-6万年前)
    M130(小矮棕人,海上移民标记,沿海路,澳大利亚洲,日本人8.5%,外蒙55%,满族6%,约5万年前,)
    YAP (小黑矮人,日本人34.7%)
    M89(中**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M9(伊朗高原突变-->欧亚部落,约4万年前)
    M45 (向北--中亚突变->欧洲人起源,约3.5万年前)
    M207(向西殖民突变)
    M173(欧洲中部雅利安人突变)
    M343(西欧现代英国人)
    M214 (向南--南亚/东南亚突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M20 --陆路-南亚(印度集团)
    M175--海路-缅甸/云南丛林高山黄种人突变,另一说M175是从M45在天山以**变而来,大约两万年前)
    o1-M119 (向东殖民突变--夷越集团)
    o2-M95 (向南殖民突变--泰)
    o3-M122 (红军由云南北上突变-)
    M324 ( 爬雪山过草地突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5212771_1.html/ ]
    M17 (向东-苗蛮集团)
    M134 (继续向北羌夏集团, 红军到达陇西突变,汉藏分野,西路师向西发
    展成藏缅集团)


    2楼2015-01-16 16:40
    回复
      基因突变才是使人种进化与优秀的原因,而杂交不会产生任何新的基因,不能使人种进化.一个进化丰富基因与进化原始基因杂交, 可以改善某些原始基因种族,但也降低优秀种族基因这段部族迁徙史,也许就是我们民间口口相传的著名的黄帝战胜蚩尤的历史传说!虽然我们找不到当年的战争遗迹,但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吻合的考古和基因的证据:考古上,山东的大汶口文化从此消失了,取代它的正是从陕西河南来的龙山文化,此后山东存在的文化就是山东龙山文化!在基因上,证据更加明显,山东、河北两省的汉族人中M122和M119的比例接近200:1,超过99%人以上都是随黄帝东来者(先羌部落,M122类型)的后代,而陕西、湖北的汉族人中干脆找不到M119的类型。
      经过这次原始的部落战争,汉语族的各部族控制了整个黄河流域,他们建立了数量众多的方国,这种状态持续了大约近2000年。大概在距今3100年前,一支小部落从甘肃天水迁徙到了陕西周原,就是周族人。他们在周武王的带领下,周族人消灭了商朝。灭商后,周武王率领300辆战车和5000虎贲,用了三年时间,消灭了99个方国,征服了652个方国(《逸周书·世俘解第四十》)。在此后一百多年间,西周分封了大量诸侯国,周族也随着分封扩散到了全国。
      周族人称自己国家是“有夏”,此后各诸侯国都自称“有夏”,对外统称自己“诸夏”。夏者,本意是区域广大。周族自称自己的本民族为“华”,称外族为“夷”(异),此后凡是与周族有同源关系的血亲部族都开始自称“华胄”,称外族为“非类”“夷(异)人”,意思是非华族类,华者,本意就是高贵壮丽。从此,“华夏”也就成了这些诸侯国的统称,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中华”两字的来历。周族人的语言叫“雅语”(夏语),在全国通行,孔子讲学,学生来自不同的诸侯国,但孔子的话他们都听得懂,因为孔子说的是当时的普通话——“雅语”,这在《论语》里有:“子所雅言”的话,不说“雅语”就是被称为“野言”、“非文”,由于有着交流需要和文学推进,“雅语”最终成为了全国通用的语言,也就是后来我们说的汉语。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最终将这些互相强烈认同的割据国家统一起来,后来又经过汉朝的统一和强盛,华夏族终于发展成为汉族。
      先秦的发展,使得汉语族各支系语言全部统一到周族的“雅语”下,经长期融合,不断的人口迁徙,到今天,长江以北的汉族人,各地之间差异已经非常小了,从山东到甘肃,都没什么差异。
      秦汉以后,中原王朝开始了对长江以南地区的军事和政治控制,大量的汉族移民开始迁往南方,今天,南北汉族在Y染色体上差异很小,90%的相似性,也就是南北方汉族父系都是同源的。南北汉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mtDNA上,也就是母系来源上。


      5楼2015-01-16 16:41
      回复
        简单的说,南方汉族基本可以表示为=父系(北方汉族Y染色体)+ 母系(北方汉族线粒体mtDNA+溶入的南方很多的民族的线粒体mtDNA),南方汉族不但和北方汉族在mtDNA上有差异,其实他们之间也不同,湖南的汉族和福建的汉族mtDNA就不同,甚至同是广东人,广府人和客家人在mtDNA上也不同。
        怎么解释11亿南北汉族人在父系上全部同源而母系上差异明显呢?其实也很简单,看看1950年代时内地人迁往拉萨的情况,当时的规定,进藏只有部队团级以上干部、地方处级以上干部才可以带家属,那些年青战士和青年工人由于无法带家属,他们娶的都是当地的藏族女青年,今天拉萨、日喀则等地有大量汉藏混血儿,他们青一色都是父汉母藏,就是由于这个原因。
        这在汉族南迁的历史也是类似的,迁往南方的汉族主要是由于服兵役、逃避战乱、因罪流放等因素,这些人基本都是男性,带家属的情况不多,所以他们肯定是娶了当地的女性,就造成了南方汉族有着和北方汉族相同的父系祖先,却有不同的母系祖先。(其实总体来看,在南方,来自北方汉族母系的mtDNA还是占多数,也就是一半以上的南方汉族其母系祖先也是来自中原地区的,但个别地区这个比例很少,而南方当地女性的mtDNA部分地区却可以达到85%,如广东的一些地区)。


        6楼2015-01-16 16:41
        回复
          参考文献1. Cavalli-Sforza, L. L.,Menozzi, P. & Piazza, A. The History andGeography of Human Genes (Princeton Univ.Press,Princeton, 1994).2. Sokal, R., Oden, N. L. &Wilson, C. Genetic evidence for the spread of agriculture in Europe by demic diffusion.Nature 351, 143–145 (1991).3. Chikhi, L. et al.Y genetic data support the Neolithic demic diffusion model.Proc. Natl Acad. Sci. USA 99,11008–11013 (2002).4. 费孝通.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北京, 1999).5. 葛剑雄, 吴松弟, 曹树基. 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 1997).6. Zhao, T. M. & Lee, T. D.Gmand Kmallotypes in 74 Chinese populations: a hypothesis of 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nation. Hum. Genet. 83, 101–110 (1989).7. Du, R. F., Xiao, C. J. & Cavalli-Sforza, L. L. Genetic distances calculated on gene frequencies of 38 loci. Sciencein China Ser. C 40, 613 (1997).8. Chu, J. Y. et al.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populations in China.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5,11763–11768 (1998).9. Xiao, C. J. et al.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gene frequencies of Chinese populations.Sci.China C,43,472–481 (2000).10. Xu, Y. T. Abrief study on the origin of Han nationality. J. Centr. Univ. Natl 30, 59–64 (2003).11. Su, B. et al. Y chromosome haplotypes reveal prehistorical migrations to the Himalayas. Hum. Genet.107,582–590 (2000).12. Yao, Y. G. et al. Phylogeographic differentiation of mitochondrial DNA in Han Chinese. Am. J. Hum.Genet. 70,635–651 (2002).
          ===========================================


          7楼2015-01-16 16:41
          回复